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其他的人共分一鬥。
這句牛氣沖天的話,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誰說的呢?
據《夜航船》記載,這是謝靈運一邊喝酒一邊自誇說的話。
謝靈運何許人也?他的來頭可不小,他的爺爺是東晉時期軍事家、文學家謝玄。不僅如此,那位大名鼎鼎的謝安也是謝靈運的祖先。
而謝靈運本人也不簡單,他開創了山水詩派,和開創了田園詩派的陶淵明並稱為「陶謝」。
如果你認為謝靈運說了文章開頭的那句話,僅僅只是吹牛而已,那就大錯特錯了。在當時,謝靈運的才華確實是相當強勁的。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沒錯,這句詩就是出自他的手筆,歷來被後世詩人所稱道。
更何況,連當時的皇帝都喜歡他的詩作。據說他每次作文都親筆抄錄,文帝稱他的文章和墨跡為二寶。他的詩作一經寫出,便會立即傳遍京城,按照現在的話來說,那也是分分鐘上新聞頭條的節奏。
另外,謝靈運詩也與顏延之齊名,並稱「顏謝」。謝靈運所開創的山水詩,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他的創作,不僅把詩歌從「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來,而且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並影響了一代詩風。
一方面,與顏延之詩的「鋪錦列繡」、「雕繢滿眼」相比,謝詩顯得「自然」;另一方面,當人們讀厭了那些 「淡乎寡味」的玄言詩,而一接觸到謝詩中那些山姿水態與典麗新聲時,自然會感到鮮麗清新、自然可愛。
尤其是「池塘生春草」一聯更是意象清新,天然渾成,深得後人激賞。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諸大家,都曾取法於謝靈運。
只不過,與陶淵明詩相比,謝詩不像陶詩那樣以寫意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現出整體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劃,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獨立於詩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詩歌也就很難達到陶詩那種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的境界。
同時,謝靈運和陶淵明屬於兩種截然不同性格的人。陶淵明是真正的隱士,他真正做到了「不為五鬥米折腰」,也能心甘情願做好一位農夫。雖然種豆子的水平不敢恭維,但是他的決心令人敬佩。
而謝靈運卻不一樣,他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爺爺是謝玄,曾祖父的兄弟又是謝安。那個時代,謝家可是名門望族。得益於家族的顯赫,謝靈運的眼界肯定會比常人開闊不少,這也許是他能夠自誇自己能「獨得天下才一鬥」的底氣所在吧。
總而言之,謝靈運在詩壇的名氣肯定是響噹噹的,但是在人們心中的分量,很難將他和曹植、陶淵明來相比。畢竟曹植和陶淵明都屬於那種劃時代的詩人。
當然,這也並不是貶低謝靈運。他在他所處的時代,就屬於是出類拔萃的那一撥人,退一步來說,他自有吹牛的資本。
我們在這裡比較,有時候其實毫無意義,人家謝靈運肯定是不會在意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