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艦載高超都快服役了美軍還試射反艦戰斧,這真的是給歷史開倒車?

2020-12-20 騰訊網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美軍重新試射戰斧反艦彈,那是不是意味著美國海軍不需要魚叉這樣的傳統反艦飛彈啦?

實際上伯克BLOCK IIA就已經取消了固定的魚叉發射架,而以前想搞的垂髮魚叉一直都沒搞出來,所以實際上2000年奧斯卡·奧斯汀以後很長時間,伯克都是沒有常規反艦能力的。

圖:伯克1的反艦飛彈裝在艦體中部,第二個煙囪後方。伯克2A加了機庫,就取消了飛彈發射架,此時僅有的反艦能力依靠127艦炮和標準2防空飛彈提供。

美國人的認知中,作戰基本都是有航母參戰的,驅逐艦要麼是掩護航母,要麼就是在航母已經完成清場後進入海岸附近作戰,這個場景下才可能跟敵軍水面艦艇遭遇。和敵方驅逐艦編隊在百公裡左右對抗這種場景,其實基本不可能出現,畢竟都已經逼近海岸線了,缺乏主力艦的敵軍是不太可能敢出門的。

圖:美國海軍發展瀕海戰鬥艦水面戰任務包的初衷,只是擔心在荷姆茲海峽這種特殊地形和敵方近岸海域,被大量輕型快艇圍攻,而不是擔心什麼大中型軍艦。

這種情況下,他需要面對的更多是各種快艇,而且距離也極大拉近,所以魚叉這樣的飛彈效果就一般了。

圖:長弓·海爾法同時摧毀多艘快艇。瀕海戰鬥艦最初的反艦飛彈是陸軍的網火巡飛彈,取消後遲遲沒有替代品,長弓·海爾法反艦飛彈最大射程才10千米,而魚叉最小射程就有10千米,完全不是同類。

用戰斧和LRASM則可以提供遠得多的射程,從而具備大洋作戰的投射能力,尤其是各種較為封閉的海區,依靠岸基預警機提供目標信息,伯克也能實現類似航母的海洋控制能力,和魚叉的任務等級就不一樣了。

圖:新反艦戰斧命中靶船。它基於戰術戰斧飛彈改裝,只需要換裝導引頭和戰鬥部就可以快速定型。雖然魚叉的射程也很容易增加,但需要改裝的東西就多了,費用較高。

堂主仔細研究了下前幾天美軍公開的未來30年造艦計劃,這份計劃雖然沒什麼新意,但是更強調水面艦艇脫離航母單獨執行任務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可以節約航母使用,靠一個岸基機場少量飛機,加驅逐艦就能控制戰場,從而節約出來兵力用於更複雜艱難的任務。

圖:現在中美的艦載高超武器都還是雲裡霧裡的狀態,隱身設計的LRASM飛彈雖然已經日漸成熟,但是直到現在只有空射型號小批量裝備,用現役的戰斧飛彈改裝是技術最成熟,也最能快速出貨的方案。

問:我軍全面實現了機械化,那是不是步兵可以不用苦練5公裡越野了?以後步兵的訓練要往哪方面側重,美軍有沒有哪些值得我們參考的?

實際上這個就要看負重了,我軍以前因為缺乏機械化載具,所以大部分步兵都要靠著兩條腿來背著載荷越野作戰,所以衝擊距離長、對速度要求高。這樣搞下來步兵負重是偏低的,只有二十幾公斤,但就算這樣,對於五公裡越野來說也是很大的消耗和壓力。

圖:5公裡越野的現實意義,就是卡車必須停在目視發現距離以外,這時候步兵下車分散行軍趕到前線,以免被一發炮彈報銷一車人,因此步兵必須帶著自己的全套裝備。

而美軍則是乘車突擊到近距離再步行,所以徒步距離短,也不需要高速衝擊,所以對速度要求低,但是對負重要求高,現在負重都有六十幾公斤了。所以相似距離,美軍武裝越野考核時間差不多相當於我們的兩倍多,就是因為美軍偏向於讓士兵做騾子,多扛多背。

圖:背著巨大背囊的步兵,這背囊就比我軍大得多。

圖:從登陸艦下船的美軍步兵,除了背囊還有手提大包,帶著自己的全套傢伙,進入戰鬥前可以把大部分扔掉。

雖然現在防彈插板重量也輕了,尤其是我軍的防彈衣只是戰術背心加插板,沒有那些防護力沒多少但是死沉的凱夫拉軟質防彈衣。但是本身負重已經20幾公斤的步兵,再加四公斤防彈插板,再跑五公裡越野要達標,真是會死人的……

圖:美軍參戰士兵因為負重太大,普遍膝關節嚴重受損,和我軍高強度訓練的結果一個樣。哪怕普及無動力外骨骼,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圖:長期看,機器人剛剛開始取代步兵的進程,未來步兵自己上一線射擊會越來越少,操作各種機器人會越來越多,所以步兵得提高學歷要求,學習操作各種科技武器。

問:看了堂主對比明清的分析,對這兩個朝代改觀不少,但是不明白清朝作為一個「蠻族」為什麼能提出、改進那麼多有利於國家統治的政策?

蠻族也是有統治體系的,酋長們幾百年積累下來,對於權力的制衡之道肯定是門清的。

而且古人說得好,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就是祭祀,也就是國家統治集團(在先秦就是國君-卿-大夫-士和國人的聯盟)共同意志的體現,大家認為自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願意一起戰鬥。

而戎不用說了就是打仗,是軍事力量,是存在的根基。所以國事的核心,就是把核心集團團結起來,用心準備戰事就能活下來。而八旗作為軍事貴族體系,和漢人的隔離形成了核心意識,也就是抱團性,就是祀,以軍務為核心組織,就是戎。

圖:滿清知道自己是以蠻族入住中原,隨時存在被推翻滅族的危險,因此反而能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記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歷任皇帝都在水準線以上。

而明朝作為文官王朝,他的統治核心集團是啥?雖說都是士大夫,但是先秦是「將死鼓,御死轡,百吏死職,士大夫死行列」,意思就是士大夫就是負責在戰線上去拼命的。而明代士大夫是「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他們不認為死行列是自己的任務,也更不要說是禮、樂、射、御、書、數他們懂多少了,哪怕想死行列都沒那本事。

圖:禮樂射御書數是先秦時期的君子六藝,儒家也認這個。禮樂就是維持表面的秩序,射御是駕車射箭,也就是打仗,書數是組織農業生產和工程建設。這六項,是很典型的社會統治和管理能力。後世儒家放棄了射御書數,只剩下禮樂,也就喪失了實際管理能力。

至於勳貴,到明代中期以後他們比士大夫還文弱……沒有一個穩固的核心軍事貴族集團,那什麼政治體制都不行,畢竟儒生既不創造生產力,也不創造戰鬥力,只能在不斷的妥協和混日子中消磨。

圖:宋代士大夫還可以說自己能「臨危一死報君王」,可明代不行,明亡之際只有寥寥幾個殉國,絕大多數投降的比誰都快。大儒錢謙益先是水太涼拒絕自殺殉國,再頭皮癢帶頭剃髮,把儒家祖宗早挫骨揚灰了。

而且因為沒有穩固的核心軍事貴族集團,在九邊的缺糧區得養活六十幾萬軍隊,還得在北京城養三十萬裝作自己是軍隊,實際上是僕人和苦工的京營,光是給這些人發軍餉和運輸糧秣就耗盡了國力。

清代在收入差不多的情況下,九邊缺糧區的兵力只有十幾萬,加北京城也就三十萬上下,只相當於明朝三分之一。所以清朝在大規模通貨膨脹以前,邊軍還能吃飽飯,能訓練,而明朝的百萬大軍就大部分是武裝乞丐了,花錢還比清朝軍費高很多,老百姓運糧也耗盡了財力。等於明朝是在沒錢、沒兵的情況下運轉,當然連幾千騎的蒙古部落都能毆打他了。

圖:統治權術說起來很複雜,實際統治集團這個整體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維護社會生產有序進行。怎麼維護呢?讓幹活的人能活下去繼續幹活就行。這在中國古代農業社會只需要做到官紳一體納糧,就解決了大部分。歷代誰不知道這點事,北宋王安石和明朝張居正要解決的不是一類問題?無非是能不能做到而已。怎麼做到呢?殺士大夫啊。歷朝歷代解決問題,沒有不殺人就能成功的。

圖:從秦到清都是典型的中央集權農業社會,粗略來看社會發展變化並沒有質的改變,管理能力更是不升反降,秦漢的政府直接管理到鄉村、大規模高效社會動員能力、統一徵收賦稅、大規模高標準作坊次第喪失。清代搞文字獄把儒家殺了一大批,幹掉這些無能且只會帶人走彎路的廢物,哪怕只會跟著三國演義裡的曹操學軍屯,也就比士紳不納糧的明代強了。所以說清代能行,雍正居功至偉,但也因此被惡毒污衊至今。

問:按著前面軍友的想法再腦洞一下:如果德蘇結盟,那德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和蘇聯充足的能源將是極大的互補,德可以幫助蘇大幅提高石油開採和冶煉能力,以及武器裝備的設計與製造能力,而蘇可以提供給德取之不盡的能源供給。開戰後,蘇支持德佔領全歐與北非,德支持蘇南下佔領阿、巴、印等地,兩國分享中東地區。在此情況下,德擁有遠強於英國的戰備能力,拿下英國本土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而在遠東,日沒有了蘇的後顧之憂,甚至可以得到蘇的能源支援下,可以放開手腳阻擊美國,佔領東南亞(當然,這需要日蘇放下仇怨來結盟)。如果是這樣發展的話,軸心國是否能夠戰勝同盟國,改變二戰結果?

歷史上有兩個陸上強國結盟幹成啥事的嗎?

俄普同盟的時候,普魯士還是個吃土豆的小邦國,普奧同盟的時候奧地利就是個弟弟,俄奧同盟毆打土耳其協調也很差,法西同盟那也是西班牙認慫當孫子的產物。

圖:兩個陸地強國結盟,好像最符合的就是中蘇在1950年代的同盟,蘇聯打贏了二戰算個陸地強國,中國打贏了抗美援朝也算陸地強國,然後兩國只友好了不到十年就反目成仇。

就在自己邊界線上的富庶土地,可比萬裡之外的蠻荒給人的刺激大多了,尤其是對於俄國更是如此。

俄國/蘇聯的野心,那是爭霸世界的超級大國。而做超級大國他並不缺資源,尤其是中東石油當時還不如巴庫的產量大,他需要的是機器、人員。他是落後工業國,需要的是從歐洲和美國引進先進技術,最好是直接奪取工業區和掠奪機器。

圖:英國之所以能屢屢結交盟友圍堵蘇俄,就是因為蘇俄總是搞領土擴張,搞的其他國家活不下去,只能先放下其他矛盾聯手對付他。而沙俄奪取的新領土,也是當殖民地一樣搞經濟掠奪,很難真正開發出來。

如果按照你這樣的設計,那就是真坐實了北方沙特的地位,也就是給德國人提供資源和初級製成品的半殖民。真要幹,列寧的棺材板都按不住了,彼得大帝以來的歷代沙皇也得揭棺而起。他們雖然是事實上的經濟半殖民地,但是做大國的心可沒改過。

圖:原子彈轟炸後的廣島。哪怕德意日籤訂的反共產國際協定讓蘇聯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加入,也阻擋不了美國開發原子彈,更阻擋不了美國人把它扔出去。蘇聯加入德國一方,那他能從美國獲得的原子彈資料很可能就沒了,開發進度會比歷史更晚,無法對等威懾。美國多攢幾年,趕在1949年前也能把這幾國炸投降。

問:現在感覺很多三代坦克的最新升級都加了點側面防護,但是感覺對於鋼針來說並沒有特別大的用處,堂主能否分析一下這樣升級是為什麼?

因為環境變了……

二戰時期坦克還在追求全向防護,是因為當時要麼是小口徑反坦克炮,要麼是野戰炮改的坦克炮,所以41年有個四五十毫米的防護就覺得妥帖了,側面也能防住。但是隨著專業反坦克炮出現,發現都是迷夢,所以二戰後坦克就不要求側面防禦同級別坦克主炮了。

圖:以虎式坦克為例,其炮塔正面裝甲厚102毫米,炮盾厚135-150毫米,車體首下102毫米/-15度,炮塔側面和背面都是82毫米,差距是25%。

圖:戰後德國豹1坦克,正面加炮盾是112毫米,側後面是60毫米,厚度差了近一倍。

但是隨著冷戰結束,大規模坦克戰減少了,尤其是美國,主要執行的是治安戰任務,面對小巷子甚至小屋子裡面打出來的RPG才是正經事。這些窮國弱國的遊擊隊,拿到的反坦克飛彈也比較弱,而且本身大威力的海爾法這樣的飛彈太重也不適合陸地使用,所以有一定的反破甲彈能力,就能扛住偷襲的RPG和飛彈。

圖: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改裝坦克,加點柵格裝甲就能極大提高坦克面對火箭筒時的生存能力。

圖:M1A2的側面裝甲,裝在側面防火箭筒即可,正面不需要加強。

至於鋼針(穿甲彈彈芯),側面加強防護的時候根本就沒考慮過這問題,遊擊隊哪兒來的大威力反坦克炮?而且大威力反坦克炮/坦克體積巨大,遊擊隊真要用反而容易暴露自己,讓澳大利亞人來滅門,所以實戰中鋼針反而不是啥威脅。

圖:穿甲彈要想有大穿深,首先需要大容量的藥室和極長的身管讓炮彈充分加速,再加上反後座裝置,這樣一來其體積就不可能小,而且要承受大膛壓的炮管很貴,也不太可能有人腦子進水會造個專門打側甲的炮去打遊擊……

圖:我國裝甲部隊沒有反遊擊戰任務,所以99A看著側面裝甲巨厚無比,實際是空心的儲物箱加爆反。

問:堂主,條約艦時代為什麼日本的海軍那麼大,難道是老牌強國承認了日本的大國地位嗎?

這是一戰後的世界格局所決定的。

一戰後強大的德國消失了,本來預期中規模巨大的沙俄海軍(沙俄的造艦預算開支超過德國)也消失了,而為了打一戰,英國強大的艦隊也撤回本土了,這樣下來日本海軍在遠東已經一家獨大。

而戰後英德矛盾沒了,美英矛盾又來了,新的世界霸主急著上位,老的世界霸主不肯退場,所以英法在凡爾賽和會上就開始變著法的坑揚基佬。

圖:1820到1998年幾主要大國GDP(PPP)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美國在19世紀末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統治世界的英法早有戒心,只是沒有能力去遠徵美洲。但是美國想跳出來主導世界發展,那就一定要拍回去。

圖:反應英日同盟的漫畫,英國和日本在1902-1921年之間結盟,在1921年因為美國的施壓沒有繼續續約,但是兩國在20年代的關係依然非常曖昧。

美國在太平洋西岸沒有海軍基地,夏威夷基地也沒建成,依靠日本海軍的力量就能牽制住美國巨大的力量。在西太平洋陷入虛弱的英國,也必須扶持出來一個強權,讓它和美國互相牽制,畢竟這是英國幾百年歐洲大陸政策的經驗。

圖:美國和日本在1880年代爭奪夏威夷歸屬時已經結仇,雖然美國搶佔了過去,但日本人依靠當地眾多日裔居民,仍有很強影響力。美國要保住夏威夷,進而保住進入亞洲的希望,就必須在西海岸大力建設,於是必然削弱其在大西洋的力量。

當時美國存在和英日對抗的意圖,談判的時候是公開喊著,日本造一艘戰列艦,自己就要造三艘,意思其實就是要同時對抗英日。只是這麼大的計劃大家都搞不下去,只好談判完事。而談判的時候日本已經是十條戰列艦規模了,英國也需要這麼大的艦隊來平衡。

圖:華盛頓海軍條約在1922年籤署,已經建成和接近建成的新主力艦都予以保留。日本在一戰中掙了錢,開工了好幾艘戰列艦,比如長門號1917年開工,1920年11月交付,於是在談判時就佔了很大便宜。美國如果讓日本退役全部老式戰列艦,要麼直接開戰將其擊沉,要麼就得也退役自己的老式戰列艦,這對海軍庫存較多的老牌海軍強國反而不利,而這個時候英國人沒錢了,自然就籤個條約把美國人也拉下水。

日本在東亞地區,這裡北面是蘇俄,中間是中國,南面的東南亞主要是荷蘭、法國和英國的殖民地。英法要聯合起來對抗美國,荷蘭國小力弱沒有發言權,所以歐洲人也放心日本發展海軍。

迷你踢館

問:堂主,今天有說迫擊炮。請問60迫擊炮用制導炮彈和直接用40飛彈比,誰更適合?總不會都要吧!曲射武器和直射武器的使用模式都不一樣,所以肯定是必須全要的!

問:主戰坦克並列機槍的彈藥裝填都是如何操作的?和普通機槍一樣,弄個彈箱或者彈鏈,只不過多了一個電擊發裝置,不需要人去扣扳機了。

圖:PKM機槍的坦克型PKMT機槍。

圖:也是可以拆下來湊合突突的,並列機槍沒有瞄具,為了防止過熱,槍管也更重,並且擊發也不舒服,還是不如正經機槍好用。

問:堂主,除偵察衛星的因素外,U-2偵察機最終未能上航母的原因有哪些?

這麼大的翼展,要使用的話必須甲板上的飛機全部清空到機庫去,等於一條超級航母只能同時運作一架U-2,比起運作幾十架作戰飛機,這費效比就太慘不忍睹了。

圖:航母降落時橫掃整個後甲板,其他飛機都清空了。

問:YF-23的S型進氣道怎麼設計的

圖:前下方直擊發動機葉片,一覽無餘,沒有任何遮擋。

問:看很多介紹常規潛艇的紀錄片,都說美帝的航母戰鬥群在演習對抗的時候,被單槍匹馬的潛艇偷摸進去用魚雷捅了菊花,還不是一次兩次,難道航母戰鬥群反潛艇的能力有這麼弱?

因為演習設定的背景不一樣,正常的美軍航母戰鬥群,在550公裡以外就有岸基的P-3C遠程支援,之後還有S-3反潛機,反潛直升機和艦載聲吶三層反潛火力,潛艇想摸進去是很難的。

但是要是專門給航母編隊拿來練反潛,那就不一樣了。讓潛艇直接躲在水裡,航母編隊開到潛艇頭上才可以開聲吶,要是這麼玩的話,相當於航母戰鬥群的反潛半徑被大大壓縮,潛艇也不需要持續低速的接近航母戰鬥群,潛艇突然衝出來捅一刀就很容易得手了。

圖:潛艇打航母很難,航母要把一艘下決心躲藏的潛艇抓出來也很難。戰爭中潛艇最難的是接近航母群,航母群要做的則是壓低潛艇航速使其無法佔位。演習時一般只劃定很小的海域,潛艇不需要中高速航行就能接近目標,所以主要難題根本不需要解決就不存在。

很多時候反潛演習發生在近岸淺海,潛艇直接坐底,航母一般來說是儘量不往這種地方靠的。

問:想知道的是,中國外銷的飛機都是免費終身維護嗎?

當然不是了,售後服務是要加錢的……

圖:我國最早給國外用的戰鬥機都是以軍援的名義白送的,第一次出口戰鬥機是1979年賣給埃及一批殲6,從此往後飛機的售後怎麼辦就都需要寫在合同裡了,當年我們還幫埃及維護了不少蘇聯戰鬥機,我們就是這個機會搞到了一架米格23的真機。

問:電影《金剛川》裡面使用的是蘇聯高炮,那這種37毫米高炮的彈藥是不是vt無線電近炸引信?如果只是普通的碰撞引信,感覺不會有那麼高的命中率。

那個時候是延時引信和碰炸引信。

問:堂主,傳說我們當年造殲-5甲因為沒造多少,浪費了大量設備,這些設備在後來的殲教-5上被重複利用了,是真的嗎?

具體是真浪費了還是最初就這麼規劃的堂主不知,但是這兩者確實有共用的地方。

殲-5甲飛機上有倆雷達天線,進氣道裡有一個用來鎖定的,進氣道上唇的結構內處有一處用來搜索的,在殲教-5的生產過程中,飛機那個突出的上唇結構就是直接從殲-5甲上移植過去的。

圖:殲-5甲的兩處雷達天線。

圖:殲教-5保留了進氣道上方的突出結構。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美國也練打航母,試射戰斧反艦飛彈,射程超1600公裡
    隨後的多場對外戰爭中,美軍的一貫打法就是先用「戰斧」飛彈開路,用飛彈海洞開對手的大門!可以說屢試不爽! 「戰斧」巡航飛彈也就成為了美軍手中的不二法寶! 這種「戰斧」反艦飛彈(TASM)曾短暫服役,但由於時代局限,無法確保遠距離精確打擊,在上世紀90年代反艦型「戰斧」巡航飛彈就在美軍的戰艦上全面撤裝。因此,除了航母上的戰鬥攻擊機外,美國海軍能夠用於反艦作戰的飛彈一直就只有射程僅百餘公裡的「魚叉」反艦飛彈。
  • 估算一下「反艦標準」飛彈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標準6飛彈作為一種從標準2基礎上發展而來(而且按計劃也要取代標準2)的防空飛彈,其主業毫無疑問還是防空,反艦和對陸攻擊能力不過是給美軍增加一種選項——至於其實際效能,美軍自己也清楚,並不會高到哪裡去,和當年美國海軍艦載機強調用「百舌鳥」、「標準」反輻射飛彈攻擊敵艦一樣,主要是用來擾亂敵方防空系統的輔助手段。
  • 比美國戰斧快4倍!艦載巡航飛彈終於亮相,俄:大國終於不再隱藏
    據《歐亞時報》12月2日報導,印度不顧國內嚴重疫情,再次進行了飛彈試射。印度海軍從驅逐艦上成功試射了超音速巡航飛彈"布拉莫斯"的反艦版。印媒吹噓,該飛彈是"高水平"的,在經歷了"複雜驅動"後摧毀了一個海上目標。印媒稱,該飛彈比美國戰斧"快4倍"。"
  • 美軍反艦飛彈再不升級就涼了?日常自黑,這招確實很好用!
    川普籤訂2019年國防授權法案之後,意味著美軍將會在2019財年得到大約7170億美金,這個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三的數字將會再次給美軍提供肆意揮霍,擴張的資本。用川普的話來說,這是美軍歷史上最大最重要的一次軍事投資,將會讓美國再次偉大。
  • 美軍升級標準6防空飛彈,賦予高超音速反艦功能
    888▲目前"標準"-6防空飛彈已經普遍裝備在美國海軍配備了MK-41型飛彈通用垂髮系統的水面艦艇上(圖片來源於:網絡)日前,根據美國《航空周刊》網站的報導,美國海軍近期在給美國國會提交的一份新報告中首次披露了研製中的"標準"-6 BLOCK IB型飛彈的情況,其中不僅包含了該飛彈的相關研製進度,還呈現了這款新一代
  • 美國給萬噸大驅裝高超音速飛彈,沒想到尺寸太大,竟要拆除艦炮!
    曾幾何時,「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可能會成為歷史上最具革命性的驅逐艦之一,這都要歸功於它的全面隱身化設計和先進的武器裝備。採用了最前沿的黑科技,因此「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也被人稱為「最強驅逐艦」。此外,這艘驅逐艦沒有安裝計劃中的高性能57毫米艦炮系統,而是安裝了低檔的MK-46型巨蝮II型(Bushmaster-II)30mm機炮。「朱姆沃爾特」級原本被設計成為一種多用途的水面主力艦,但是在後期該艦逐漸向執行對陸攻擊任務而傾斜,快要淪落為登陸火力支援艦了。這哪能行,現在美軍希望「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攜帶高超聲速武器,成為一種具有超強打擊能力的全能艦。
  • 中國發布全球最快反艦飛彈宣傳片 演示打擊美航母
    視頻4分25秒開始展示了CM-401型艦載反艦彈道飛彈,末端速度高達6馬赫,4分50秒曝光了我國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出口編號CM302)進行末端機動的畫面,4分57秒,兩型飛彈同時擊中疑似美軍航母目標。[環球時報報導]在本屆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推出全球首款公開出現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反艦彈道飛彈——CM-401(如圖)。
  • 日本關島傳來一聲巨響,一艘美軍護衛艦被打爆,海面掀起一陣巨浪
    在海權論的指導下,美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充當世界警察到處耀武揚威,在重點區域美軍還設置了軍事基地,控制各要害通道,航道,海峽和熱點地區,可起到威懾、收集情報作用。二來為了隨時調動,打擊對手,確保美國和盟國的海外利益。
  • 美國海軍反艦利器—LRASM遠程反艦飛彈
    美國lrasm-a遠程亞音速反艦飛彈 反航母利器美國b-1b轟炸機投放lrasm遠程反艦飛彈美軍一架b-1b轟炸機裝載"遠端反艦飛彈"(lrasm)美再次齊射兩枚lrasm反艦飛彈美軍研製lrasm遠程反艦飛彈,可用來攻擊航母
  • 試射「鋯石」!它被美媒稱為「最可怕的噩夢」……
    近日俄「喀山」號核潛艇成功試射「鋯石」高超音速飛彈據俄媒報導「喀山」號將在今年年底「喀山」號在水下的最大航速可以達到31節,相當於每小時57公裡左右,可以搭載水雷、魚雷、巡航飛彈等武器裝備,能執行反潛、反艦、對陸攻擊和戰略打擊等任務。俄海軍表示,「喀山」號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潛艇,敵人難以追蹤。2009年7月,「喀山」號舉行開工儀式。
  • 俄飛彈試射,駐德美軍基地誤警「空襲!」「空襲!」
    上周六,一艘俄羅斯核潛艇從西太平洋地區試射了4枚洲際彈道飛彈,很可能引發了駐德美軍基地的短暫恐慌。視頻截圖美國《星條旗報》14日稱,上周末,駐紮在德國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的美軍官兵突然聽到一個「巨大的聲音」反覆高喊著「空襲,空襲,尋找掩護,尋找掩護。」
  • 12萬噸航母有望服役,超過「福特號」成全球第一,俄羅斯自嘆不如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的軍事實力有目共睹,目前美現役航母已經超過十艘,而在建的還有兩艘,可以說其航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絕對的優勢,相信不少人都非常關注正在建設的"甘迺迪號",美軍稱,該航母預計在年底服役,那麼這艘12萬噸的航母將有機會亮相,或許會超過"福特號"成為第一航母。
  • 年關將至美國再試飛彈,海基戰斧接連命中目標,給全世界敲了警鐘
    就在美國兩大海上打擊群耀武揚威的時候,根據美國媒體披露的消息,美軍再次進行了海軍巡航飛彈試射行動,這次使用的是戰斧巡航飛彈的打擊模擬靶標的活動,美國海軍是通過DDG90查菲號宙斯盾飛彈驅逐艦進行2枚巡航飛彈的測試工作。
  • LRASM反艦飛彈:取代魚叉反艦飛彈後,將對他國海軍形成威脅
    「魚叉」反艦飛彈,艦載型射程120公裡,空射型射程220公裡,對典型目標的單發命中概率可達到85% ,打擊精度在全球反艦飛彈中,都是出類拔萃的存在。因此,「魚叉」反艦飛彈只能依靠低空掠海飛行來增強攻擊時的隱蔽性,特別是在俄羅斯等國早有擁有了超音速反艦飛彈、亞超結合反艦飛彈,乃至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背景下,美國海軍對「魚叉」反艦飛彈的信心,事實上已經越來越不足。
  • 不再保持優雅,美軍開始罵罵咧咧,反艦彈道飛彈已經達到效果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他國提出抗議,而美軍則十分享受這種指責與抨擊。正是抱著這種恃強凌弱的心理,美軍的的軍艦和飛機,不是在等待出海,就是在出海的路上。不過這次事件明顯不同,一向沉穩的美國一反常態地發出了譴責和抗議之聲,原來是中國發射了幾枚彈道飛彈,這種飛彈可不是一般的飛彈,而是反艦彈道飛彈,每一枚飛彈都可以將10萬噸航母打殘。因此,雖然不明說,各國都知道中國此次發射是為了震懾誰。
  • 美國海軍反艦能力一直飽受詬病:這款反艦飛彈能讓他翻身嗎?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美軍的反艦能力不是很強,一款魚叉反艦飛彈使用了許多年依然還在堅持,而與此同時的中國俄羅斯等國已經發出展出了大量的各種型號的反艦飛彈。而美國國內也一直在在詬病美國海軍的反艦能力,畢竟魚叉裝備數量少,而且在技術先進程度和射程等性能指標方面均落後於中國和俄羅斯,而就是這樣一款反艦飛彈,卻依然是如今美國海軍主戰艦艇的唯一反艦飛彈。【B1B轟炸機測試LRASM】而正是在是這樣的大背景下,美軍計劃研發一款新型反艦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