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屁屁好痛!」
最近,6歲的強強(化名)老和媽媽說自己屁屁痛,開始大人沒在意,7月20日這天,媽媽無意中發現他的肛門口開始流膿液,就帶他趕到餘杭區婦幼保健院外科檢查。沒想到,醫生扒開強強肛門一看,血色膿液流了出來,還有白色小蟲在蠕動。
強強媽說,孩子剛從江西老家來到杭州臨平爸爸媽媽身邊,平時是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3天前,一家人在家裡吃了燒烤,後來強強就整天喊屁屁痛。
餘杭區婦幼保健院外科朱超波醫生檢查發現,強強的整個肛門紅腫明顯,肛門口有數條白色小蟲,右後位有一3釐米大小的腫塊,稍微按壓,大量血色膿液流了出來,肛門鏡檢發現右後位有個內瘻口。
醫生告訴強強媽,孩子得的是肛周膿腫和腸道寄生蟲病,需要住院急診手術排膿。
當天下午,外科副主任醫師吳亮就給強強做了手術。經化驗,白色的小蟲確診為蟯蟲,後續還要做驅蟲治療。
「孩子的肛周膿腫跟蟯蟲有一定相關性,可能是蟯蟲引發了肛周膿腫。」吳醫生分析說,「蟯蟲病的特點是引起肛門、會陰部瘙癢,是幼兒期非常常見的一種腸道寄生蟲病,其發病率僅僅次於蛔蟲感染,感染蟯蟲病主要還是因為沒有注意手口衛生,導致糞口途徑傳播。」
「孩子得了蟯蟲病,往往會覺得肛門瘙癢,忍不住用手去摳,這樣蟲卵就傳染到了孩子手上。如果洗手不及時,手指接觸嘴巴,就會導致蟲卵由嘴進入體內發育繁殖。如果和得了蟯蟲病的孩子一起玩耍,也有可能感染上蟯蟲。」
強強媽說,孩子從小到大,一直喜歡吸吮手指,也沒有特別讓孩子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這樣一來,蟯蟲就從「口」入了。
提到蟯蟲,吳醫生說,它對周圍環境溫度感知能力較強,喜歡溫暖的地方,所以一般在夜間,饒蟲會從肛門處爬出來活動,引起肛門瘙癢。這就是典型的肛門瘙癢症狀。
此外還會出現會陰部瘙癢。小孩子很多時候不會正確表達自己的不適症狀,可能會以哭鬧形式表達不舒服的感覺。
有時,蟯蟲也會引發孩子厭食、營養不良。「蟯蟲病引發的症狀往往較輕,孩子不一定表現得很明顯,家長往往不能引起重視」。
「為預防各種寄生蟲,建議3周歲以上的孩子,每年做一次驅蟲治療,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孩子。」吳醫生說,小兒非常容易感染蟯蟲,預防蟯蟲病,需要幫助孩子做到勤洗手、勤換洗衣物、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室內通風乾燥,有條件的配合使用紫外線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