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文化:成人學校的農村職業技能培訓
程紅兵
學習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今天的社會人人都是學習者,人人都應該終身受教育。鄉鎮成人學校的主要培訓對象是農民,是農民成人教育。
成人學校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是基於需要、為了發展的教育活動。所謂基於需要,首先就是基於農民的需要,無論是仍在土地的農民,還是離開土地的農民,都面臨著社會的轉型發展,都要有新的謀生手段,農村婦女要掌握謀生的技術,外來務工的農民要學會新的勞動技能,掌握謀生手段和新的勞動技能,既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發展。其次是農村發展的需要,建設新農村,發展新城鎮,都要靠農民素質的提高,參加成人學校的教育培訓活動就是最好、最方便、最有效的的途徑之一。第三是國家發展的需要,如何把人口資源大國轉化成人力資源強國,關鍵就是抬高底部,所謂底部就是人力資源水平相對薄弱的農村,抬高底部就是要著重於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因為他們是受教育程度相對弱勢的群體。國家的三農戰略說到底就是改變農村、改變農民的狀況,達到國家和國民整體素質水平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成人學校著手於培訓農村離開土地的農民,培訓農村婦女,培訓外來務工的農民,是滿足農民之所需,服務農村之所急,分擔國家之所憂,這就是我們成人學校教育工作者的一種文化自覺。
成人學校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是一種田野培訓、一種陽光事業,所謂田野式培訓就是在田野中進行的培訓,這個田野是比喻說法,既可以是田間地頭,也可以是工程車間;既可以是菜園果園,也可以是餐廳廚房。這種田野培訓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務實,就是著眼於解決問題,著眼於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術技能,就是能夠活學活用,就是能夠上崗操作。把原本知識水平十分有限的離地農民培訓成掌握一項專業技術的熟練員工,把受教育時間很短的農村婦女培訓成擁有就業、創業能力的新農村婦女,把外來農民培訓成迅速融入新農村建設的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民,這是一種充滿陽光的事業,要把陽光播撒給別人,首先自己心裡要充滿陽光,成人教育工作者就是應該具有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把知識的陽光,把智慧的陽光播撒給弱勢群體身上。
如何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受浦東新區大團鎮成人學校的啟發,我有兩個建議,一是縱向延伸,二是橫向拓展。
所謂縱向延伸,就是從前端培訓到過程指導,從過程指導到全程服務。我們過去總是認為職業技術培訓都是職前的前端培訓,從大團成人學校的實際經驗來看,完全可以也完全應該由前端培訓走到過程培訓。大團成人學校培訓農民栽種蜜露桃,貫穿於整個栽種蜜露桃的過程,從人工授受花粉開始,到施用有機肥、修剪疏果、套袋防病等一些列技術,過程指導,完全是因時因地制宜進行實時實地指導,隨時服務。大團成人學校進一步從過程指導到全程培訓,他們把蜜露桃的銷售也納入到培訓範圍之列,培訓農民的經營、經銷策略,開設銷售知識培訓班,開設上海市歷史上第一個農產品經紀人執業資格培訓班,一開就是三年,課程有《上海市經紀人條例》、《合同法》、《農產品營銷理念》、《農產品經營技巧》等等。從栽種到銷售,從銷售到品牌創建,一整套全程服務,真正務實地幫助農民走向富裕之路,走向市場之路,走向現代農業之路。
所謂橫向拓展,就是由知識傳授到技能培養,最後到文化提升。我們過去總是認為職業培訓就是傳授知識,後來我們認識到不但要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培養實際技能。從大團成人學校的實際經驗來看,完全可以而且應該進入到文化提升層面。大團成人學校幫助果農註冊「南匯水蜜桃」商標,大團的蜜露桃已經開始進行品牌包裝了,統一使用有文化標識的套袋和包裝箱,都體現商標概念,他們的商標2009年獲得「上海市著名商標」,成人學校培訓果農注重智慧財產權意識,統一品牌,統一技術,統一服務,統一銷售。在2012年第四屆浦東農博會上,大團蜜露桃獲「最佳人氣獎」。大團蜜露桃還獲得上海市優質桃評比的金獎、銀獎。大團的蜜露桃開始具有文化品味了,產品有品味了,說到底是人有品味了,是產品的製造者——農民開始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了。2012年浦東大團鎮和臺灣桃園縣復興鄉籤署了農業交流合作備忘錄,兩岸知名水蜜桃之鄉攜手合作,舉辦「桃」文化節,互派交流團,加強文化交流,推動海峽兩岸農村的互動與發展,推動農民的文化品味進一步提升。
毫無疑問,走向文化是成人學校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的成功之路,也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