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HarmonyOS)大計走向臺前伊始,華為就在新建一座高樓,從地基開始一點點往上塑造,近期又到了新的節點。
12月16日,華為發布了針對智慧型手機開發者的鴻蒙OS 2.0 Beta版本,從手錶、電視、再到手機的Beta版本,鴻蒙OS的觸角正在迅速擴張。這也意味著,如今鴻蒙大樓框架已經搭好,在等待著開發者們、應用的參與和入駐。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的Beta版本只是面向開發者,鴻蒙OS2.0正式用於華為手機還要等到明年,在9月的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就已經公布了這些規劃,現在處於逐步落實的過程中。
具體來看,現在開發者可訪問華為開發者聯盟官網,申請獲取Harmony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升級,而華為面向手機開發者開放完整的HarmonyOS 2.0系統能力、API(應用開發接口),以及開發工具DevEco Studio等技術裝備,幫助手機開發者更輕鬆、高效地開發新應用。
這也是華為構建鴻蒙生態的重要舉措,「做一個作業系統,技術上不難,生態才是核心。生態涉及的廣度、深度和複雜度遠遠超過所有的單個技術,」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談道,「同時,做生態如果配合不上產業發展變現的機會,強做一個生態也非常難成功。」
作業系統的道路阻且長,但華為不得不做出選擇,面對外部打擊,華為需要快速地未雨綢繆。另一方面,鴻蒙對標的谷歌物聯網作業系統Fuchsia也加快了開源的速度,兩者布局目的不同,生態也尚在初期啟蒙階段,但是,IoT時代的作業系統卡位已經開啟。
手機:最重要的拼圖
為何要研發鴻蒙?
王成錄在發布現場闡述道,目前所有應用生態幾乎全部基於智慧型手機平臺。雖然智能手錶、智能電視、車機,包括其他IoT設備已經出現好幾年,但是生態發展非常緩慢,這背後的問題是應用太少,而問題出現最核心的因素是作業系統的高度碎片化。
因此,HarmonyOS設計之初,就是面向未來萬物互聯時代的作業系統,「我們希望用一套作業系統解決所有IoT硬體設備搭載系統的問題,硬體生產廠家不需要在生產不同硬體的時候,裁減或者尋找一個新的系統安裝。」王成錄表示,更重要的是,HarmonyOS給所有應用開發者提供分布式編程框架,讓大家用自己熟悉的高級語言,只寫一次的業務邏輯就能夠運行在所有設備上,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生態在各個孤立設備上的共享。
可以看到,分布式、跨終端、多場景,是鴻蒙OS中不斷被提及的特點,鴻蒙的應用也從IoT切入,此前華為的部分手錶、大屏產品已經搭載鴻蒙OS,接下來華為手機也即將支持鴻蒙。雖然鴻蒙不局限於手機,但不論從使用頻率還是手機連接量級來看,手機都將會是鴻蒙生態版圖中的核心。
此次針對手機開發者的Beta版本的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副總裁楊海松在採訪中向記者介紹道:「第一部分是分布式的編程框架、第二部分是分布式的UI、第三部分是DevoEco Studio Beta3版本,即開發者的工具平臺。比如在第一部分的開發框架中,就含15000多個API,能夠讓手機應用開發者滿足對於系統能力的調用需求,同時也能夠讓大家一次開發,多端部署。鴻蒙項目開源以來,我們已經聚集了十萬以上的開發者人才生態圈。」
隨著鴻蒙OS手機版本的不斷推進,參與其中的應用廠商也越來越多,目前,京東、銀聯、優酷、科大訊飛等120多家應用廠商已開始基於HarmonyOS進行開發創新,更多應用方的合作還在推進中。
從未來用戶體驗的角度看,據華為介紹,HarmonyOS通過分布式技術,將多個物理上相互分離的設備融合成一個「超級終端」。例如,HarmonyOS可以通過手機、手錶的協同,優化出行體驗,等待網約車時,用戶不必頻繁掏出手機查看車輛動態,車牌號、車輛位置等信息會在手錶上實時同步,抬手可見。
華為和谷歌的藍圖
無獨有偶,近期鴻蒙所對標的谷歌Fuchsia OS也有了新動作,上周正式對外開放了原始碼,讓更多的開發者參與其中,Fuchsia也是針對物聯網時代的設計,被認為是谷歌手機、電腦、物聯網等設備的大一統作業系統。
面對IoT時代的下一代作業系統,谷歌和華為都各自繪製了一個宏大的藍圖,並在規劃中一步步前進,只是目前還是處於發展初期,生態的建設都有待觀察。
「不得不說,谷歌在作業系統上積累深厚,研發能力過剩。最開始的安卓作業系統並不是天然設計出來用於手機的,而是用於機器人的,但是加了通訊的操作模組後,發現在手機上很合適,隨後快速普及開來,」一位軟體行業從業者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安卓是要完成網際網路的使命,但是現在谷歌發現不合時宜了,包括碎片化等問題。於是針對IoT,谷歌重新設計了Fuchsia,可以說是想要完成安卓的未竟之志。然而,這個夢想卻並不易實現,發展速度並不快,安卓當年起於草莽猛然成長,而現在Fuchsia精心設計尚未能有所建樹。」
再看華為,鴻蒙則是背水一戰,美國的制裁之下,谷歌的合作切斷,華為只能在軟體領域重新起步。雖然鴻蒙相關的研發華為在進行,但如今的上陣也非計劃之中,只是不得不提前加速進度,及早執行。對於華為而言,這條路不得不走,儘管比價艱難,但必須為未來做準備,鴻蒙從國內開始嘗試拓展,也能得到國內硬體廠商更多的支持,華為自身手機以及可穿戴等IoT產品量級也很高。
華為透露,目前已有20多家硬體廠商加入HarmonyOS生態建設。楊海松告訴記者:「明年我們的目標是會有1億臺搭載HarmonyOS的生態設備,發展是超出我們預期的,特別是中國幾乎所有的頭部智能家電企業都已經在跟我們談,有一些已經籤約。」
在他看來,「一個生態的最難的時候就是現在,從0到1,我們希望在明年年底在橫向的場景上能達到16%的市場份額(生死線)。比如智能家居,明年年底的時候,我們期望能夠佔據中國的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的生死線,即出貨量的16%是我們的底線目標,這個目標很挑戰。」
對於華為的自研產品,楊海松表示:「當前華為不少品類的自研產品,其市場份額已經超過16%了。未來華為自研設備,升級EMUI11的設備將優先升級到HarmonyOS上。」
整體來看,當前的作業系統、萬物互聯生態呈現頗有意思的局面。原來安卓的歸安卓,物聯網的歸物聯網,現在鴻蒙、Fuchsia紛紛出世,Arm崛起、蘋果在Arm晶片支持下打通多終端軟體生態,可以感受到新時代的集結號正在吹響,全球紛爭的局面下,鴻蒙的藍圖將如何展開,值得探討和觀察。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