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角吹響,全國動員。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在全國部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賈汪區提出:要準備打好一場大仗。如今三年已過,掃黑除惡到了收官之年、檢閱之年、決勝之年。
三年來,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按照「有黑掃黑、有惡除惡、有亂治亂」的原則,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值得欣慰的是,在全區所有收到的案件線索中迄今為止未發現一起涉黑案件。
賈汪區是如何做到了無涉黑案件的發生?
仔細探究後答案逐漸清晰:高位推動、全面部署,形成掃除黑惡勢力的強大合力;高壓嚴打、依法嚴懲,形成打擊黑惡勢力的壓倒性態勢;深挖徹查、反腐「拍蠅」,堅決懲治涉黑涉惡腐敗及其「保護傘」。除此之外,通過打造「四位一體」社會治理善治模式,築牢堤壩、夯實基礎,剷除黑惡勢力滋生蔓延土壤,助推賈汪掃黑除惡工作向縱深發展。不可否認,掃黑除惡是維護公共安全的必答題,賈汪已然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四位一體」發力掃黑除惡
在馬莊村,以黨建為統領、德治為先導、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四位一體」的社會善治馬莊模式,有效引導了村民遵法守禮、崇德向善,成為了賈汪區打造文明美德品牌,推動向善向美區域形象的發源地和策動力。尤其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四位一體」社會治理善治模式的「馬莊經驗」,更是發揮出積極作用。
建立個人道德「帳戶」、開展「家風巡迴展」、組織「傳統家訓體驗」、進行「三好兩戶」評選活動,設立「孝賢榜」……用老百姓的法,平老百姓的事,夯實了基層治理的基礎。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效的最好註解。
作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賈汪區把掃黑除惡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有效結合。組織志願者們走進全區8個文明實踐基地、12個文明實踐所、132個文明實踐站、300餘個文明實踐點,開展掃黑除惡文藝宣傳進村居等活動,傳播法治「最強音」。
居民劉秀梅就是實踐中心志願者鄭在龍的包掛對象。
幾乎每隔一周,鄭在龍都要在治安巡邏途中,來到劉秀梅家中,詳細詢問她目前存在的困難及問題,並及時為其解決實際問題。鄭在龍的另外一個身份還是「十必聯」的平安志願者,所謂「十必聯」即群眾家中有喜事、喪事、難事、急事、病事必上門聯繫,群眾家中有矛盾糾紛、信訪訴求、當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必上門聯繫。
同樣,小吳村的村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平安志願服務隊為大家提供義診、理髮、修理家電等便民服務。「一個個活動,既聚人氣更聚人心,村裡的法治廣場、文明實踐站現在成了村民最常去的地方。」小吳村支部書記黃啟勝說,鄉村新變化,讓主旋律更高昂,讓黑惡勢力無處藏身。年近七旬的耿集村村民耿德堂建立了鄉賢工作室,組織老黨員、老幹部為大家調解糾紛。
「這兩年調解的數量逐年下降,村鎮文明和諧的氛圍更濃了,大家逐步形成共識:有話好好說,有事依法辦。」賈汪在全國率先成立鎮級「鄉賢協會」、村級「鄉賢工作室」,實現了12個鎮(街道、工業園區)、132個村(社區)全覆蓋。「
群眾的事情大家說,村莊的發展大家商」,提高了群眾自治意識、自治能力、推動實現「有時好商量,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邁出了堅實步伐。
網格化社會治理助力掃黑除惡
賈汪城市社區網格員李超,通過手持終端採集基礎數據指揮調度平臺,將一則巡查中發現的小額貸款非法信息,及時記錄並實時上傳到系統中。很快,就有轄區派出所根據李超提供的信息介入調查,及時消除了該非法放貸隱患。
賈汪區目前共劃分809個網格,擁有1047名專兼職網格員。像李超這樣的網格員遍布賈汪城鄉大街小巷,他(她)們成為防範化解風險隱患的耳目和信息員,構建起一張嚴密的信息網絡,使黑惡勢力無處遁形。
2018年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開展第一年,從那時起新成立的賈汪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為這場鬥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具備權限的工作人員進入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只需用滑鼠輕輕一點,就能在三維地圖上查看到來自賈汪區各個地方網格員上傳的最新動態。
與之相連接的是依託網格化管理的132個村(社區),網格員、社區民警以網格為基本單元,設定路線圖、時間表,利用治安巡邏車開展治安巡邏,上門入戶向群眾宣傳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知識、了解治安動態、排查風險矛盾隱患等,提高了群眾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知曉率。
在漢都華庭小區,轄區網格員每天都要在小區發放掃黑除惡海報,向小區居民入戶講解法律法規知識,同時警務巡邏車也在小區內進行現場宣傳。小區居民由衷的說,老百姓需要的就是這種家門口的安全感!
與此同時,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賈汪區藉助「三官一律」進網格活動,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將90名法官、33名檢察幹警、178名民警、53名律師及法律工作者下沉到809個網格中。根據要求,這些「三官一律」的個人信息全部在各村(社區)上牆公示,群眾發現任何線索均可立即上報給「三官一律」人員,讓各種黑惡勢力沒有擴張的機會。一分制度九分落實。
警官、法官、檢察官、律師們和網格員以「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模式,織密了防線,最大程度達到基層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現代化。
截至目前,全區各村(社區)共計召開「三官一律」網格聯席會133場;排查出矛盾糾紛隱患756起,已化解650餘起;摸排涉黑涉惡線索隱患89條並全部得到處置。實踐證明,賈汪區堅持「掃黑除惡+網格化」,以「一網融合、精細管理、精準服務」為導向,全方位推行「一網三會五項工程」,大力實施平安守護工程和雪亮工程,打造了富有賈汪特色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擠壓黑惡勢力滋生空間,形成了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良好局面。
多方聯動治創建無黑村(社區)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是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的治本之策、關鍵之舉。「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如果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基層治理缺乏足夠的政治指引、組織保障和社會支持,黑惡勢力就有發展的空間。
賈汪區順勢而為,為基層組織開出「三大藥方」。
——建強基層組織。全面摸底排查全區132個村(社區)「兩委」成員,對不符合條件的「兩委」人員全部清除。「動態清零」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斬斷黑惡勢力向基層組織滲透的渠道。
——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帶動作用。培育9個示範點,建立132個「黨建聯盟」,實現網格黨建記實管理全覆蓋。創新開展農村黨員「掛牌亮戶先鋒行」,全區7300多個黨員家庭掛上黨員戶牌,敢於發聲亮劍,旗幟鮮明地與涉黑涉惡、黃賭毒等不法行為作鬥爭。
——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堡壘作用。出臺《關於建立健全遏制黑惡勢力滋生蔓延長效機制的意見》《關於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的意見》等7項工作機制,制定線索移交反饋管理、協調會商和督查督導等10項工作制度,強化了掃黑除惡各項工作規範性。
有黑必掃、有惡必除、有亂必治、有「傘」必打。治亂出清,換來朗朗晴空。
掃黑除惡鬥爭三年來,賈汪區:抓源頭,人人管,構築長效監管新格局。
區公安分局破獲套路貸、非法集資、非法採礦、尋釁滋事、敲詐勒索等各類案件56起;住建局排查解決惡意拖欠民工工資問題,解決民工工資800餘萬元;市場監督管理局搗毀生產經營窩點3處,涉案貨值50餘萬元。跨區域,破難題,蹚出攻堅克難新路子。賈汪區檢察院與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檢察院、河南省永城市檢察院、安徽省宿州市蕭縣檢察院建立蘇魯豫皖四省毗鄰地區協作辦案制度,共同打擊跨區域黑惡等刑事犯罪。既破網、更斷根,剷除黑惡勢力「保護傘」。區紀委監委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書、區法院下發司法建議書、區檢察院下發檢察建議書、區公安分局下發公安提示函等「三書一函」36份,均已整改到位並收到整改回復。
「掃黑除惡」,賈汪盡顯使命,用累累碩果給「平安賈汪」增添了更多「含金量」。碧波蕩漾的潘安湖,必將給予這裡的人們綿長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