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站公廁被保潔人員打掃得乾淨明亮。
市民參觀垃圾焚燒廠的中控室。
深圳灣13公里海岸線不設一個垃圾桶,只在幾個節點設立垃圾分類投放點。
城市街頭廁所造型別致。
坪山街道特色街區乾淨規範,秩序井然。
寬敞乾淨的濱河大道。
龍華區和平路上,店鋪規整、街道潔淨,綠樹鮮花將街區裝點得更美。
寶安大道福永福圍社區段,街道乾淨,綠樹成行。
仙湖植物園內公廁與公園環境自然融合。
深圳灣公園內的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
北環香蜜湖立交橋體刷新,更顯乾淨美觀。
市民可在鹽田垃圾焚燒發電廠內的咖啡廳看風景、飲咖啡。
市民可在鹽田垃圾焚燒發電廠內的咖啡廳看風景、飲咖啡。
火車西站公廁外景。
提標改造後的鹽田垃圾焚燒發電廠。
街道乾淨整潔,舊樓房刷上了「新妝」,蔥鬱的社區公園裡,老人和小孩們快樂地嬉戲……這是深圳一個普通街區中常見的場景。現代化都市背後的街區環境,如同城市的「毛細血管」,比鱗次櫛比的高樓和車水馬龍的道路更能體現一個城市的環境和氣質。
近年來,深圳城管全面落實打造全國最乾淨城市三年行動計劃,深圳的街區、公園都越來越潔淨,連曾經「髒亂差」的城中村也已舊貌換新顏。居民的居住環境有了質的提升,城市「顏值」越來越高。潔淨城市的細枝末節離不開深圳城管的「精雕細琢」:每月一次的街道環衛指數測評讓各街道你追我趕,全市環衛水平不斷提升;「廁所革命」讓市民「方便」更舒心,成為城市一角的別致景觀,市民甚至通過「美麗深圳」公眾號定位就能找到廁所;刷新百條道路沿線兩千餘棟樓宇的外立面和立交橋體,清拆違法戶外廣告,清理殭屍車和整治共享單車,空間美化令城市面貌更清新亮麗。
深圳的垃圾治理工作「領跑」全國,鹽田垃圾焚燒發電廠提標改造後成為國內行業標杆,南山、寶安、龍崗三大能源生態園垃圾處理設施即將建成,垃圾焚燒煙氣排放嚴於歐盟標準,在垃圾處理廠內看風景、喝咖啡已不是新鮮事。
蓮花山和深圳灣等公園逐步撤除垃圾桶,園區環境衛生仍保持在較高水平。「垃圾不落地,深圳更美麗」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且已經成為深圳市民的文明習慣。
深圳城管大力推行「行走深圳」一線工作法,將城市管理重心下沉至背街小巷;對標一流,建立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標準體系,編撰《深圳城市管理規範與標準》共12個行業分類、30餘冊、520多件,使城市管理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創新建立城管執法「律師駐隊」、「執法勤務模式」,提高執法效能;培育「城市因您而美」文明新風,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細微之處見真章。如今,深圳街區整潔、公園乾淨、衛生設施齊備,城中村既保留歷史底蘊又宜商宜居,折射出的是這座城市的美麗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