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安全是工業企業永恆的主題,發展的重要保障,關乎著每個企業的前途。然而」人、機、料、法、環「五個要素環節,想要保證每個環節都沒有隱患,即使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也無法完成事無巨細的洞察。政府監管部門、工業企業自身都迫切需要建立24小時實時監管和數據採集平臺,充分運用數據價值,提升安全監管能力,保障生產安全。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聯合發布了《「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3年底,工業網際網路與安全生產協同推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增強。一批重點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建成運行,「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等新型能力體系基本形成,數位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顯提升,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支撐和服務體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模式。
「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是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在安全生產中的融合應用,增強工業生產安全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能力。這五個關鍵環節也是傳統安全生產中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把安全生產與工業網際網路有機結合起來,既有利於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又有利於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那麼,如何通過工作網際網路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安全隱患,避免事故風險呢?通過對工業企業的調研,我們可以了解到,當前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
1 企業安全主體責任未有效落實。一是有的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法定職責落實不到位。二是法律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設備檢測維修保養淘汰等要求落實不到位。三是法律規定的安全培訓要求以及從業人員的權利義務落實不到位。一些企業的安全培訓考核針對性不強,游離於實際需要之外。
2 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不紮實,缺乏統一的各危險點監控標準,存在的安全漏洞,數據模型、安全模型沒有匹配的問題。危險點未能具備24小時遠程監管能力,信息系統建設中數據不足,而安全監控中已有的數據未產生應有的價值。企業對本應由企業承擔的全員培訓、全員辨識風險、全員排查隱患等方面的工作,有些企業委託第三方負責,企業僅限於編資料、存檔案,應付檢查。
3 安全監管能力不足,基層普遍存在安全生產監管力量薄弱問題,缺乏必備的知識和能力和高素質安全管理人員,專家的安全知識和經驗難以充分共享。
4 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人員力量與工作量的矛盾突出,監管只注重實時報警,缺乏問題分析和跟蹤閉環,會埋藏一些深層次的設備隱患和管理隱患。
航天新長徵大道科技有限公司長徵雲安全生產解決方案是通過建立物聯網和人聯網,形成一個企業安全生產監管的綜合管理平臺。適用於特種裝備、生產試驗裝備監控、危險品生產貯存廠所等場景。將危險場所環境數據、設備運行數據、危險點現場視頻通過邊緣計算網關採集,傳輸到雲數據中心。實現各類危險點、危險設備實時監控,向企業各級安全管理人員提供多級監管預警,應急響應支持,安全隱患分析服務。幫助工業企業及時發現危險點事故風險、降低事故危害、由事後調查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眾所周知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內部和外部兩種風險。
長徵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防範內部和外部的風險,得到更有效的安全運行效果,確保生產的穩定運行,降低安全生產事故,幫助工業企業要做到以下八個轉變:
一是危險點監控由在崗期間的現場監控轉變為24小時在線監控;
二是安全報警事件由「逐級上報」轉變為「移動端實時推送」;
三是安全監控由「異常報警」轉為「事前預警、異常報警、事後分析、隱患識別」;
四是安全管理評價由「措施說話」轉化為用「數據說話」;
五是事故應急處理由「現場處理」轉變為「遠程指揮+現場處理+應急聯動」;
六是安全知識分享,由「定期授課」轉為「平臺共享+應用轉化+專家激勵」;
七是工作安全管控由「開放式裸奔」轉變為「等級保護」;
八是公共產品由「引進為主」轉化為「自主安全可控」。
未來,長徵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要打造全監督新型管理模式,能夠管理與控制生產中的一切人、物、環境的狀態,做到防患於未然,預防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最終實現企業的安全生產和平穩發展。通過建立的各種數據模型與傳感器採集的計算數據,廣泛使用計算機、光纖、無線通訊、遙感、傳感、紅外、微波、監控等科學先進技術設備管理安全生產。實現對涉安人員不安全行為和事物不安全狀態,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綜合管理設備現代化。既要滿足當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需要,又要適應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預留擴展空間,不斷提升工業企業安全信息綜合監管系統技術應用水平。
安全生產是發展的基石,每個工業企業都應該建設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應急處置、系統評估這五個能力,進而從全局的角度進行生產優化。航天新長徵大道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和安全生產」融合發展,逐步實現從事後處置到事先預防轉變,從定期抽查到實時監控轉變,避免低層次問題發生,降低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事故,進一步助力企業安全生產效率提升,幫助工業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