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長徵大道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和安全生產...

2020-12-22 金融界

來源:時刻頭條

安全是工業企業永恆的主題,發展的重要保障,關乎著每個企業的前途。然而」人、機、料、法、環「五個要素環節,想要保證每個環節都沒有隱患,即使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也無法完成事無巨細的洞察。政府監管部門、工業企業自身都迫切需要建立24小時實時監管和數據採集平臺,充分運用數據價值,提升安全監管能力,保障生產安全。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聯合發布了《「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3年底,工業網際網路與安全生產協同推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增強。一批重點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建成運行,「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等新型能力體系基本形成,數位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顯提升,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支撐和服務體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模式。

「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是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在安全生產中的融合應用,增強工業生產安全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能力。這五個關鍵環節也是傳統安全生產中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把安全生產與工業網際網路有機結合起來,既有利於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又有利於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那麼,如何通過工作網際網路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安全隱患,避免事故風險呢?通過對工業企業的調研,我們可以了解到,當前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

1 企業安全主體責任未有效落實。一是有的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法定職責落實不到位。二是法律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設備檢測維修保養淘汰等要求落實不到位。三是法律規定的安全培訓要求以及從業人員的權利義務落實不到位。一些企業的安全培訓考核針對性不強,游離於實際需要之外。

2 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不紮實,缺乏統一的各危險點監控標準,存在的安全漏洞,數據模型、安全模型沒有匹配的問題。危險點未能具備24小時遠程監管能力,信息系統建設中數據不足,而安全監控中已有的數據未產生應有的價值。企業對本應由企業承擔的全員培訓、全員辨識風險、全員排查隱患等方面的工作,有些企業委託第三方負責,企業僅限於編資料、存檔案,應付檢查。

3 安全監管能力不足,基層普遍存在安全生產監管力量薄弱問題,缺乏必備的知識和能力和高素質安全管理人員,專家的安全知識和經驗難以充分共享。

4 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人員力量與工作量的矛盾突出,監管只注重實時報警,缺乏問題分析和跟蹤閉環,會埋藏一些深層次的設備隱患和管理隱患。

航天新長徵大道科技有限公司長徵雲安全生產解決方案是通過建立物聯網和人聯網,形成一個企業安全生產監管的綜合管理平臺。適用於特種裝備、生產試驗裝備監控、危險品生產貯存廠所等場景。將危險場所環境數據、設備運行數據、危險點現場視頻通過邊緣計算網關採集,傳輸到雲數據中心。實現各類危險點、危險設備實時監控,向企業各級安全管理人員提供多級監管預警,應急響應支持,安全隱患分析服務。幫助工業企業及時發現危險點事故風險、降低事故危害、由事後調查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眾所周知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內部和外部兩種風險。

長徵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防範內部和外部的風險,得到更有效的安全運行效果,確保生產的穩定運行,降低安全生產事故,幫助工業企業要做到以下八個轉變:

一是危險點監控由在崗期間的現場監控轉變為24小時在線監控;

二是安全報警事件由「逐級上報」轉變為「移動端實時推送」;

三是安全監控由「異常報警」轉為「事前預警、異常報警、事後分析、隱患識別」;

四是安全管理評價由「措施說話」轉化為用「數據說話」;

五是事故應急處理由「現場處理」轉變為「遠程指揮+現場處理+應急聯動」;

六是安全知識分享,由「定期授課」轉為「平臺共享+應用轉化+專家激勵」;

七是工作安全管控由「開放式裸奔」轉變為「等級保護」;

八是公共產品由「引進為主」轉化為「自主安全可控」。

未來,長徵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要打造全監督新型管理模式,能夠管理與控制生產中的一切人、物、環境的狀態,做到防患於未然,預防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最終實現企業的安全生產和平穩發展。通過建立的各種數據模型與傳感器採集的計算數據,廣泛使用計算機、光纖、無線通訊、遙感、傳感、紅外、微波、監控等科學先進技術設備管理安全生產。實現對涉安人員不安全行為和事物不安全狀態,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綜合管理設備現代化。既要滿足當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需要,又要適應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預留擴展空間,不斷提升工業企業安全信息綜合監管系統技術應用水平。

安全生產是發展的基石,每個工業企業都應該建設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應急處置、系統評估這五個能力,進而從全局的角度進行生產優化。航天新長徵大道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和安全生產」融合發展,逐步實現從事後處置到事先預防轉變,從定期抽查到實時監控轉變,避免低層次問題發生,降低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事故,進一步助力企業安全生產效率提升,幫助工業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相關焦點

  • 航天新長徵大道科技有限公司中標2個工信部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
    《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項目正式對外公示中標候選人,航天新長徵大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大道)中標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面向全國公開招標的「工業網際網路商用密碼應用公共服務平臺項目」、「重點領域及特定場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應用項目」。
  • 聚焦2020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創新成果展
    航天雲網的展區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航天雲網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展示區,重點介紹了航天雲網公司的平臺能力;第二部分為平臺與生態展示區,主要展示了航天雲網公司在助推政府數位化轉型升級方面的重要舉措。
  • 7月8日:工信部和應急管理部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蘋果研發GPU...
    ·趨勢洞察工信部、應急管理部攜手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近日,為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精神,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聯合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調研,攜手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
  • 東土科技:擬逾16億元收購佰能電氣 推進冶金領域工業網際網路應用
    原標題:東土科技:擬逾16億元收購佰能電氣 推進冶金領域工業網際網路應用 摘要 【東土科技:擬逾16億元收購佰能電氣 推進冶金領域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東土科技(300353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濤:以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為...
    「當前的數位化已全面進入數位化轉型階段,超越了信息的數位化和流程的數位化,更重要的是業務的數位化,包括組織運行、管理流程、業務模式等全方位的數位化轉型。」11月24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濤在「2020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工業網際網路的創新與突破」論壇上如此表示。
  • 工業網際網路為安全生產「繫上安全帶」
    隨著以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工業生產本質安全環保水平顯著提升。工業網際網路與安全環保生產相結合是「十四五」時期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是消除安全環保隱患的治本之策,是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 首個化工園區維度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星智鏈」發布上線
    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今年有100家參展商,在眾多參展商商為期三天的活動中,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浙江航天恆嘉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星智鏈」。11月24日上午,航天恆嘉在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的多功能報告廳一舉辦「星智鏈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產品發布會」,發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產品並投入應用。
  • 「工業網際網路 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解讀
    二、文件對建材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近日印發的《「工業網際網路 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下面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圍繞化工、鋼鐵、有色、石油、石化、礦山、建材、民爆、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制定「工業網際網路 安全生產」行業實施指南。
  • 中國信通院組織召開民爆行業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研討會
    為貫徹落實「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行動計劃要求,提升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2020年12月7日上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組織召開民爆行業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研討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生產司相關領導出席會議。
  • 航天長徵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報告摘要
    (五)報告期內,在整體市場和行業疲軟環境下,公司深度發掘市場,在項目的合作洽談和論證方面開展了大量細緻紮實的工作。創新開展融資租賃業務,通過為業主項目提供融資租賃服務,爭取訂單,推進項目進展,並且通過將客戶商業信用轉化為金融機構借貸信用,降低公司的收款風險,滿足公司生產經營和發展等方面的資金需求。
  • 「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行動計劃解讀
    6月30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充分利用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重點行業安全生產水平。企業層面,要在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建設中,將數字孿生技術融合到安全生產管理中,實現對關鍵生產設備全生命周期、生產工藝全流程進行數位化管理,把一線人員從危險作業現場解放出來,實現少人、無人作業。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鋒:創新是一項長遠的戰略性工作
    「2018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將完成35次發射,開創中國航天新的歷史紀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鋒介紹,僅今年一季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已連續完成10次發射任務,將21顆衛星送入太空,取得了中國航天「超級2018」的開門紅。
  • 科技|智能雲科:網際網路+工業 展現中國「智」造新魅力
    工業和網際網路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成立於2015年的智能雲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智能雲科)是其中奮勇當先的弄潮兒之一。 作為2018年國家首批六家網際網路可信雲服務平臺之一,智能雲科聚焦機加工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頭部平臺,為製造企業提供產品優化、生產製造、質量檢測、運維服務等裝備全生命周期數位化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西北工業大學人再立新功!
    這兩型火箭均採用了120噸推力的液氧煤油燃料無汙染髮動機,在發動機的研發過程中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航空宇航製造精密加工技術團隊與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共同攻克了複雜結構整體加工的編程及工藝等技術難題。
  •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貫徹落實《推進網際網路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貫徹落實《推進網際網路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的通知工信部通信〔2018〕7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部屬各單位
  • 【最美科技工作者】李林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五一三所...
    多年來,李林同志以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帶領513所科研人員開拓創新、頑強攻關,圓滿完成了以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北鬥導航衛星工程為代表的重大航天項目和防務裝備研製任務。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李林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帶領全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科研生產,確保了新一代載人飛船、北鬥三號導航衛星、火星探測器等國家重大航天研製任務在513所不停滯、不拖延、不誤點,為我國航天事業和國防軍隊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上海·深圳·青島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打造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
    與膠州市人民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打造華為(膠州)人工智慧創新中心、聯合東華軟體共同在嶗山區投資,建設鯤鵬伺服器生產基地、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青島奧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投資運營膠州智谷等,賦能區域工業企業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多個園區的產業創新與發展。
  • 不止長徵五號,新一代長徵運載火箭家族個個不凡
    執行「嫦娥五號」任務的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抓總研製,除了這位個頭大、分量重的「明星」,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新一代長徵火箭家族還有許多成員,他們個個都不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錢航博士向記者介紹了長徵運載火箭家族的「明星」們。
  • 中國航天系統名錄
    兩大航天央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同屬一脈,均始於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所以如今提起航天五院,某種情結使然,名字是很響亮的),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
  • 《「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解讀
    行業主管部門通過組織開展數字孿生、全要素網絡化連接和智能化管控解決方案的公開遴選和推薦,培育壯大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團隊,紮實推進企業工業網際網路與安全生產的深入融合應用。第四,構建「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