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批次的某些高校如果出現招生計劃未完成,或追加招生計劃的情況下,為了將空缺的名額招滿,出現了徵集志願。徵集志願是指對於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願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願錄取完成後,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的計劃。考生可根據缺額計劃在當地招生辦填報「徵集志願」,這樣使得第一志願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願的機會。
出現院校徵集志願的最主要原因是,未完成招生計劃,計劃缺額的原因有以下三類:
第一類:生源不足
高校在第一輪投檔時,生源不足導致缺額,不能完成招生計劃。
第二類:超退
高校第一輪投檔時生源充足,但出現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身體條件、單科成績等不符合有關要求而被退檔的考生人數多於其調檔比例的超額數(超退),致使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計劃。比如一所大學招生計劃為100人,調檔比例為110%,進檔的考生則有110人。在錄取過程中,未滿足錄取條件的考生有15人,這就使該大學僅錄取到95人,未完成招生計劃。
第三類:追加計劃
高校生源充足,但後期在該省(區、市)追加招生計劃。
什麼樣的學校和專業容易出現招生計劃未完成情況呢?
辦學地理位置偏遠,學校名氣不大的學校。
我國地域遼闊,兩千多所高等院校遍布各省(區、市),考生不可能全部了解,特別是對偏遠地區的一些高校甚至沒有聽過,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這些高校的報考人數低於招生計劃數,在正常錄取過程中未能錄取滿額而參加徵集志願。
參加徵集志願的高校不一定都是「差」學校。
雖然有些學校的確是因為實力一般、考生的認可度較低而導致報考人數低於招生計劃從而需要通過徵集志願的方式完成招生計劃的。但從以上列舉可知,還有一部分高校出現缺額的原因是「超退」。往往出現「超退」情況的高校中不乏一些實力不錯、知名度較高的大學。
專業一般為學校的非優勢專業或對考生有特殊要求的專業。
雖然參加徵集志願的高校不一定都是「差」學校,但高校參加徵集志願的專業,卻大多為該校的非優勢、特色專業。此外,一些對考生有特殊要求的專業也容易出現在徵集志願的名單之中,比如對性別有限制的專業、對單科成績有要求的專業以及對考生身體條件有要求的專業。在正常錄取時,報考這些專業的考生很可能因為沒有達到專業的要求而被高校退檔,造成專業缺額。
1、密切關注,抓緊填報
根據往年情況,各省各批次徵求志願時間較短,一般為24小時以內。
考生家長要密切關注當地省級招辦(考試院)網站或其他權威媒體,及時獲取信息,按時選報。要注意的是,每批次徵求志願的截止時間一到,網上填報志願系統將自動關閉,考生將無法登錄系統填報。
2、徵集志願階段,高校的錄取分數未必會降低
有的考生認為,出現在徵集志願名單中的高校既然在正常投檔錄取時沒能錄滿,那徵集志願時的錄取分數一定會有所降低。而事實卻是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在徵集志願時,錄取分數不降反升。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在徵集志願時,缺額的高校和專業的數量並不多,而考生人數卻不少,考生選擇的餘地比較小。許多在正常投檔錄取時錄取分數並不高的學校,在徵集志願階段因報考考生分數上漲而上漲的情況非常多。
二是徵集志願往往採取的是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根據分數優先的原則進行投檔,那些分數高的考生肯定會優先投檔。
3、徵集志願不能僅參考高校正常錄取階段的錄取分數
有一些考生在填報徵集志願時,往往會以高校正常投檔錄取時的錄取分數為參考來填報。其實,這是非常有風險的。因為在正常投檔錄取時報考考生的成績構成與參加徵集志願階段考生的成績構成差異比較大。正常投檔錄取時,考生是參考某高校前幾年的錄取分數來定位的,而徵集志願階段,考生分數構成更多變,有的考生因志願填報不合理而被退檔的,有的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被退檔的,有的考生因為分數太低而未被投出的,這些考生都可能填報同一所院校,所以再以正常投檔錄取時的分數來參考並不合理。而且,如前文分析,徵集志願階段由於考生多而缺額高校和專業少,會使高校的錄取分數呈上漲趨勢,原本壓線調檔高校的調檔分數可能會上漲,考生只參考正常投檔錄取時的分數可能會導致無法被投出。
雖然參加徵集志願的考生不能僅參考高校正常錄取階段的錄取分數,但是還可仔細分析擬報考的高校往年的錄取情況,如果該高校往年也參加過徵集志願,則應分析參加徵集志願後錄取分數上漲情況如何,如果往年從未參加徵集志願,考生則要參考現在參加徵集志願的專業前幾年的錄取分數情況,自己的分差最好高於這些專業前幾年的錄取分差,這樣填報後被錄取的可能性會大一些。一般情況下,考生很難搜集到高校往年徵集志願錄取分數情況,如有需要可以致電高校諮詢。
4、線下考生,也有機會
一些學校有可能出現線上生源不足情況,需要降分錄取有填報志願的考生。例如某降分錄取政策中提到的,文史理工類本一及本二批次的部分專業,徵求志願後生源不足仍不足的,經批准可線下20分以內(含20分),在徵求志願有填報該院校專業志願的考生中,從高分到低分投檔,由高校擇優錄取。
這也就意味著,線下20分以內(含20分)的考生也是可以參與徵求志願的填報的!
所以,線下考生不要放棄機會,要認真閱讀各科類各批次錄取辦法,積極參與徵求志願填報,有可能被錄取。
當然,這並不等於考生填報了降分徵集志願的學校就一定能夠被錄取,這與徵集志願填報人數的多少有關,當報考徵集志願的考生數量大大超過院校缺額計劃數時,院校不再進行降分徵集志願的投檔,徵集志願的投檔分數也會上漲。
5、不盲目擠「熱門」高校和專業
一些辦學實力較強和社會知名度比較高的大學因為超退等原因也會出現在徵集志願的名單當中。勿庸質疑,這些高校在徵集志願階段,當然會成為考生優先選擇的對象,在徵集志願時成為考生報考的「熱門」,從而也使錄取分數上漲明顯。因此,建議分數不太佔優勢的考生避開這些「熱門」院校。
6、下一批次,不受影響
有部分考生及家長擔心填報徵求志願會影響下一批次的錄取。其實高招錄取是按批次進行的,各批次互不影響,上一批錄取不結束,下一批錄取不開始。徵求志願是包括在某一批次錄取中的,如果考生在上一批次徵求志願中未被錄取,不影響其被下一批次的院校錄取。
7、一旦錄取,不得換錄
填報徵求志願時,一定要謹慎選擇,仔細考慮所報院校有剩餘名額的專業能否接受。因為每人只能參加一次錄取,一旦被院校錄取就不能退檔調換或參加下一批次的錄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