親子依戀關係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值得每位父母認真對待

2021-01-11 中國兒童心理專業聯盟

我們所有人,最最重要的關係是:依戀關係,起源於童年早期的「親子依戀」。

所謂親子依戀,一般被定義為嬰幼兒和他的主要照顧者(主要指媽媽)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聯繫。

在孩子生命的前三年,是建立親子依戀關係最最關鍵的黃金時期。過了這個時期進入幼兒園,那麼首先面臨的就是「分離焦慮」,並會由此影響到孩子人生的第一次社會關係模型的健康成型,那麼此後的一生,都會被這種缺陷帶來的影響所拖累。

所以有心理學家說,人一生中最初三年的重要性,超過了以後若干年的總和。

這不是誇張的說法,因為我們已經看到大量的成年人,因為無法與父母建立真正的依戀關係,他們難以從父母那裡獲得足夠的愛和支持,也很難與其他人建立戀愛關係、夫妻關係,在這些人的世界裡,「朋友」是相對最親近的人,或者乾脆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交往成各種「利益導向」的聯合體,而內心難以體會到真正的「幸福」「甜蜜」的親情,整個人感覺沒有岸可靠,沒有人可以依託……

缺乏安全感的人在試圖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問題:

有的會使勁地討好別人,以為對方高興了,自己就安全了;但是又覺得自己沒有被對方照顧到,感覺自己一味的付出很不公平……有的會戰戰兢兢、疑心重重,隨時擔心自己被拋棄,小心翼翼的靠近,同時隨時準備逃跑;有的盲目期待天下會有一個不用自己說話,就完全懂自己、愛自己,無限包容自己的人出現。有的人客觀條件很好,口才、能力都不錯,但卻單身很久,原來他認為向他表白的異性不是對他不了解——他覺得對方是心血來潮不靠譜;就是覺得對方對自己太了解——而自己對別人不了解,卻又不行動去了解,反而覺得對方沒有誠意……七挑八選,其實是自己對發展親密關係存在著巨大的恐懼,不敢向前邁出一步。有的不斷挑剔和挑釁,一直在試探對方容忍的底線和邊界,就好像我那個朋友的老公,要通過不斷否定別人,通過證明自己比對方優越,才能確認自己的價值……親密關係對人的一生有多重要?

打個比方,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吃甜食,糖會帶來快樂的感覺,但是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對甜味的味覺,那不管多好的甜點對他來說都味同嚼蠟。

親密關係就是我們人生情感的「甜味覺」。親子依戀的質量決定了它的功能。

這麼重要的東西,我們怎麼會丟失它呢?

這些創傷就像是黑洞,不斷吸走孩子個人發展的能量,阻礙他們的人生向著幸福和成功的方向前進。

依戀理論的創始人鮑爾比在1981年去世前發布的重要結論中說:

如果一個人沒有與他人建立起依戀關係,將會終其一生尋找。但更要命的是,他還不一定能找得到……

如果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重複地經歷這些創傷得不到修復,隨著時間的累積,舊仇新傷會繼續增加孩子與父母重新建立好關係的困難,讓孩子在愛與恨之間撕扯,長期經受自我衝突的折磨。同時,兩代人長期處於一種無法相互理解的狀態,彼此相親卻又無法靠近,糾結而痛苦,成為「像敵人一樣的親人」。

就像有人所說:所有的父母都在等孩子的感恩,但孩子卻在等父母的道歉。

不僅如此,由於依戀關係的黑洞得不到填補,孩子長大以後不但自己的婚姻會出現嚴重問題,自己無法獲得幸福,其心理上的依戀創傷會被再傳遞給下一代。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發現,在一個家族中,婚姻失敗的問題會具備極強的遺傳性,這跟DNA無關,是家庭的親密關係模式被一代代複製下去,導致悲傷的結局一再重演。直到有人意識到這種模式的可怕,人為地阻斷它的代際遺傳。

有人說,所有的婚姻,到最後考驗的都是人性。而實際上,我們再往前捋一捋,所有的婚姻,到最後考驗的都是你老爹老娘。他們給了你什麼樣的親密關係,和你建立了何種質量的親密依戀?

怎麼來終止錯誤的輪迴?

我們首先必須承認,孩子的依戀創傷,是父母造成的,只有父母肯承認自己的問題,勇敢地站出來學習、改變,讓孩子的原始初愛得到父母給予的修復或重建,讓這個孩子體驗到不幸中的幸福,才有機會挽回人生路上的重要缺失。

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之一,就是趁著他們還未成年、未遠離我們,盡最大努力通過重建高質量的親密關係,來幫他們進行心理修復和滋養,為未來面對挫折而使用的能量罐裡投入一抹親情愛的養分。

父母能及時止損,為孩子的未來做出改變,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那麼對於已經成年的人,還有沒有重建親密關係的機會呢?

幼年親密關係的缺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成年後建立的婚姻伴侶關係來重建。好的婚姻也能有效提升我們對人生的「甜味覺」。

以婚姻形式存在的依戀關係既是對過去最好的修復,也是未來幸福人生的最有力支持。

但這種重建並不是靠運氣就可以實現的。像我那位朋友的老公,他的種種猙獰行徑其實也是潛意識試圖修復創傷的表現,但是他做的一切都出於已經形成的病態模式,如果沒有人告訴他正確的做法,他不但修復不了自己,還會把愛人和家庭也拖進黑洞。

他需要首先建立新的觀念、有行動力、發展良性關係的模式……

他需要從某處「移置」來建立好的依戀(安全感)的系統方式。

在修復的過程中,專業幫助必不可少。

經國外心理學專家幾十年的研究,依戀理論作為基礎理論,普遍的被各種心理治療流派所廣泛使用,既是評估心理健康、心理問題的標準,又是進行治療,尤其是精神分析的客體關係治療的基本方法。

這個夏天,由我國資深心理專家非比老師親自帶領的依戀(安全感)工作坊,將為所有受到依戀關係創傷困擾的人帶來修復親密關係、提升生命質量的重大契機。

FCPI 非比兒童心理創始人非比老師本人及專業課程得到英國特許兒童心理學家和 (英國倫敦)PIC 機構認可。FCPI 非比兒童心理是國內第一個被外國兒童心理專業機構認證的中國單位。非比依戀(安全感)重建工作坊通過3天(理論+訓練+自我分析)+2天(重建修復+模式再建+示範),由非比老師親自帶領團體,開啟全新的人生鍛造之旅,引領大家進入心理成長的神奇世界,為您帶來立體化心理建設,幫您找到幸福人生的密鑰。

相關焦點

  • 解析《芳華》:探究「親子依戀關係」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及現實意義
    原生家庭影響她的性格、交際和處事習慣,負面"親子依戀關係"的陰影一直延續到她加入文工團後。接下來,我們就以"親子依戀關係"的角度來解讀何小萍的故事,並且探究"親子依戀關係"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及其現實意義。"親子依戀關係"造成的創傷伴隨了何小萍一生從心理學角度看,"親子依戀關係"被定義為孩子與父母(主要照顧者)之間的特殊情感聯結。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親子依戀關係? 之所以會有不同依戀關係的出現,其實和許多因素有一定關係,這也是鮑爾比提出不同依戀關係概念的原因。 那麼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親子依戀關係,導致不同依戀類型的出現呢?
  • 深度分析《依戀與12種親子關係力》:看見童年時期親子關係的真相
    童年時期的關係決定了孩子成年後的關係孩子成長中,家中會有很多煩惱:孩子和別人發生衝突,只會吼叫,打人孩子膽小,和同伴相處從不敢提要求,總是在討好別人孩子和自己不親,什麼事都不和自己說….這些都看似是孩子出現了很多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 「父母系列」親子關係中的「情感依戀」
    在心理治療中,常常有這麼一句話「孩子能走多遠,取決於曾經與父母走多近」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可以理解養育孩子,就是一個漸行漸遠,逐步放手的過程也能明白孩子18歲成年以後,就要獨立自主的去發展自己,要去幫助推動孩子的成長
  • 恆河猴實驗:心理依戀對孩子的成長多重要?20年後成長結果很扎心
    什麼對待孩子要狠心,這樣長大後才會有前途;什麼孩子哭就哭吧,哭著哭著就自己好了;什麼儘量少去抱孩子,不要滿足孩子,否則的話會阻礙孩子的成長;什麼少和孩子單獨相處,容易養成依賴爸爸媽媽的習慣……當然,對這套理論還是有人質疑的,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哈洛。
  • 親子關係:如何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依戀是寶寶開始對經常照顧者產生的一種依賴。這種親子依戀關係分為兩種類型: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依戀。這類孩子沒有和父母建立起特殊的親情關係,不喜歡和父母親近,對媽媽視而不見,喜歡自己玩。安全型依戀可以更好地發展孩子的認知、社會交往能力,使孩子能夠很好地適應不同的社會環境,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可以信任他人、具備頑強自信的性格。
  • 被扇耳光就跳樓,論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有多重要
    是的,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因為父母對孩子來說,影響深遠。而其中,有幾個方面,都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比如遺傳、父母的行為和個性、家庭中的順序位置等。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比如父母與孩子的對話,給不熟悉的物體命名,這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語言才能,並且在孩子出生後的前6年影響最大。
  • 建立健康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從孩子出生開始
    親子依戀關係有三種,安全依戀型的親子關係,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1、短暫不安後能自行平靜,這種親子依戀關係也叫安全型依戀關係這個類型的孩子在父母準備離開時會表現出戀戀不捨,並在離開後的初期表現出難過的情緒。但是他們的注意力會很快被別的事物所吸引。
  • 多半是媽媽,沒有建立好「親子依戀關係」
    但是,隨著寶寶的成長,有些媽媽就開始煩惱起來了,因為寶寶特別不好帶,仿佛跟自己特別疏遠,而跟爺爺奶奶卻十分親近。於是,她們就特別羨慕那些親子關係融洽、孩子依戀父母的家庭。這就涉及到母親與孩子之間是否建立了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
  • 親子親密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在這裡引入的親子親密關係是指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簡單說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親子親密關係的建立途徑主要來源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即孩子的養育者父母,當然也有父母工作太忙、將孩子養育的事情交給其他人,如孩子的姥姥、奶奶等。
  • 恆河猴實驗:心理依戀對孩子成長多重要?20年後不同結果很扎心
    什麼對待孩子要狠心,這樣長大後才會有前途;什麼孩子哭就哭吧,哭著哭著就自己好了;什麼儘量少去抱孩子,不要滿足孩子,否則的話會阻礙孩子的成長;什麼少和孩子單獨相處,容易養成依賴爸爸媽媽的習慣……當然,對這套理論還是有人質疑的,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哈洛。
  • 戀愛式親子關係到底多嚇人?高情商父母,真能培養高情商孩子嗎?
    咱先了解一下,什麼叫戀愛式親子關係。親子關係不難理解,戀愛式親子關係,顧名思義,就是像談戀愛那種親子關係。談戀愛本身是件浪漫的事,你喜歡我,我依戀你,不允許任何人超越這層關係。兩個人濃情蜜意,誰也離不開誰。也應該算彼此佔有吧。多數戀人間,都會被對方的一舉一動所影響。更有甚者,對戀人的所有事情都會過度敏感。為啥信息沒秒回?為啥忽冷忽熱的態度?一言不合就拉黑,就分手。
  • 智慧家教法則——與孩子保持友好親密關係,讓依戀共情密不可分!
    一是夫妻關係不合殃及孩子的安全感和情感的正常發展;二是父母不能以身作則,失去對孩子的表率作用;三是父母對孩子總是發號施令,居高臨下,不尊重孩子,忽視孩子的獨立,不能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四是總是對孩子期望值很高,往往與現實情況嚴重脫節;五是對孩子常常過分溺愛,總是為孩子提前安排好一切。
  • 「魚缸法則」助力重建親子依戀關係
    叛逆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做事拖拉,不聽話,還頂嘴,管都管不住,很多家長對此都很苦惱。如果這些困難不及時扭轉的話,孩子就會越來越叛逆,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是很不利的。所以父母要多引導,給孩子自由的發展空間,重建親子依戀關係,讓孩子更好的健康茁壯成長。
  • 孩子太依賴父母怎麼辦親子關係的依戀怎麼處理春恬花花託育分享
    孩子太依賴父母怎麼辦 親子關係的依戀關係怎麼處理春恬花花託育分享每到幼兒園、託育園開學就會有很多幼兒園託育園的新生哭鬧不願意上幼兒園和託育園。長期和父母相處導致寶寶很黏家長,產生過度依賴是需要調整的。那麼孩子太依賴父母怎麼辦 親子關係的依戀關係怎麼處理。春恬花花國際託育園帶來相關介紹。
  • 父母與孩子在關鍵期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能讓孩子受用一生
    二,依戀關係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安全感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依戀研究指出:親子關係對孩子與同齡人的相處、接觸外部世界時的安全感、抗壓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理解和分析生活的能力以及將來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 親子關係有多重要?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原標題:親子關係有多重要?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有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調皮,不好管教,也有很多的孩子會抱怨父母,覺得爸爸媽媽不能理解自己。那麼親子關係重要嗎?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呢?
  • 心理學角度解析《芳華》:從何小萍的命運看「親子依戀」的重要性
    而她的故事之所以能夠引發觀眾共鳴,不僅是因為文工團內複雜的人際關係,更有負面"親子依戀"關係的心理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以心理角度解析電影《芳華》,解析何小萍的故事,並探究"親子依戀"對一個個體成長發展的重要性。
  • 依戀關係形成軌跡圖?趕早不趕晚,和諧親子關係爸媽請提前熟知
    沒有好的依戀關係,對孩子有什麼傷害?如果自己的孩子與自己屬於疏離型的依戀關係,那麼孩子其實整個人對整個家庭都比較冷漠,就像例子中提到的這個小女孩,她對自己的母親是非常冷漠的,她對自己的弟弟也是沒有任何感情的,那麼整個過程,自己的母親就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冷血動物,會不自覺的傷害自己的女兒,就會對孩子造成了一個身心受損的過程。
  • 四種親子依戀關係 養出四種孩子(二)
    親子依戀關係中,扮演主角和佔主動地位的,當然是爸爸媽媽。想要建立好的親子依戀關係,父母分工,各有不同。法國心理學家瓦隆指出,孩子對大人的依戀對於他們自身的心理發展是必需的。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依戀的形成。如果沒有這種依戀心,寶寶就會感到驚慌和恐懼,甚至精神萎縮,這種影響會阻礙寶寶未來愛好、志向、人格等的建立。因此,孩子在0~3歲的嬰幼兒期與父母建立良好依戀關係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