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4年端午,徒步穿越過抱犢,走的是最常規的路線,風景極好,所以最近又想把這部分美景分享給大家,可是常規路線強度路大,不適合大部分,所以想來想雲,重新規劃了路線,設計了新路線,強度不是太高,還要把最美的風景不能錯過,本來是發的上周的活協,結果上周報的人不多,加上帶隊萬科朝臺,所以只能推遲到本周,結果本周報名也不是很積極,我發現絕大部分人 都是瞎玩,根本不知道哪裡好,哪裡不好,也不知道去什麼路線是看什麼樣的風景,都是瞎折騰,不管他們了,咱們玩好就行,27人成行。出發。
九蓮山
其實八裡溝九蓮山和天界山都在一塊,我們去年三月份去了天界山,並穿越了十字嶺,【作業】3.18太行巔峰十字嶺穿越(點擊文字看活動作業)後來我們又從錫崖溝徒步穿越到了九蓮山的東蓮,作業 ‖ 10月14日三楂樹戀上南太行(點擊文字看活動作業)加上14年我們從雙底穿越到抱犢八裡溝出來。這條路線也就差九蓮山這裡了,一路奔波,到濟源還高速修路,繞低速擔誤也有一個多小時,終於下午一點左右到了景區。
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九蓮山門票80元,可是用旅遊年卡可以免門票80元,何樂而不為。免門票神器《錦鏽中華》旅遊年卡和《與你同行》會員卡 當然小交通還是要買的,而且大交通和小交通必須買,40的十元,然後就到景區了,
風景還不錯,感覺挺自然的,現在的風景,自然不自然還是相同重要的,人們更喜歡自然一些的東西,不太喜歡哪些人工製造的景區,弄的就得公園似的,假裡假氣的,九蓮山還好,感覺相對還算是自然 ,而且 人也不多,不是很亂。
九蓮電梯,八裡溝也有一個類似的電梯。
九蓮瀑布,或者應該叫西蓮瀑布,因為合適的季節,到處都有瀑布比如東蓮,等村落、
老高夫妻兩,這次來的20多人,只有老高和曹司令來過一次,當時走的馬武寨到錫崖溝,當時他們錯過了最美的七星潭,
建平姐,趙老師,還有一位新人,
·建平姐和他妹妹,也是新人,不過這次幾名新人表現都不錯。
上官卿嫣,今年開始參加活動,也陸續參加了五六次了,靈石戶外或者說自助遊的主要人群以中老年為主,年輕人真不多。
東蓮瀑布合影,時間有限,所以不造型,有部分隊伍還在後面拍照。沒有辦法,穿越路線就是要抓緊時間。
一部分人坐電梯上來,好象是每人三十,大部隊都是徒步天梯上來的,天熱,坡陡,都出了一身汗,上來沒有過多停留,繼續前行。回望東蓮,海軍,去年開始參加活動,前些時間西藏活動他也參加了。
王主任和淺若清風,
徒步路上,南太行的徒步路線非常有特點,海撥高度差不多的路線穿越,基本都是懸崖邊繞山走,海撥差別大的都是天梯或險路,
小韓,他的第一次活動就是和我們懸泉山無嚮導穿越陶唐峪的重裝活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時間已經過去五六年了,好象之五六年中,基本沒有什麼驢友走過哪條路線。
農人石靈哥。
獨來獨往。
來張合影吧,後面就是很高的懸崖。
老驢友們你們知道對面是什麼山嗎?其實這個山非常有特點,辨識度很高的,就是天界山的老爺頂。
太行天路,一路唯一的看點,就是各種觀景臺,成熟景區的話,都有標識。驢友路線就需要自己去找,所有觀景臺都是懸崖絕壁,然後看遠處的風景。太嶽山類似的景點,就是姑射山了。
美景需要 自己發現,驢友們就需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晴,也許你的一次發現,會成就一個非常著名的景點。
抱犢溝
一路急行,我是邊走邊拍照,可能領隊的拍照少些,感覺自己一路急行,卻總也趕不上先頭部隊,我們三點多開始徒步的,兩三小時後,終於看到老龍口了,正好在正西邊,日落於老龍口,天色也漸晚了,時間剛夠。
潤特無聲老楊
又一處非常漂亮的觀景點。後面就是老龍口,雖然天色有點晚了,可也不能錯過美景,拍吧。這個瀑布也非常漂亮,都其是雨季,比八裡溝和九連山的更漂亮,當然也比錫崖溝的漂亮,因為錫崖溝的哪個有點假了。
這個觀景臺下面是挑空的,正好能拍到瀑布下面的水潭,也不錯。
這是又一處觀景臺,
飛起無人機來拍幾張,換個角度看看,又是一種風景,人生也是一樣,需要經常換換角度。
等我們到老龍口的時候已經有點天黑了。這是抱犢天梯口,從這裡也有一條徒步路線,以後有時間的話,走走這條路線。趁還沒有開發之前。
當晚夜宿抱犢村,因為只有四五個農家樂,而且來的驢友還真不少,所以住宿還是比較緊張的,害得我們流星雨和建平姐還帶了睡代,晚餐後,有四五個人睡小帳篷,其它人睡大帳篷,8個女士一間,8個男士一間。大家還是挺滿意的,比想像中的好。
第二天五點起床,5點半早餐後繼續出發。前往抱犢一線天。
上圖格細細(GXX),下圖牛姐
洗腳溝
洗腳 溝是馬武寨到抱犢的必經之路,也是最精華的路段,曾經出過幾次事故,後來裝上了簡單的護手,手來事故就少多了,一路平行至後溝,開始爬坡,沒有幾步就到了。這路就有點驢道特色了。
爬上前面的哪個掛壁路,然後從這裡下去,平行三五十米就到了。
終於到了,大家還是挺開心的,必竟這樣的景色不多見。
來合個影吧,還出了點小狀況,王主任拍照時不上心把登山杖掉水裡了,還有二雲把眼鏡也掉進雲了,她們大驚小叫的,差點把我嚇個半死。
小米有恐高,不敢上去,勉強走到這裡,再也不敢亂動了,哪就休息一會吧。
到這裡我們就不準備繼續上行了,準備開始返回,我爬上去給大家合張影。
後面的部隊才上來,
洗腳溝和一線天怎麼分呢,我感覺這裡應該就是一線天了吧,兩個應該是緊挨著的。
七星潭
從一線天出來。繼續去本次行程最精華的部分,七星潭,14前我們來的時候,能看走到核心景點,但卻只是核心景點的邊邊上,來之前查了,知道從西倉下來,修了鐵梯, 這樣就可以看到真正的核心景點了,也不錯。
個人認為七星潭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初入景區的路段,大面積石平臺,加上很多段層,巨石,溪水,水潭,也是非常漂亮的。很多的人來這裡,看了之後就很滿意了,想後面應該也是這樣的景色吧,就不往後面再走了。
我在前面等大家,結果還是有部分人沒有後面,真得替他們可惜。我還在對講機忽悠了半天,可能是真的累了吧。
然後第二部分,就是中間的路段,各種美景,有亂石堆,有疊瀑布,有水潭,還有一兩處難點,一處爬上爬下只容一人通行,膽小的還不敢過。
水裡有魚,這是什麼魚,而且有很多,身體有點透明。
還有一處美景來,怎麼找到的照片了?
然後就到達第三部分了,以前走到這裡就上不去了,現在好了,修了鐵梯,也不知道是誰家修的,為什麼修這。反正我們能看到美景就行,大家注意下圖,水潭深處的三四眼泉水了嗎?就象水龍頭一樣流著,水量還挺大的,真是神奇呀。
回頭望望流星雨他們三四個人,體力也有點累了,還是什麼原因,也不準備繼續前行了,
其實核心部分也可以分為三段,上圖是中間段,上上圖是第一段,第一段也是三個小疊瀑布,其實無論放到哪個景區,有這三個小疊瀑布,已經可以是獨立的核心景點了,可是這裡的美景遠不止這。
然後第二部分在中段,也是一個瀑布其實應該是疊瀑布,至少兩,甚至三或四,可惜的是上面咱們目前還沒有機會 上去看看到底是幾瀑布,什麼時候方便在這裡來個溪降,探一探也不錯,或者飛起無人機來看看上面。
沿路的風景也相當不錯。都是這種石溝或石河,不過比陶唐峪要強許多。
繼續前行就到了精華部分的最後一段,或許不是最後,因為後面我們沒有再去。
這裡最下面有一個大水潭,一個鐵橋凌空架在上面,上面還有三四個疊瀑布和水潭,真是漂亮極了、在這裡還遇到的別的驢友,在洗腳溝哪邊遇到五六批驢友,可是在七星潭這邊卻只卻到這一批,看來知道這邊的還是不算太多,
下面的大水潭。
第二潭和第三潭。範老師穿的內衣就跑出來了,呵呵,
遇到返回的先頭部隊,合影后我們也準備返回。
第一潭上合影。
精華的第二瀑布
我和範老師,一路想著找個合適的地方隱居下來,就可以經常享受如此美景了,真是神仙般的生活。
返回的路上,小韓,範老師,老楊還在有這麼純潔冰冷的水裡爽了一把,本來是我提議的,然後範老師就先跳進去了,我脫了衣服,踩到水裡,冰的腳脖子受不了,最後沒敢下,小韓和老楊又先後折騰下去了,真羨慕他們。
老龍口
七星潭出來,返回抱犢午餐,一碗麵然後準備徒步至八裡溝下山。然後在老龍口這裡飛無人機,拍點照片,結果還沒有怎麼拍,大部隊到都走光了,都著急下山,可以理解。
抱犢村老龍口,距離村(東邊)大約1公裡左右的地方,是南太行驢行線路上最為著名的景點,是非常有名的紅石巖層懸崖峭壁,也是領略太行秀麗風光的絕佳地方。非常好的地方,屬於山西,要是屬於河南的話,早被開發了,
其實很多美景,不開發才有感覺 ,開發了就沒有了感覺,又發現一處觀景臺,太險了,另一面是完全是90度刀削一樣的切面,我沒看走過去看,害怕。
爬著看看也不錯,就這感覺很危險。
無人機飛機來拍了兩張。飛起來才發自己練習的不夠,好多技能都不會,有時間真的好好練練,如果這張,飛機再往左邊飛點就好了,要同時拍到平臺,拍到龍口,拍到瀑布,拍到下面的水潭,哪就真絕了,什麼大雨後,來這裡拍一張。
這張拍到了一部分,就差平臺了,再飛高點或往前點就好了。
這張只拍到了平臺的效果,
八裡溝
就象昨天的路線一樣,繼續前往八裡溝,一路也有幾個觀景臺,一路追敢大部隊。他們回家跑的好快。我是一路還要拍照,這不,又發現一處美景,可惜樹林太密,沒有合適的角度拍照。
這個水溝下面也是數百度的懸崖,可能是水量不是太大,所以沒有被衝成龍口哪樣。
終於到景區了,大部分人都累了,坐電梯和滑道,我們繼續徒步下去。走走一線天,也不錯,雖然相比起上午的美景來說,這裡已經完全沒有了感覺 。但至少比坐電梯強,多少能看點風景。
回望八裡溝的電梯
下來後,他們也做滑梯去了,我一個徒步看看八裡溝的瀑布,也是八裡溝最著名的景點。
然後返回停車,一起做交通下山,大停車等交通等了半個多小時,原來是今天還有個什麼活動,不然應該也不會這麼多人吧。快五點了,才上了我們的車,一路返回,晚上11多返回靈石,活動結束,感謝大家參加活動,謝謝所有人,
這裡還有不少經典路線,今年還有計劃,第一就是雙嶺穿越,第二就是關山徒步至八裡溝。有興趣的朋友有時間可以一起起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