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角早報1月15日訊(記者 呂增霞) 1歲零8個月的小男孩,因咳嗽20天,已反覆以「支氣管肺炎」治療,效果欠佳,入院檢查後,醫生懷疑存在支氣管異物的可能性。近日,東營市立兒童醫院兒科三病區順利為患兒完成該院首例纖維支氣管鏡下異物取出術,取出藏在患兒氣管中的碎花生米。
據悉,自2015年5月以來,東營市人民醫院市立兒童醫院兒科三病區已成功開展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及灌洗技術800多例,但在纖維支氣管鏡下取異物術卻從未開展過。每當遇到誤吸患兒時,因未掌握相關兒童異物取出術,無法給患兒進行手術取出,故通常建議患兒家屬到上級醫院進行治療。較遠的距離,較長的車程,加之患兒易煩躁、哭鬧且不配合等諸多因素,很可能將異物再次吸入更深更細的氣管或支氣管內,極可能完全阻塞患兒的通氣,如不及時取出,或直接危及患兒生命。
1月10日,兒科三病區在科主任錫霞,醫生蘇暉暉、李建鋒、王兆文,技師商文強,護士長崔文文,護士李曉紅、李麗麗的共同努力和默契配合下,在齊魯醫院李福海教授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我院首例纖維支氣管鏡下異物取出術,同時也為東營誤吸兒童帶來了福音。
記者了解到,患兒為1歲零8個月的小男孩,因咳嗽20天,已反覆以「支氣管肺炎」治療,效果欠佳。門診胸片顯示大葉性肺炎的徵象。醫生立即將患兒收入院,入院胸部CT平掃提示:雙肺炎症;右肺中葉部分不張;右肺中下葉透光度增加。考慮存在支氣管異物的可能性。在患兒家屬同意的情況下,為該患兒行纖維支氣管鏡異物取出術。
1月10日19:01分,在纖維支氣管鏡探頭的搜索下,在右下葉基底段找到了誤吸物,然而,誤吸物被痰液所包裹,局部已形成肉芽組織,在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後,患兒的誤吸物被成功取出,取出物為碎花生米。
術後,患兒咳嗽和呼吸明顯改善,患兒家屬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並連連道謝。「看著患兒病痛解除,家屬高興,作為醫護人員的我們也倍感欣慰。」錫霞表示,醫療技術是醫院的立院之本,是醫院發展的核心,今後將不斷提升科室的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大膽技術創新,謹慎嘗試,切實保障患兒的健康,減少患兒的痛苦,為患兒創造更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