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王朝拔去了這根眼中釘,卻亡了

2020-12-18 大福讀史

翻開東漢的歷史,從頭到尾主要圍著一個敵人在掐架,羌人!

這個羌人到底是哪裡來的小夥伴,那麼難打,那麼能堅持,在「犯我強漢,雖遠必誅」的統一大國面前竟然那麼囂張!這夥子人竟然比匈奴還難打,哪裡來的?

羌亂

以前的羌人是一盤散沙,有個叫無弋爰劍的奴隸(好奇怪的名字,日本人?錯!無弋是奴隸的意思,所以羌人那麼稱呼他 ),這哥們在秦厲公時候被逮著當了奴隸,那個年代奴隸是不會說話的牛羊。在秦國,爰劍被繫著手銬腳鐐天天當牛做馬的給秦人做農活,整天犁地、播種、收割、打碾。 後來這哥們受不了了,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黑夜成功逃脫,秦人追兵也不是吃素的,把他逼進了一個山洞,放火燒他。幸運了,這哥們沒死。出了山洞頗有重生之感慨,他的運氣還沒有完,在逃亡途中遇見一個受了劓刑(割鼻子)的女子,二人同病相憐,結伴一起逃亡。

他們逃到黃河和湟水之間的羌人部落,聽說這兩人竟然能從牛叉的秦國人手裡逃出來,羌人們很意外!再聽說爰劍連火都燒不死,更是敬佩。立刻奉爰劍當了首領,爰劍是從中國逃出去的,他的所見所聞,曾經受過的文明程度,在檔次上比塞外的這些茹毛飲血的半野人高了不止好幾碼!爰劍傳授給當地羌人耕種和畜牧的知識,羌人學會了種地和管理放牧從此再不像以前那樣吃了上頓沒下頓了,人口也漸漸的增多了,冷兵器時代靠的就是人多!做出那麼大的貢獻,爰劍從心裡就把羌人徵服了,後來爰劍的後代時代就做為這一地區的羌人首領一輩輩往下傳。

秦國那頭呢?剛剛經歷完內亂,一代雄主秦獻公登位了。獻公登位後,看著秦國漸漸的淪落成不入流的蠻夷,時刻打算恢復秦穆公時代的威風。想要出兵pk魏國,收復河西。出兵之前,必須要處理一下自家後門的戎狄和羌人,秦人滅了狄人趕走了西戎,臨到了羌人挨刀,一部分羌人帶著部落家當逃到了更南的地方,從此與老家的羌人隔絕了交通。另一部分羌人,想想腳下湟中地區那肥沃的土地和每年盛產的糧食,認慫!老老實實的每天打卡上班。繼續進行他們的繁殖人口大業,他們堅信人多力量大!

後來為害兩漢的羌人也的確是居住在湟中地區的這一幫最要命!

這一支羌人,「堪暑耐夏,同之禽獸」《後漢書》,體格極其強悍,尤其好鬥。多虧了他們住在山區,彼此之間的交通不方便,沒有統一成一個整體。要不更難收拾!他們彼此之間部落分離,因為好鬥,所以彼此之間經常互相攻伐。這幫人可能想著腳下肥沃的土地太好了,不能便宜了外人,有撈過界的敵人來了,他們會暫時拋棄曾經的仇恨,立刻團結成一個整體。等到外敵一走,彼此之間該打的繼續接著打,翻篇真快。

到了漢武帝時,用兵匈奴。那會匈奴還佔著河西,湟水地區的羌人和匈奴就隔著一條祁連山脈,平常彼此之間總是走家串門什麼的,挺和氣。武帝嫌羌人礙事,擔心這幫野人壞他滅匈奴的大事。派精兵強將打跑了這幫羌人,羌人也很乾脆,想也沒想就拋棄了老家跑到了青海高原,這一呆就是幾十年。比起湟中肥沃的水土,再看看現在腳下稀薄氧氣的高原,這幫羌人無時無刻都想回歸故土。等了又等,盼了又盼!好在王莽篡政幫了大忙,中國內亂四起,連年徵戰不休。羌人趁機重新佔領了老家,這一次他們是再也不走了,哪裡也不如這好,哪裡也比青海強!誰在逼我走,打得過我再說!羌人經過幾百年的生息繁衍人口達到了100多萬了,老家地不夠,剩下沒地的羌人繼續滲入到了漢朝邊境,從此開始了和東漢從頭到尾沒完沒了的扯皮!

東漢和帝繼位後看著羌人整天沒完沒了得搞摩擦,派漢軍出兵狠揍了羌人,為了發揮中國強大的同化異族的能力,也為了減少羌人老家的兵源,朝廷把許多羌人都遷到了內地。並且沿著黃河派兵屯田,監視餘下羌人的一舉一動。剛來到內地,羌人生活習慣和漢人不一樣,環境羌人也不適應!而且中國的官吏百姓,瞧著這幫沒文化的野人,很瞧不起他們。怨恨的種子種下了。

導火索是東漢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朝廷罷黜西域都護和校尉後派使者接西域各國的漢軍兵士回家過年,這使者缺根弦,非要徵發羌人陪她一起去。沒工資發就算了,還得自己掏腰包備乾糧?武器?馬匹?你傻還是我傻?待遇差,羌人當然就不願意。這位使者哥們,竟然派兵到羌人部落裡面抓壯丁,鬧的部落雞飛狗跳。暴動立刻蔓延到整個隴右地區,羌人組織了大規模反抗,四處搶掠,「東寇三輔,西略益州」。當官的一看暴動太要命了,立刻安排各地的百姓內遷,故土難移啊,老百姓有不願意遷徙的,官府就強迫遷徙:死亡流離的百姓也不知道到底多少!直到花費了240億軍費,派軍隊打了13年才徹底平定。朝廷又把遷徙內地的百姓遷了回來,又增加了屯軍的數量。因為沒有改變對羌人的政策,羌人復叛,又打了10來年,花了80多億軍費。公元159年,看著這個沒完沒了的無底洞,朝廷派出了一員狠將,段熲。

馬踏反抗者

這哥們當了護羌校尉不滿意以前那些官員的妥協政策,強調一個字,「殺」!

他表奏皇帝,「昔先零羌作寇,趙允國徙令居內,其眾遂亂邊,馬援遷之三輔。其眾至今,始服終叛,至今不斷。臣欲決其根本,不能使其繁殖!」一句話,殺光!燒光!搶光!

於是從公元159年起,到公元169年為止,用兵11年,把西羌連追帶殺,接連大戰幾十次,全面擊潰西羌各部,屠殺了2萬多人!

緊接著又帶兵一萬,捎了十五天糧食,長途奔襲攻打東羌,大敗東羌後還沒過癮,又一直把他們趕到射虎谷中,乾淨利落的把餘下的1萬9千名羌人射死在谷中。至此東漢王朝徹底平定羌亂!

本來羌人不算什麼大敵,人數也不多,然而戰亂蔓延,軍費的開支浩大,直接拖垮了東漢巨人。

歷年的戰亂也造成了後遺症:涼州地區,為了防備羌人再叛,囤積了雄厚的兵力。而這裡的人民經過長年的戰亂,為了自保,人人開始尚武,因為經常遷徙躲避戰亂無以為生,漸漸養成了好亂的性格,國家的亂源之一從此種下。以至於後來董卓開了以涼州之兵擾亂天下的序幕!

幾十年後,羌人又依靠他們強大的繁殖力,扮演了五胡亂華的先鋒隊出現在中原大地上。

相關焦點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兩段。但是在它們的地位上,卻存在極大的爭議。看看現在的網絡自媒體,也包括正規的歷史學者,眾口一詞都是:不是一個朝代。因為中間讓王莽的新朝隔開了,而且劉秀和劉邦的關係差得太遠了,所以不能算是一個朝代。但是大家是否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大家是否是按照現代國家的標準去套古代王朝的邏輯呢?
  • 三寸長釘意外扎進小夥眼睛 醫生開顱拔「眼中釘」
    小伙頭部CT顯示,一根長釘插入眼裡釘子和手指差不多長 醫院供圖  俗話說,眼中釘,肉中刺,用來形容對某人不能忍的狀態。然而,這一幕真實發生了。  從工地到醫院有2個小時的路程,一路上,阿誠沒有嘔吐,意識也比較清醒,但他自己知道,這根釘子想拿出來,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工友們也都嚇壞了。一名工友說:「穿過眼眶的那根長釘足足有三寸長,一大半進入眼內,另一部分連同釘子尾部還留在外面。」  緊急檢查,刺破眼球直插顱內  送到南京鼓樓醫院後,阿誠被立即轉入神經外科。
  • 在兩漢王朝中,為何東漢的存在感明顯低於西漢?
    西漢與東漢分屬於兩個不同的政權和王朝,但後世還是習慣上稱為「兩漢」。兩漢的國祚延續了四百多年,僅低於「兩周」的八百年國祚,是我國古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環。其中,西漢王朝存續了210年,東漢王朝存續了195年,期間的國號都是「大漢」,後世為了區分才分別稱為「西漢」和「東漢」。
  • 東漢王朝歷史概述及考研必備知識點大全!!
    公元25年,當赤眉農民軍迫近長安(今陝西西安),推翻了更始帝劉玄的統治之時,劉秀在鄗南(今河北柏鄉)即皇帝位,沿用漢國號,以這一年為光武元年,不久,定都洛陽,因洛陽位於長安之東,故把劉秀重建的漢政權稱為東漢,也稱後漢。東漢的疆域東、南臨海,北至大漠,東到朝鮮半島西北部,西到天山、蔥嶺,西南至雲南、緬甸北部、越南中部。
  • 為什麼是東漢,一個弱勢王朝的共生體,士族地主階級的背景與原因
    1、 西漢王朝初露崢嶸我們知道,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時,由於經過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四年戰爭,民生凋敝、百廢待興。上層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的黃老思想治國,與民休息。經過漢初文景兩代皇帝的努力,至漢武初年,社會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史書上說,在民間如果你騎著一匹母馬你出門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
  • 國恆以弱滅,為何漢獨以強亡?曹操說出了鮮為人知的秘密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認為「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縱觀歷代王朝更迭,許多人都贊同了這一觀點。比如強盛的唐朝亡於藩鎮割據,富庶的宋朝亡於軍事上的短板,而東漢的崩盤卻幾乎是突然發生的。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有一句「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強漢為何而亡,你知道原因嗎?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這是王夫之的一句評論,可謂是一針見血,他所說的國強或國弱,指的是相對於周邊敵國而言。歷史上的王朝,基本上都是國力衰弱,被外敵或國內起義軍給滅了。而漢朝卻比較特殊,它的滅亡並非國家的軍事力量衰弱,那麼強漢為何而亡,你知道原因嗎?
  • 東漢王朝通過對政府與職能的調整,取得了政治上的穩固
    東漢的建立,由於西漢後期王莽黑暗政治的原因,社會上存在相當數量的因徒與奴求,已成為王朝亟待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在王莽時代,有數以萬計的百姓因觸禁被投入牢獄。這道釋放囚徒的詔令涉及全國,除了「犯殊死」的特重案犯外,一切都免為底人。在建武七年,劉秀又再次下發建武五年詔,另加上「耐罪亡命,吏以文除之」、再次擴大放免範圍。劉秀大量故免囚犯,無疑緩和了東漢初年的社會矛盾,同時也給社會增加了大批勞動力,有利於東漢初年社會經濟的恢復。
  • 東漢末年的漢王朝為什麼沒機會像西漢末年一樣重生?
    文/王凱迪西漢末年,漢室衰微,奸臣篡權,天下大亂,作為漢室後裔的劉秀定鼎洛陽,光復漢室基業,開闢了新的封建王朝。同樣的,到了東漢末年,漢室再一次到了崩潰的邊緣,同樣的奸佞與戰亂威脅,漢王朝的氣運卻似乎到達了盡頭,四百年的大漢天下最終覆滅。為什麼兩次相同的歷史場景會出現不同的結局呢?
  • 大夏——被遺忘的王朝,但並不簡單
    學生時代的死記硬背歷歷在目,夏商周秦漢的王朝順序耳熟能詳。但若稍微深究就會發現,中國王朝的劃分習慣,有許多地方並不盡如人意。例如,提到三國,映入腦海的絕不會是「高平陵之變」和「司馬懿討伐王淩」,這兩件事的確是三國時期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一個確立了司馬氏的地位,一個鞏固了司馬氏的地位,但知名度並不算高。
  • 漢獻帝的年號:東漢王朝最後30年,代表著誰的意志?
    拜《三國演義》所賜,我們最熟悉的年號大約要數中平、初平、建安等年號了,而這其中有兩個都來自於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漢獻帝在位共計約31年,共使用過5個年號。雖然都不出自漢獻帝本人的意願,但卻分別代表了一個時代。1、永初:189年9-12月使用。
  • 為何東漢王朝的皇帝普遍都是乳臭未乾的小娃娃?原因所有人都明白
    王莽得知此人是劉秀後,開始使出渾身解數,調兵二十多萬想要殺掉劉秀,讓人稱奇的是,王莽正打算和劉秀決戰的時候,天降流星雨,全部砸到了王莽的兵營,劉秀領兵殺之,隨後王莽兵營潰敗,正在王莽部隊撤退的時候,又開始狂風暴雨,王莽的部隊愣是給全部衝散,這次獲得物資,劉秀的兵馬搬了一個月也沒搬完,隨後漢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滅亡,公元25年,劉秀光復漢室,定都於洛陽,史稱東漢
  • 鮮卑朝貢制度建構的歷史軌跡——1—4世紀鮮卑朝貢中原王朝特徵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鮮卑在遼東太守祭肜的招撫下,成功地與東漢王朝建立了朝貢關係。鮮卑向東漢王朝的朝貢,可追溯到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記載這年「鮮卑始通驛使」,同卷又載:「其後都護偏何等詣祭肜求自效功,因令擊北匈奴左伊育訾部,斬首二千餘級。其後偏何連歲出兵擊北虜,還輒持首級詣遼東受賞賜。」
  • 我國歷史上的八個大一統王朝
    我國歷史上的八個大一統王朝: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時期滅六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於公元前207年滅亡,歷時14年。2、漢朝(西漢、東漢):是繼秦朝後的又一大一統王朝。
  • 東漢與西羅馬帝國為何崩解?
    史上最有趣大漢王朝史史上最另類大漢王朝史史上最簡明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日耳曼人如何葬送西羅馬帝國?今天來看一篇不長的對比文章。東漢和西羅,很有意思的對比,畢竟所處的時代也差不多。兩者的崩解有諸多相似之處,但也有極大的不同。不同在哪裡?留給同學們自己去發現。
  • 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你去過幾個?
    很多遊客喜歡去一些娛樂城市遊玩,但是也有很多遊客喜歡去一些歷史城市遊玩。比如,中國有十二個城市是歷代王朝的都城,你去過幾個?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這些歷代王朝古都中,最出名的要數四大古都了,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遊客來到這些城市旅遊,它們分別是西安、南京、北京和洛陽。
  • 滿清王朝是亡在乾隆手裡,而不是慈禧,原因是這些
    滿清王朝是亡在乾隆手裡,而不是慈禧,原因是這些說到中國近代史,就讓我們想起了百年來中國屈辱的歷史,尤其是在慈禧掌握中國命運的半個世紀裡,有很多事情,如戰爭失敗、籤字割地、賠款等他曾六次去江南遊玩為了一個緊要的秘密,這幾乎耗盡了清王朝的國庫,也不管朝臣們的勸阻為自己的妃嬪建造各種華麗的宮殿。最可恨的是,他培養了貪官和珅。據史料記載,1799年間,乾隆皇帝逝世後,繼任者嘉慶皇帝任命怡親王永璇和成親王永瑆對和珅住所進行查抄時,發現窖藏中的32000多兩金子,300多萬兩銀子。
  •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根文化」
    河洛文化不是一般的中國古代區域文化,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區域文化中的「核心區域」文化,屬於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的「根文化」。所謂「核心區域」文化,就是影響整個國家的文化;所謂「根文化」,就是國家的文化之「根」。  在河洛地區南部山區一帶,近年來發現了多處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存,這些舊石器時代的重大考古發現被評為當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 一個女人,一個晚上,拔走150多根甘蔗!全部吃光!
    一晚上被人拔走一百多根甘蔗 周大姐氣得報了警 周大姐:「到我後面地裡面,一看我那甘蔗沒有了,我以為是他爺爺拔的那個甘蔗,後來一看不對,這個甘蔗全部拔得稀稀拉拉的,這排基本沒有了,這排拔了26根。」周大姐當時拍了視頻,甘蔗被人拔了以後,甘蔗葉都扔在了菜地裡。周大姐:「就是一百根上下,就這一點,梢子我數過的,就這些。(價值大概多少?)價值,也不值什麼錢,今年天氣旱,沒往年長得高,今年的甘蔗也不算大。」
  • 簡述東漢王朝宦官崛起的始末,一段開啟潘多拉魔盒一般的非常故事
    漢和帝劉肇的養母就是東漢臨朝稱制的著名太后—竇太后。個人感覺,這應該是一次類似選美選妃之類的活動。竇某在這次選美當中「進止有序,風容甚盛」表現出色,就連漢章帝劉炟都聽說了這件事,並多次向「諸姬傅」打聽竇某的情況。諸姬傅或稱「傅母」,就是負責輔導訓練宮中女子或貴族女子的老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