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為期5天的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活動」江蘇分營圓滿閉營。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強化「注重大師引領、培育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意識、提升綜合素養」的活動理念,緊扣「大國重器之技,採民族文化之魂」的主題,依託學科專業特色和重點實驗室資源,以全景呈現、直播(錄播)、互動體驗等方式,開展了名師講座、雲遊覽、雲實驗等形式多樣的線上活動,讓廣大營員和教師們獲得了全新的體驗。
雲遊大學校園、國家重點實驗室,領略前沿科技。南京大學藉助地球科學的強勢學科優勢,帶領營員們雲遊國家重點實驗室地科實驗室。東南大學帶領營員們通過5G場景中VR高清視頻交互技術,從第一人稱視角360度沉浸式體驗校園生活。
雲遊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地科實驗室和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雲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館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講解員為營員們普及航空航天知識。南京理工大學帶領營員們雲端漫遊校園AR全景圖,還有國內高校唯一的兵器博物館。南京中醫藥大學希望通過雲參觀重點實驗室,可以激發青少年對於中醫藥更大的興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雲遊航空航天博物館、航空國重實驗室(非涉密)
與名家大師面對面,深入體會科技強國和科技報國的重要意義。「雲上科學營」江蘇各分營邀請名家大師線上作主題報告,讓營員們感悟科學家精神,樹立科學志向,深入體會科技強國和科技報國的重要意義,讓科學家精神在青少年群體中得到傳承。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江蘇「時代楷模」邱海波教授為營員們帶來了線上講座《在武漢,守住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康國華教授的《微小衛星技術前沿進展》講座,向營員們系統的介紹了航空航天相關知識、並且從什麼是航天、微小衛星典型應用、微小衛星關鍵技術、微小衛星與科創等方面全面闡釋了微小衛星技術前沿及大學生科創相關內容。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協會臨床分會副主任委員唐德才教授作為主講人,為營員們講解《中藥那些事》。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黃標研究員在線進行了題為《中國土壤類型、分布及利用》的科普講座,通過土壤與文明、土壤與人類健康兩方面引入了土壤概念及其作用,大大加深與改變了營員們對於土壤的傳統認知,感受到了土壤的豐富多彩。
參與線上科研實踐,增強營員的體驗感。南京理工大學採用線上模擬、線下製作的形式組織營員開展四旋翼無人機製作的教學。讓營員們在實踐中提高觀察力、思考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激發創新思維和對科技製作的興趣。
與朋輩互動交流,感受成長經歷,互動勵志。江蘇各分營在精英學子分享會上,邀請優秀學子為營員們分享他們在學習科研、創新創業、志願服務等方面的大學生活,展現不一樣的青春風採。
江蘇500名營員參加外省的科學營活動,度過了一段難忘的「科學之旅」。江蘇省高郵中學陳傳根同學對科學營的感悟:「我從小就對科學有極大興趣,這次的科學營活動對我來說是很好的機會。首先是視野的開闊,平時只驚嘆科技所帶來的便利與神奇,卻從沒有認真去探尋其中的奧妙。今天通過上手實踐,親身的體會到了科技的力量。科技的道路很長,長的看不見盡頭,但我願意接過下一棒,把人類的足跡,留到路的更遠方。」
無錫梅村高級中學參與同濟大學分營活動
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不僅豐富了青少年在科學相關方面的知識,更是激起了同學們對科學的熱愛,成就更多青少年成為科學家的夢想,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作者:何鈺華 編輯:謝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