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是我國傳統的文化,古時候文人就喜歡以對對聯為樂,也留下了許多的千古絕對。在幾千年以前就有"爆竹聲中辭舊歲,桃符萬戶迎新春"。古代一直是從右往左的習慣,所以春聯也是從右往左貼,即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批也是從右邊往左邊寫。春聯分上聯和下聯,一般來說貼對聯的順序應是,左為上方帖上聯,右為下方帖下聯。也就是說你背對著門,你的左手邊是上方,右手邊是下方。如果面對門,你的右邊就是上方,左邊就是下方。
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我們國家自產生文字之後到利用竹簡時期,至新中國成立以之前,文書一直是豎排而寫,豎排從古至今是從右向左的。新中國成立後把豎寫改為撗寫,為了書寫方便橫寫是從左到右排的。對聯一直從古至今是豎寫,所以左為上。但橫批就不一樣了,如果你看從左讀那麼每個字都算是豎寫,從右讀那麼四個字都是橫寫的。
歷史傳到今天書法順序有了逆變,那麼現在對聯就有兩種寫法。老式寫法,面對大門右側為上聯,左側為下聯,橫批必須是由右起向左寫的。新式寫法,面對門左側是上聯,右側是下聯!橫批必須是由左向右寫的!而對聯出版的商家也很有趣,他們在對聯的上端印上了左右相對兩嘴相對的鯉魚!這樣上下聯就不會貼錯了!規範的上聯應是"平仄平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等等始終是"平起仄收",下聯則是:"仄平仄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等等始終是"仄起平收"。橫批無論是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那是根據時代的讀寫習慣而產生,按時代要求去讀寫。
教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畢竟古代平仄講究特別多,但是這個方法在現代來說比較有效簡單。漢語拼音有四聲,一聲,二聲,三聲,四聲。我們古人管一聲二聲合起來叫他平,三聲四聲合起來叫仄聲。左右兩個對聯最後一個字是拼音三四聲地貼在右手邊,一二聲地貼在左手邊。仄右平左是對聯規矩,從右到左是古人的正常順序。比如「能與諸賢齊品目,不將世故系情懷」的上句最後一個字「目」字是第四聲,貼在右手邊,是上聯。那麼下一句最後一個字「懷」是第二聲,貼在左邊,是下聯。
對聯的上下聯其實並沒有特別特別重要,更重要的是對聯裡寄予了我們美好的祝願,也是希望通過對聯對家人等表達更多的美好祝福。以上都是個人觀點,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