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蔡凱文,一名即將投入我國眼視光行業的90後視光師。很榮幸在踏入工作之際,參加了本次Vision China 2017盛會,並成為「青年視光師撰稿人」之一。今天希望能將自己在會議中的所看、所想,分享給大家。
此次我有機會參加了由上海根植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和上海美視美景光學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理解視光,思維激蕩——根植專場研習會」。該研習會主要圍繞「新時代視光門診建設」進行探討,各位視光大咖分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理解的視光門診建設》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褚仁遠教授
研習會中,褚教授就「臨床視光學」門診歷史作了介紹。我國臨床視光學從一開始,就納入了臨床眼科的範疇內,也是整個健康工程的一部分。同時,國家把近視眼防控項目放入「十三五」規劃中,在整個視光工作開展中,也已顯示出自己的特色。
我國臨床視光內容尚未統一,各單位就自己的情況設置不同內容。我們的設置是6項:1)驗光配鏡;2)隱形眼鏡;3)屈光手術;4)斜弱視;5)低視力;6)近視眼防控。
我的筆記: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在擇業的過程中,對去什麼樣的平臺,做哪方面的視光工作能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以及現有學習內容的利用度有很大疑惑。但就我國臨床視光內容方面來看,對畢業生來說,可選的工作範圍,不止局限於驗光配鏡,還有其他更多方面。可試圖跳出擇業的安全圈,利用自己的視光知識,做自己願意做的事。
數據記錄
「2016年,據全國眼科醫師大會報導,我國眼科醫生29000名,專業視光師1487名。」而在我國視光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專業視光師的人員從業量還遠遠不夠。專業視光從業人員,是門診工作中的中流砥柱,更承擔著眼保健基礎守門人的職責。
我的筆記:青年視光師對自己的職業定位很重要,你想成為什麼,你就會是什麼。做好自己該做的,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在本次研討會中,褚教授以「驗光是所有眼病診斷和治療的基礎」(中國眼科雜誌2010年10月刊),著重講解「視光門診的建設」驗光的重要性,褚教授講到,「驗光不良是造成光學離焦性近視和形覺剝奪性近視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原因,選鏡和配鏡不良也是青少年近視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醫學驗光的解讀:目的是使戴鏡後的雙眼,獲得最大的雙眼單視效果;核心是對驗光結果,必須根據調節和眼位情況,才能給予處方;期望是切實遵行、認真推廣、擴大影響、加強研究、特別要重視重量化深入研究。研習會中,褚教授特別點出「注意散光軸向:順規散光低矯,逆規與斜向散光足矯」,必須重視兒童生理性遠視屈光度等配鏡方面的問題,值得大家注意。
我的筆記:校內的驗光流程,是標準化驗光步驟。但工作中,我們服務的對象是人,極致追求規範驗光不可取,踏實學習驗光技巧和個性化給予驗光處方,以人為本,從客戶的需求入手,實現醫學驗光。
臨床視光門診建立的著眼點
我的筆記:視光門診的建立,應該順應我國需求,建立起具有我國特色的視光門診;在前期,拯救視力的長徵基本完成,現在向視覺質量出發,帶給客戶良好的視覺質量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建設現代視光門診,以醫院現狀出發,結合醫院的屬性,規模,發展,人力物力等,遵循實事求是的態度;視光門診,建立在視光的專業化之上,強調對從業人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術」的掌握,也是我們視光師對自己的要求。
在褚教授講課過程中,有講到工作至今,都保持學習的習慣,時刻保持多眼科知識的更新,以及在一些視光問題上,褚教授持辯證態度,比如:低濃度阿託品滴眼液是否可以作為兒童近視眼防控的常規用藥;提出阿託品依舊處於臨床研究,國外的用藥,依舊處於摸索和研究中,對阿託品作用的探索性運用,值得讚揚,如果無目的的應用,無科學的觀察和收集臨床資料,只能是經濟掛帥的濫用。時刻更新知識,對知識保有質疑的態度,時刻保有對自己事業的熱愛,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構建視光門診價值鏈》
上海根植眼視光運營管理機構董事長鍾立
作為一個長期服務於視光門診構建的人,會議開始,鍾董事長就我國的視光機構作了總結,並提出我國的視光機構,缺乏戰略思維,經營者勢必會迷茫,盲從,浮躁。
視光門診的戰略思考中,鍾董事長提出3個問題:我是誰?對手是誰?邊界在哪裡?
視光門診的構建中,我所構建門診是幹嘛的,我的使命,願景,價值觀;
我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提升服務的差異性,而又如何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呢;
視光門診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邊界在哪裡?如何判定邊界;
我的筆記:視光門診的構造和視光人才的自省化,我覺得不謀而合。在上述的三個問題中,我的理解是,視光從業人員個人角色定位,個人優勢是什麼;如何較大程度提升個人優勢;如何創造更大的價值。我們的行業競爭和自我提升的緊迫性和視光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和行為準則等,在從業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會議中,鍾董事長提出兩個情景假設:
其一:一位顧客對價格敏感,因為你所推薦的眼鏡比競爭對手家貴20元,他選擇便宜的那家。而對於該顧客來說,他是一個配鏡者,不是一個愛眼者。
視光門診需要分辨哪些是配鏡者,哪些是愛眼者,而視光人要做的是將配鏡者引領成愛眼者這也是價值傳遞,提升顧客對我們的信任感。
其二:有兩批客戶,一位母親帶兒子配眼鏡,一位是只想諮詢一下眼保健知識,有兩位同事分別做了兩件事。
同事A:成功為其配了一副價值2000的眼鏡,當下成交;
同事B:諮詢眼保健,為其宣傳眼保健知識半小時;
哪位同事該獲得獎金呢?答案是同事B.
分析:同事B在做的是個價值傳遞,擔當了價值傳遞員的職責,是值得鼓勵的。同時,應該在視光門診中,人人有當視覺健康顧問的機會,而不是配鏡顧問。給予視光門診的公益性和品牌性,做好價值鏈的傳遞和門診的獎懲績效等。
醫療服務是一個價值傳遞的過程,價值鏈的起點是「疾病」,終點是「健康」。
我的筆記:視光工作者,同樣是醫務工作者,在門診過程中,眼保健的宣教和科普,適當的價值傳遞是連接客戶對我們的忠誠度和行業認可度,這對我們開展工作十分有利。價值鏈的構造,同樣是我們對自己職業觀的構造。
《艱難的決策》
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美視美景眼科中心業務院長、副主任醫師梅穎院長
科學決策的4步法:
我的筆記:梅老師一開始提出問題,老闆給你一個任務,你完成了和你選專業,要不要結婚,哪一個是決策?其實我們一生中,有很多做決策的時刻,我們甚至不知道這些決策對我們以後會造成多大的影響。而科學的決策,能幫你在短時間內,減少決策的錯誤性,給我們思考的空間和決策的可實行性。
梅老師列出幾個方法:
我的筆記:在眾多決策問題中,自己可以理智些,在過程中,給自己多一些選擇的機會和方向,從反面看問題,和別人衡量決策的可行性,很受教。
《最稀缺的資源》
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美視美景眼科中心運營總監劉慧穎博士
最稀缺的資源——注意力。
注意力具有隨時產生,隨時花掉,不能關閉和也不能儲存的特點。商家要做到爭奪注意力,不斷推陳出新,給消費者新刺激。從注意力到廣告的需求,劉老師分析了橙汁(建立消費習慣)、鑽石(沒有需求創造需求)、勞斯萊斯(需求的)的案例,結合需求工程學,給我們講述了廣告的魔力。
我的筆記:善於傾聽消費者的需求,更依靠現有的技術需要,提供其所需要的東西。對於產品塑造的廣告,在短時間內,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推出產品,針對視光方面,與客戶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帶給客戶舒適的驗光體驗,學習到視光知識的價值鏈。
劉博士提出一個問題:
在政黨鬥爭中,最關鍵的是什麼?
A、爭取對方陣營的人
B、爭取我方陣營的人
答案:B、爭取我方陣營的人
分析:留住我方陣營的人,才能知道哪些是我們的目標客戶人群。
我的筆記:顧客不知道他需要什麼,我們給他的東西就是給他的需要的。——賈伯斯。
了解受眾人群的需求特徵,才能創造出其真正想要的東西。發展的時代,客戶更需要的是參與感和作為傳播者,產品本身的意義更在於人和人的區別看待。
劉博士講到,人的核心需求是,自我表達和尋求對話,只有在一種情況下,你給他的東西,是他想要的,他才會關注和需求。
建設規範的醫學驗光環境,打造適合視光門診的價值鏈,科學決策,抓住客戶需求,這就是我所理解的「視光門診」。
蔡凱文
眼視光觀察「青年視光師撰稿人」
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美視美景眼科中心驗光師
版權聲明
作者:蔡凱文(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美視美景眼科中心驗光師)
編輯:三月兔;排版:飛飛飛;審閱:視光菌(眼視光觀察)
本文版權歸眼視光觀察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未經授權不歡迎其他平臺直接轉載
投稿/合作:Lynnzhang32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