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姨媽突然造訪,面對家裡一箱子的衛生巾,還有合作夥伴送的衛生棉條和月經杯,我彷徨了...究竟哪一個才能幫我把惹不起的大姨媽好生伺候著ε(┬┬﹏┬┬)3。
原本今天是想寫衛生棉條的,我還特意在群裡和朋友圈徵集了各位小仙女和衛生棉條的故事。可我一邊整理素材另一邊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如題--你用的姨媽巾/衛生棉條,吸進去的可能不是血...而是沉甸甸的錢。
今年5月的時候有一則新聞算是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姨媽巾「漫天飛舞」、「甩你一臉血」這種事情可算是真真切切發生了。因為印度人民在抗議政府提出的對衛生巾這一女性不可或缺的衛生用品徵收12~14%的「奢侈品稅」的計劃。
(抗議者將寫有內容的姨媽巾貼在樹上)
說別的稅小仙女可能會犯迷糊,奢侈品稅大家肯定都知道,沒事代購個包包呀什麼的,除了關稅、增值稅、還有奢侈品稅。可是姨媽巾也劃到奢侈品裡是不是有點...誇張了?畢竟我們還能買得起的呀~這國情不一樣,是沒法比較的,據2011年的一項數據統計,印度3.55億名婦女中,只有12%的人使用姨媽巾,這些人是什麼人呢,當然是有錢人!!雖然這樣看來,人家收「奢侈品稅」好像也沒什麼不對,但不能人人都用得起衛生巾就已經是大問題了...
(「不要讓我們流了血還得交重稅」 「不許對衛生棉條課稅」)
我們平均每年花費將近100美元在棉條和衛生巾上,儘管姨媽巾是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但它們常常被當做奢侈品來稅收。也就是說,印度的姑娘們不是孤零零的抗議者:抗議者使得像加拿大、美國這樣的國家取消了棉條稅(不過據說到加拿大現在也沒有正式施行),但在許多低收入國家裡,高昂的棉條、姨媽巾費用使得許多女孩們上不了學。在南非,有900萬13-19歲的女孩因為缺乏經期衛生用品或者整天都沒有用來更換經期衛生用品的設施,而不能去上學。
昨天,我在朋友圈裡發了下邊這張圖,有同學問我,圖裡是什麼意思?看不明白。翻譯一下,你就知道,紅色部分代表各國的姨媽巾徵稅比率。有沒有覺得我們大CHINA的那一抹姨媽紅,也是挺刺眼的...
(圖片來源IG:monachalabi )
這裡先簡單解釋一下,上圖發表於2016年,資料來源:dutycalculator.com,同樣是2016年的信息。圖裡顯示的印度徵稅比例並不高,而上文所說的徵收「奢侈品稅」是2017年5月份印度政府計劃的項目,因此跟中國的17%增值稅相比紅色部分相差較多,為了避免誤會,特此說明。
所以話說回來,各位小仙女心疼遠在印度人民的時候,也順便心疼一下自己吧。在中國,衛生巾尿不溼系列銷售,如果銷售單位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17%的增值稅稅率,雖然我們不用交高額的「奢侈品稅」,但每筆消費都產生的「被稅」也比人家的「奢侈品稅」要高(/(ㄒoㄒ)/~~),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一片姨媽巾從原材料採購到生產、批發、零售到我們手中,其中的各種稅費真的是沉甸甸啊!
什麼時候姨媽巾也能跟保險套一樣不賦稅就好了~然後...那個...關於衛生棉條的內容我下周保證交作業,如果你有設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會在文章裡通通解答哈~~同學們假期愉快哦~去泡溫泉記得用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