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到天氣冷暖快速轉換的影響,我國華南、華中、華東等局部地區出現了大霧天氣,而身居廣東的朋友們更能體會到暖溼氣流帶來的「回南」現象,衣服「永晾不幹」的場面有些尷尬。另外,雨霧天氣也給交通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很多交通事故都出現在大霧天氣,所以把雨霧天氣稱之為「隱形殺手」一點也不為過。
2月19日,位於南美洲的玻利維亞發生了一起嚴重交通事故,一輛卡車與長途大巴相撞,導致24人死亡,15人受傷,經過警方的縝密調查,這起事故的背後正是雨霧天氣所致,在能見度較低時,卡車司機借道超車不慎與大巴相撞,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雨霧是怎麼形成的呢?首先「雨」和「霧」的形成原理不同,但兩者都會波及安全問題。雨水的形成主要是高空中水蒸氣液化後產生小水滴,並受到質量的影響,形成降落跡象;而霧則是漂浮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由於兩者在日常中比較常見,所以容易對行車造成不利影響。那麼,當司機遇到雨霧天氣時,究竟如何確保自身的安全呢?
雨霧天氣,別亂開大燈
如果您行駛在雨霧環境中,那麼燈光是確保行車安全的第一步。不過,大多數新手在雨霧天氣並不懂得如何使用燈光,認為遠光燈能照射更遠的地方,事實上遠光燈不但難以提升照明距離,在雨霧中光線還會形成散射現象,不僅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還會直接影響前方車輛。對此,雨霧天氣應該改用示廓燈+近光燈,同時打開前後霧燈。
霧氣不清除,頓時變盲開
關於車窗除霧,相信有不少司機特別頭疼,尤其在高速公路上車窗容易形成霧氣,一旦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危險。其實,大家可以根據車窗起霧的程度分階段除霧:1)打開車窗。如果霧氣不大,可開啟小部分車窗,讓車內外溫度達到平衡;2)外循環→空調製冷。打開空調開關,選擇製冷模式,風向調至前擋風玻璃;3)內循環→空調暖風→外循環。首先開啟內循環,然後將空調開至暖風,待霧氣緩解後,再調至外循環;4)除霧產品。如果嫌上述方法麻煩,也可採用各類防霧產品,但維持的效果不長。
延長車距,勝過向天禱告
雨霧天氣,開車最忌諱的就是跟車過近,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上,前車一旦急剎後果不堪設想。如果汽車以100km/h的速度行駛,應當與前車保持100米以上的距離。在實際中,很多車主並沒有做到,在雨霧天氣甚至越戰越勇,車速快到飛起!當能見度低於200米時,車速不得超過60km/h;而低於100米時,車速不得超過40km/h,另外也可駛離高速。
溼滑路面,切莫急打方向
由於在雨霧環境中溼度較大,路面容易附著水珠,所以對行駛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雨量較大時急打方向,車輛很可能發生側滑。當然,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進步,ESP電子穩定系統已經較為普及,司機一旦急打方向,車輛會根據方向盤偏移量、車速等信息作出調整,促使前後車輪保持穩定性。不過為了安全著想,即便在科技的保障下,司機仍需謹慎駕駛。
超速猛如虎,親人兩行淚
無論是天氣晴朗還是雨霧繚繞,所有駕駛者應該遵循道路法規,切莫超速行駛,倘若出現意外,生存率難以保障。超速是一種對自己以及家人都不負責任的表現,除非您開的是坦克!值得留意的是,在高速路如果電子顯示屏出現減速、限速等標識,此時應該按照臨時規定的車速行駛,否則罰單將如約而至。
正確使用雙閃,引起多方注意
關於雨霧天氣是否需要使用雙閃,相信大家各執一詞。嚴格來說,雙閃意指危險警告燈,表明了該車存在故障或者有其他緊急情況。在高速公路遇到雨霧天氣,多數車主會自覺開啟雙閃燈,但是打開雙閃後,司機若想變道,可能很少有人會關閉雙閃重新啟用轉向燈信號,若直接打方向,很可能釀成事故,後方車輛也難以捉摸前車的行駛意圖。當然,如果能見底低於100米,司機應該主動把打開雙閃,以警示前後方車輛,此時車速不應高於40km/h。
霧團雲起,請保持鎮定
對於經驗不夠老道的駕駛員來說,如果開車遇到霧團,多少都會產生緊張的心理。假若真的遇到霧團,司機應該保持鎮定,牢握方向盤,避免在行駛途中隨意變道。另外,如果霧團較大導致能見度急速下降,建議還是暫時駛向安全區域,切勿在應急車道停車。
避免超車,勿亂急剎
進入雨霧區域,絕大多數司機都會立刻採取制動以減緩車速,但是切莫急剎車,因為一旦急剎後方司機可能來不及反應,嚴重時將導致多車追尾。如果在行駛途中遇到緊急情況,建議採用斷續剎車的方式,以警示後方車輛。
文末總結
雨霧天氣,這個看似常見的天氣現象,其實隱藏著諸多危險。廣大司機應該時刻保持清醒,掌握一定的行車安全意識,在雨霧天氣中切莫超速行駛,把安全牢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