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人工智慧的語音對話機器人,都會有一個喚醒語。只有喚醒了,才能開啟機器人的監聽模式,讓它們和人類進入對話場景。而現在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基本都有一個名字;而每一個名字,基本就是這種機器人的喚醒語。所以,現在的機器人似乎總有這麼一個搞笑的對話場景:
假如一種機器人叫HK,那麼在演示的時候就可能有這種搞笑而矛盾的聊天問答:
人:HK你好
機器人:你好你好。
人:你叫什麼名字?
機器人:HK
接著就進入聊天模式,而到了一定階段,依舊要重新叫名字喚醒它們。似乎很扯?不過這的確反映出現在語音聊天機器人的問題,啟動或激活功能和現實場景的矛盾,語音聊天機器人無法融入複雜多元化的現實場景。
也許你看了國外造「人」的新聞會覺得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的強大,不過就我們目前市場上的機器人而言,或者說商業市場中大眾化成熟的消費級的機器人,語音聊天合成的生硬痕跡依舊很明顯,AI在語音識別、語義分析,自然語言處理上,依舊有待完善,邏輯性更不用說了。
當然機器人除了語音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方面有待完善外,其實針對每一種機器人而言,還缺少一種人格化。當然這是各個機器人廠商需要面對的問題。一人客覺得只有將人格化植入,機器人才顯得更像人,也更利於融入我們人類現實生活。人格化植入,開始並不用那麼複雜,通過一個多維度的框架來過濾聊天內容,用以更個性的反饋和表達就行。當然這需要一個較大的跨度和更複雜的代碼模塊植入,不過還是那句話,機器人和我們人類一樣,依舊需要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