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國語學校高三文科班楊梵浩,不是天天坐在教室裡「循規蹈矩」聽課的學生。他好像從來不為成績發愁,像個「飛人」四處去參加各類辯論賽。就是這樣一個學生,被美國文理學院排名第二的阿默斯特文理學院相中,並獲得5萬餘元的全額獎學金。
到各地去遊學、辯論,是楊梵浩高中生活的重要組成。
一口流利的英文
高一暑假,楊梵浩在一場辯論賽中被國際知名教練相中,推薦他參加第二年在南非開普敦舉行的世界中學生辯論賽。代表中國英文辯論隊出徵,他成為5名辯手中唯一的成都中學生。
有著一口流利的英文,關注國際關係、社會文化選題。從那時起,楊梵浩開始穿梭於各類世界級、全國類的公開辯論賽中,最高榮譽拿到全國賽亞軍。不過他並不在乎個人名次,更喜愛沉浸在快速的邏輯轉換與巧妙的語言表達中的感覺。
「寒假、暑假與周末,差不多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在辯論。」楊梵浩回憶,從高二到現在差不多參加過10多場競賽。從北京、南京、上海、廣州,到南非、馬來西亞……他經常一個人或團隊乘車前往目的地,幾天奔波在路上。不過,年級各科老師卻評價,他沒有因此落下自己的功課。
「到了大學,我還是不會放棄辯論興趣。」楊梵浩說。
書本的愛好者
楊梵浩的託福分數為112,SAT為2340。讓同學們都感到萬分驚訝的是,他的託福考試幾乎為「裸考」上陣。
很多人羨慕楊梵浩,說好像是「本來人就很聰明」。但採訪他的媽媽後,記者發現,楊梵浩取得如此優異的錄取結果,其實源於他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楊梵浩的媽媽說:「我們在他小時候就沒有怎麼管教過他。他是在書裡探索著世界、激發了他的好奇心,一步步前進。」
楊梵浩從小就喜歡書籍,漫畫、雜誌、歷史類,什麼都看。初高中,開始涉及社科類、英文著作和專業書。媽媽笑著說:「5歲以前,他最喜歡的是媽媽,5歲以後,他最喜歡的是書。就連《中華上下五千年》,都給他買了四個版本。」
從小學開始,每個月,楊梵浩都會整理自己的書櫃,清下看完的書,再擺上新增的。上了初中、高中,平均每個月的花費達到了200元左右。
記得10歲那年,他給爸媽說,同學的電腦知識比他強,他也想學電腦。得到了《小學生電腦(初級)》後,他兩天晚上學完,過幾天又要求買中高級,從此對應用軟體非常著迷。
善於抓住時間碎片
朋友評價,楊梵浩非常善於抓住「時間碎片」,常常起得早,也很少午睡。父母帶楊梵浩外出吃飯,他吃得非常快,飯前飯後的時間都用於看帶去的書籍。初中時,周末回家和返校,在車上的時間他都帶著耳機聽英語。楊梵浩十歲時就感嘆:睡覺有什麼意思?如果人有兩個腦袋就好了!有一次媽媽凌晨3點過,看見他還在房間裡沒睡覺,他說「我重裝電腦程式,還沒有好呢」,當天的事情他倘若沒有完成,都不會睡覺。
閱讀為楊梵浩帶來了巨大的福利,而珍愛時間也讓他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投入閱讀。
在楊梵浩的家裡,保存著一張他小學五年級寫就的「理想清單」,他的理想是上好的大學。上面有20條自己規定的目標。有「不要太早睡,可以多一些時間」、「多做運動,把體質練好,學習才不會太吃力」、「晚上看學習方面的書ji(籍)」、「要懂電腦,以後可以查資料,參加電腦考試,高考可以加分」、「不要死讀書,要積累課外知識,成為一個全面的人」、「平時每天做一些練習,不要到考試才抱佛腳」……
時隔5、6年,當楊媽媽再次翻出這張清單,讓他感到驚異的,是兒子的堅持,確立目標後持之以恆去執行,就能夠得到預期的結果。媽媽回憶,幾乎每一條兒子都是遵循著「清單」在做。(肖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