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千年歷史的蕭太后河是城市副中心「藍綠交織」生態圖景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水務部門了解到,蕭太后河通州段景觀提升及生態修復工程一期已做好前期準備,將於近日正式進場施工。這條河道緊鄰環球主題公園,景觀提升後將成為副中心又一條親水廊道。
蕭太后河位於北京城區東南部,橫跨朝陽、通州,始建於公元988年,因遼國蕭太后主持開挖而得名,也是北京地區最早的人工運河。河道全長22.6公裡,上遊在朝陽區境內,下遊進入通州,於張家灣匯入涼水河,是連接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水道。
前些年,因為大量生產生活汙水直排,蕭太后河遭受嚴重汙染,因水質渾濁,一度被稱為「牛奶河」。2016年,蕭太后河朝陽段率先啟動治理,沿線排汙口全部封堵,同時對河道生態進行系統修復。通過幾年來的綜合治理,蕭太后河上遊水質已得到明顯改善,兩岸景觀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即將啟動的蕭太后河通州段景觀提升及生態修復工程一期,西起通州、朝陽交界,東至京哈高速公路,全長3.2公裡。工程主要包含河道範圍內的交通系統、展示蕭太后河自然風光和體現生態休閒功能的景觀廣場節點、綠化種植、灌溉系統、照明系統等。
近些年來北京生態治河的理念將在這項工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告別水泥砌岸,沿河兩側都是生態護岸,總長度4510米。綠意蔥蘢的植物和工程手段相結合,生態護岸一方面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同時也作為有生命的河流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與河道自然銜接,小動物可以在護坡與河道之間自由安全地活動。河道內還將營造一處6000多平方米的淺水灣,展現溼地生態。
水質改善也將大量採用植物淨化手段。睡蓮、水藻、蘆葦、菖蒲等美麗多姿的挺水、沉水植物,將承擔起自然淨化器的功能,在呼吸吐納之間,讓水質還清。河道中還將設置10臺太陽能曝氣設備,幫助提高水體的自淨能力。另外,河道中還將安裝監測設備,對水質監測數據進行自動採集,實時掌握水環境的變化。
在景觀提升方面,河道沿線將建濱水景觀帶,包含河道慢行園路5322米,體現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的主要節點4處,綠化面積15.1公頃,另外還有景觀照明系統。經過景觀提升後,這段3.2公裡的河道將變成一道歷史文化與現代景觀交織的城市綠廊,市民又一個親水休閒地。
蕭太后河下遊河道與正在建設中的環球主題公園相去不遠。此前,蕭太后河(環球影城段)改線工程作為先期開工項目,已在2017年底實現了河道兩岸水清岸綠。這次河道治理工程,將進一步提升蕭太后河的整體景觀,為城市副中心藍綠交織生態畫卷增色添彩。
通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王海燕 馮維靜
編輯:耿海燕
責任編輯:李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