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6 號上午,貴州華夏骨科醫院脊柱外科的病房裡熱鬧不已,原來是病房裡正在進行一場特殊的頒獎儀式。護士們拿出早已準備多時的獎狀,正兒八經的交到了躺在病床上顯得有些迫不及待的老人手中。" 這張獎狀是我們對焦爺爺的承諾,今天他順利出院,我們說到做到,該給的獎勵一定兌現。他是我們病房裡最聽話,又勇敢的『老頑童』。" 護士長說到。
原來,今年 94 歲的焦爺爺上個月摔傷了腿,後來傷情越來越嚴重,不得已到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之前,我們到多家醫院諮詢,醫生們都說,父親年齡大了,進行手術有一定的風險。後來又多方打聽以後,才決定將父親送來貴州華夏骨科醫院。" 焦爺爺的兒子焦先生說到。
摔傷以後,長期臥床,無法動彈,疼痛加上行動不便,讓一直要強的焦爺爺性格大變。" 本來性子就急,自從摔傷以後,他的脾氣也越來越大,在醫院手術後,更是變本加厲,經常鬧彆扭,動不動就罷工不配合治療,也不願意按時吃飯。" 焦爺爺的老伴說,有時候焦爺爺還賭氣說,讓誰都不要管他。整個性格 " 返老還童 ",需要有人陪有人哄。
遇上這麼不配合的病人,年輕的護士們卻用自己的一套方法迅速的 " 見招拆招 ",打起了 " 哄病人 " 組合拳。" 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措施,就是日常的噓寒問暖加上親人般的聊天和陪伴。" 護士長龔遠先告訴記者," 俗話說,老小老小。人上了年紀,性格就會變得跟小孩子一樣,需要哄著。"
龔護士長說,病房裡不乏年事已高的老人,對於老年人的性格特徵,護士們也有一定的了解。近段時間醫院連續為三位 90 歲以上老人進行了人工骨關節置換手術,而今年 94 歲的焦爺爺是年齡最大的一位,這種高齡老人護術後護理更要加倍小心,加上疫情期間,醫院實行一病一陪護,謝絕了探視,避免過多的人聚集在病房裡,所以病房裡顯得額外冷清,加上骨傷病人大多行動不便,因此在日常護理完成後,護士們還會時不時到病房逛逛,看看病人有沒有其他需要幫忙的地方。時間一長,護士們還總結了每位住院老人的性格特點,針對不同的性格,對 " 症 " 下藥。比如說,焦爺爺就喜歡有人陪他聊天,喜歡被表揚。
手術後有一天焦爺爺正在鬧情緒拒絕吃飯,護士羅倩見狀,就開啟了哄小孩模式,除了為焦爺爺餵飯,還承諾,如果焦爺爺在醫院表現出色,出院當天就給他頒發獎狀。" 焦爺爺一聽,馬上來了興趣,每次我去病房看他,他都會問我獎狀準備好了嗎?" 羅護士說。
住院期間,護士們還輪著到病房來和焦爺爺聊天,精神好的時候,他還會給護士們講以前的從軍故事。該院脊柱外科管床醫生孫英傑說,焦爺爺有嚴重的骨質疏鬆,到醫院檢查後確認是股骨頸骨折,醫院為他進行了左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經過半個多月的治療,焦爺爺也即將拆線出院。
" 在半個月的日夜相處中,我們知道焦爺爺是少年從軍,做過戰地記者,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革命,除了打心眼裡尊敬他,現在更是多了一份親人般的牽掛。" 護士長說,經過大家商量,特地為他準備了這張手寫出院獎狀。
" 住院期間樂觀開朗,按時吃飯,配合治療,恢復較快,榮獲 " 老頑童 " 稱號。特發此狀,以資鼓勵 ……" 拿到這張自己期盼了近半個月的獎狀,獲獎人焦爺爺確認著獎狀裡的內容,一邊反覆摩挲著到手的獎狀,顯得興奮不已,一邊讀著獎狀裡的內容,又不時的哈哈大笑。前來接父親出院的焦先生說,已經好久沒見過父親這麼高興了。
焦爺爺的老伴告訴記者,看得出焦爺爺是真心喜歡這群 " 小孩子 ",他們的盡心照顧,都讓他不想出院了。焦爺爺開心的說,這份獎狀也是他 70 歲之後,收到的最有意思的禮物。
貴陽晚報 +/ZAKER 貴陽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梅
編輯 周歡 / 編審 李楓 / 籤發 蒲謀
【來源:ZAKER貴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