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苗族拜年習俗: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門,初三初四拜丈人

2020-12-22 周進紀實攝影

正月裡是新年, 妹娃子去拜年,妹娃要過河 ,哪個來推我嘛? 我來推你嘛。這首《龍船調》是全國人民非常熟悉的民歌,這首歌來自武陵山區的鄂西地區,歌中講述了一個姑娘拜年途中乘船過河的故事。

中國是禮儀之邦,拜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不知從何時起它就成了春節期間的一項最重要的活動,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中,它的形式也有很大的區別。在武陵山地區,特別是渝東南的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區,其拜年習俗頗具特色。

除夕過後即是新年,人們就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為密集的走親訪友活動,人們把這個活動稱為拜年。拜年在時間上很有講究,從新年第一天開始到元宵節是最佳的拜年時間,當然也有更晚的。俗話說:「有心拜年,端午不遲」,因事或不在家的人,拜年時間可以延遲到端午,不過這種情況幾乎沒有出現過。

在當地,有一首順口溜廣為流傳,即:「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門,初三初四拜丈人……」,人們根據這個時間,合理安排春節拜年的日程。大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哪裡也不去。傳說初一出門會「走財漏福」,安坐家中才能在新的一年福財兩旺,百事皆順。

初二開始,晚輩們開始出門給本族長輩拜年,帶著禮物依次給爺爺輩、叔伯輩以及同輩的兄長拜年,敘親情、拉家常,吃飯喝酒後,回家時通常會有雜包(泡粑、餈粑、糖果等)打發。

給老丈人拜年是春節期間中最為重要的拜年活動,土家俗話稱為「走老丈人」。到了初三、初四就是給嶽父家拜年的日子,一般都是帶著媳婦和小孩一起全家出動,還要準備豐厚的禮物,豬腳(土家族稱肘子)是必須的禮物 。

新婚夫婦第一次拜年稱為拜新年,拜新年幾乎要走遍女方家的所有親戚,包括父母兄弟、叔叔伯伯、嘎公舅爺、姑姑、姨娘家等等,也就是男方借拜新年的機會與親戚相認。拜新年的禮物很有講究,主要的親戚家必須有豬腳,一般親戚家用一塊豬肉就行,另外搭配菸酒、麵條、禮盒等物品。拜新年的禮物上要用紅紙條纏一圈,以示喜慶、吉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通信科技十分發達,電話信息不但取代了書信往來,就連拜年這樣流傳千百年的傳統習俗也有逐漸被之取代之勢,在新年到來之際,人們利用手機互發簡訊問候,發一個紅包拜年,既免除了車船勞頓,又節約了大量時間。不過,現代科技與傳統習俗相比,還是少了許多味道,畢竟人際關係的交流,還是多走動為好,越走才會越親。

相關焦點

  • 太谷為什麼是初二上墳,初三拜丈母!!!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孩子們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意頭。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 湖南拜年對象榜:一拜父母 二拜長輩 三拜恩人
    本報記者袁樹勳 長沙報導  「恩人」名列拜年對象榜第三位  春節快結束了,該拜的年差不多已陸續拜完。  本報聯合大湘網的網絡調查顯示,這個春節,97.9%的網民都給人拜過年。  由此看來,無論是住在農村還是住在大城市的人,對「拜年」方式的理解比較一致。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嶽父母家,並須帶禮物……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說得來,在院子裡見面彼此一抱拳,「恭喜發財」「一順百順」,再在屋裡坐一會兒。
  •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2019年豬年初二走親戚時間順序禮節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2019年豬年初二走親戚時間順序禮節 1、春節走親戚的時間 時間走親戚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這期間幾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著,在香味中浴著,盡享人生的樂趣和親情的快樂.過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門,並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
  • 中國民間習俗,大年初一對出門有什麼說法,這天有什麼禁忌?
    大年初一到是否適合出門,古俗沒有明確的說法,能不能出門,過去的人們習慣於看老皇曆,根據二十八個星宿的排定來確定可否出門。下面來介紹一些大年初一出門習俗。「出行」之人要進堂屋,先給祖先拜年,再給家庭主婦拜年。主婦則用茶水、糖果、瓜子來招待。拜年習俗大年初一,出門的講究還是很多的,一般根據各地有各地的習俗,但也有帶普遍性的,如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新年。」意思如下:初一是給父系家族的人拜年日子。
  • 老上海拜年如何講究:初二回娘家,初三不提水
    農曆正月初二,是走親訪友的日子,也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另據《橫沔鎮志》等方志記載,在上海地區有新娘選擇在正月初三回娘家拜年。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準備好禮品,偕同丈夫,帶著兒女回娘家探親。按照上海風俗,女兒回娘家,要給娘家帶一定的禮物。禮物多種多樣,不在多少。
  • 正月初三不拜年:知否知否?這是祖宗法度!不怕太陽曬屁股
    一種習俗延續上千年多麼不容易!時至今日,除夕前,一家人天南海北往一個方向趕,只為那一頓比平常豐盛不了多少的年夜飯?只為守歲看那一場任何地方都可以收看的《春晚》?當然不僅僅是這些! 人們骨子裡對過年的嚮往,主要是親情的呼喚,大團圓的渴求。
  • 春節期間,拜年也有不同說法:拜大年、拜早年、拜晚年
    春節拜年的習俗來自於「年除夕」的傳說。民間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怪獸,常常跑到村子裡吃人、吃牲口。民眾不堪其擾,於是就想方設法要除掉它。可是,由於這個怪獸力大無比,民眾每次和它的鬥爭都以失敗而告終。拜年時至今日,拜年的習俗已經成了晚輩向長輩表示感恩的一種方式。誰越德高望重、春節時給他拜年的人就會越多。
  •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又有: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四吃烙餅炒雞蛋,初五吃餃子捏小人嘴,初六吃合子,合子夾七合子夾八合子夾九,一直吃到拐彎。
  • 2020大年初四拜年祝福語微信簡訊,正月初三送祝福語送吉祥
    2020大年初四拜年祝福語微信簡訊,正月初三送祝福語送吉祥時間:2020-01-27 21: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大年初四拜年祝福語微信簡訊,正月初三送祝福語送吉祥 正月初三樂逍遙;正南喜神;正南財神;正東貴神。
  •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 你知道這兩天的習俗和禁忌嗎?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 你知道這兩天的習俗和禁忌嗎?時間:2019-02-05 22: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 你知道這兩天的習俗和禁忌嗎?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都要帶女婿回娘家,稱為回門。
  • 大年初三不出門,這些習俗你還知道幾個?
    大年初三,按照古人的說法,稱為「小年朝」,有很多禁忌,如不宜出門拜年、要早點睡覺等。古人的說法今人不管,但經過了前幾天的狂歡後,朋友們應注意休息。赤狗日年初三又稱赤狗日,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則有兇事。
  • 以聯年誼、以敦鄉情——古人拜年習俗有講究,明日應景照著做
    諺語「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基本上描繪了廈門的拜年特色,意思初一初二要早起,以迎接前來拜年的人客,而初三是絕對不會有人來登門拜年的,可以晚起。在廈門,初三為喪家清新愁也就是燒新床的日子,關於這個日子有這樣一個說法。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了廈門外島浯嶼。
  • 狗年大吉,初一至初七的宜忌習俗已為你準備好啦!
    2.回娘家正月初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中國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兒們,便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 大年初一話拜年 這份攻略讓你拜年不尷尬 初一拜年的習俗和禁忌
    拜年的順序也有講究。一般來說,初一在父族親屬,初二在母族親屬,初三初四以後就是一般親友了。拜年時家家戶戶不閉門,在正廳準備食物飲品招待拜年客,若來者帶了小孩,則主人須給孩子「壓歲錢」。對於剛有孩子沒多久的爸爸媽媽來說,輩分稱呼可能更讓人撓頭。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
    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按照民間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清點人口,所以人人都要在家不出門,點燃鞭炮,焚香敬果迎接灶王爺的到來。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可讀
    九種習俗等你記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
  • 年初二回娘家,山東各地習俗差異大!女婿們對號入座嘍~
    據了解,這一天,各地習俗眾多,有的是女婿要親自下廚做一桌好菜,有的是要替老丈人幹一些家務活,還有的是陪丈人和丈母娘打牌聊天話家常,雖然形式不同,但都體現了團圓、和諧、和睦的倫理親情。正月初二閨女回娘家只為了拜年,拜完了年就要匆匆回家。到了正月十六這天,是新媳婦新女婿最隆重的回娘家的日子。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漲知識)
    九種習俗等你記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給親戚朋友拜完年後,左鄰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萬事順心。2、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二回娘家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古代,女兒嫁出去了一般不會輕易回娘家,兄弟姐妹間也很難團聚。
  • 正月初一農村拜年有講究!快看看你有沒有亂了規矩!
    正所謂是一鄉一俗,別的地方陌上花不清楚,在陌上花這一帶呢,正月初一是否拜年,拜誰家的年可是有講究的。究竟是個什麼情況呢?你且聽陌上花給你說道說道。在陌上花這一帶,先給誰拜年,後給誰拜年,是講究輩分的,這可不能隨意亂了順序哦!否則被在意的親戚知曉了,會覺得你不尊重自己,心裡會結下個疙瘩。小時候,爸媽還和爺爺奶奶住一塊兒,沒分家的時候,大年初一第一個要拜的年是媽媽的娘家,就是爸爸的老丈人家,也就是陌上花的外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