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EMBA,再讀個「後EMBA」?國內各大商學院近年新增設的「後EMBA」班,正成為很多企業家在讀完EMBA後的又一「必修課」。那麼,「後EMBA」究竟是什麼呢?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會計學教授副教務長、EMBA課程主任陳杰平教授在介紹中歐的「後EMBA」課程時表示,這是完成了EMBA課程後的再學習、再提升、再跨越,重在綜合知識拓展、人文素養提升和社會資源整合。
「這樣的課程設置,是在EMBA學生中進行廣泛調研後確定的。EMBA更像系統性和轉型性的學習,是管理思想的『健身』;而『後EMBA』則更側重於哲理性和人文性,是思維方式的健身。」陳杰平說,「商業社會瞬息萬變,新型商業模式不斷湧現,中歐未來可能也會根據同學們的需要開設講授商業新模式的管理課程。」
中歐「後EMBA」課程至今已辦了多少期?具體開設哪些課程?
中歐的「後EMBA」課程創辦於2012年春,主要面向中歐三個校區剛畢業的中文班EMBA同學,比如今年的「後EMBA」課程就定向招收去年10月剛畢業的2011級EMBA校友。每期的「後EMBA」課程為期1年,共設7個必修模塊+1個選修模塊,每個模塊為期2天,是以歷史、哲學、藝術為主的人文課程。「後EMBA」課程本身不設學歷或學位,但所有報讀「後EMBA」的同學都已經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即EMBA學位,在結業後會獲頒結業證書。中歐「後EMBA」的師資陣容強大,如臺灣美學大師蔣勳教授主講東方文化,北大最受歡迎的朱青生教授主講西方藝術史,伯克利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創系主任彭凱平教授主講積極心理學的啟示,臺灣哲學界牛耳、臺大哲學系主任苑舉正教授主講西方哲學。
中歐設立「後EMBA」課程的初衷是什麼?
學院設立「後EMBA」課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中歐一向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一直強調要有比商業成功更高的追求。所以,自2003年起,我們每年舉辦8-10場藝術人文系列講座;2005年起,除了系統性學習以外,我們特別引入了轉型性學習的課程,如行為反思等;2010年起,我們還在EMBA選修課程中引入了人文課程;2、同學們有強烈的精神層面的需求,兩年的EMBA學習形成了學習的慣性和持續學習動力;3、真正的企業家必須要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與人文精神,「後EMBA」課程的學習可以提升修煉他們的企業家精神。
8個模塊共16天的課程,以2014年春天開學的「後EMBA」課程為例,收課程費用3.5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