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春節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至今未了,無數別離傷慟之外,更有許多感動大愛,這其中自然以廣大一線醫護人員的付出最為突出。記錄他們的事跡,傳遞這份感動,無數各種形式的文字、圖片、視頻、畫作在線上線下廣為傳播。
譬如這種——
再譬如這種——
照片、畫作,你都見過?那麼,下面這種呢——
以上正是河南省老幹部集郵協會、河南集郵志願者聯合會聯合印製的「戰疫必勝」明信片的誕生過程。這套明信片的創意策劃者、河南集郵志願者聯合會會長王偉告訴大河客戶端記者,從援鄂醫療隊在武漢抗疫的現場照片到繪畫,再經設計排版印製,變成了正式發行,可資郵寄、收藏的流通郵品——明信片。
這組明信片1套6枚,正面的圖片是「致敬!逆行者」宣傳畫配以著名藝術家韓美林的「全國人民送瘟神—戰疫必勝」書法和出自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詩句的篆書印章。集郵志願者劉滿祥還為明信片的發行設計了「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宣傳戳——
5月14日,河南省集郵協會副秘書長劉建偉,河南省老幹部集郵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義國,河南集郵志願者聯合會籌備組組長王偉,與明信片原畫作者李燕、趙曼,帶著300套明信片來到鄭大二附院向院方捐贈。鄭大二附院在抗擊疫情期間參與了河南省第一支援鄂醫療隊的組建,並先後有3批隊員36人接受任務奔赴武漢參加救援,明信片中三位醫護人員與拍攝者均在其中。此時他們已經完成援鄂任務返回他們日常工作的地方。當他們拿到了印製有自己戰疫場景的作品時,興奮開心不已,「感覺好像做了回明星!」並在明信片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趙陸合(鄭大二附院RICU護士)、李玉雪(鄭大二附院普外科護士),「網絡會診」人物原型
周凱 鄭大二附院ICU護士(明信片「精心操作」和「網絡會診」人物原型)
《為愛逆行》主人公、省兒童醫院護士王蓓在明信片上簽名
捐贈儀式
說起這套明信片的出爐及最終與原型人物相遇,又是一段故事。創意者王偉說,疫情初期隔離在家無事,便整理自己多年收藏的郵品,產生了設計一些郵品來記錄疫情的想法。此前河南集郵志願者聯合會和老幹部集郵協會便有逢大事出郵品的傳統,譬如明信片、紀念封和紀念郵戳。正琢磨著,正好看到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鄭州美術館畫家趙曼的這組抗疫題材畫作,覺得合適,便立即與趙曼聯繫。
趙曼是國畫家,而這組作品卻是水彩畫,也有一段緣故。「隔離期間去不了畫室,畫材都不在家,只好用女兒平時學畫用的水彩應付。」得知王偉的想法,趙曼當即同意並作出授權。王偉又聯繫了河南博物院高級美術師李燕,請她擷取當時傳播很廣的一段鍾南山院士的視頻,其中落淚哽咽的瞬間,創作了素描畫「英雄淚」。
從策劃到設計到製作印刷,都是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進行。當時設計公司、印刷廠都在停工期間,同設計師的溝通也是通過微信、電話進行,克服了很多困難,「非常時期用非常的努力完成了這套明信片的印製。」
因誕生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沒有了往常的首發活動,但這組明信片還是引起了河南集郵愛好者們的關注、點讚和追捧,「抗疫主題郵品是很好的郵集原始素材」。而鄭州有兩個帶「醫院」二字的郵政所——河南省中醫院郵政所和解放軍一五三醫院郵政所,收藏這套明信片,加蓋這兩個郵戳,專業操作沒錯了。受各地郵人所託,疫情期間,王偉隔三岔五都要去這兩個郵政所蓋郵戳,辦理實寄。
而在明信片做出來之後,機緣巧合,王偉得知其中的人物原型就在鄭州,便幾經輾轉找到了他們。於是,就有了這個捐贈行動的最美相逢。
趙曼和張衛青
鍾南山素描作者李燕和護士長丁順英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賀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