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專家:劉傳新,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肝病科主治醫師,醫學碩士
膽囊結石是以代謝因素為主的結石,不僅在城市,目前在鄉鎮地區中也已是常見病、多發病。
其發病小兒少有報導,成年人則較多發,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愈高,40歲以上更為明顯。發病性別上,女性多於男性,比例約為3:1~4:1。
膽囊結石多數是以膽固醇為主要成分的結石。這意味著,任何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比例改變,和造成膽汁淤滯的因素,都可能導致結石形成。
臨床統計中,特定地區和種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飲食、長期腸外營養、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腸吻合手術後、迴腸末段疾病和迴腸切除術後、肝硬化、溶血性貧血等因素,都有誘發膽囊結石的可能。
一招就能找出膽囊結石
大多數患者日常無症狀,僅在體檢時發現結石,這種稱為靜止性膽囊結石。
部分膽囊結石患者的典型症狀為膽絞痛,表現為急性或慢性膽囊炎。
超聲檢查是膽囊結石診斷的首選。膽囊結石的臨床檢查中,僅有10~15%的結石含鈣,這類結石用腹部X線也能確診,側位照片可與右腎結石區別。CT、MRI也可顯示膽囊結石,但一般不作為常規檢查。
查出膽囊結石,未必要立刻取出
發現膽囊結石後,是否需要治療或者需不需要手術,是廣大患者最為關心的話題。
一般情況下,無症狀的膽囊結石都不需要積極手術治療,不妨先予以觀察和定時隨診。但若出現下列情況,手術治療就應納入考慮選項了:
(1)結石直徑≥3釐米;
(2)合併需要開腹的手術;
(3)伴有膽囊息肉>1釐米;
(4)膽囊壁增厚;
(5)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
(6)兒童膽囊結石;
(7)合併糖尿病;
(8)有心肺功能障礙;
(9)邊遠或交通不發達地區、野外工作人員;
(10)發現膽囊結石10年以上。
當然,具體應否進行手術,一定要經過專科醫生檢查後才能決定。
膽囊結石能吃啥?不能吃啥?
對於膽結石患者來說,得了膽結石後就有諸多禁忌,其中,在飲食和生活習慣方面的醫囑會特別多。對於日常飲食的禁忌,膽結石患者是非常有必要了解的,因為一旦飲食不注意,病情很可能就會顯著加重。
膽結石患者有那些飲食禁忌呢?
1、不能吃脂肪含量多的高湯。
2、口味儘量清淡,調味料應有所節制。
3、嚴格限制膽固醇攝取量。務必不能吃內臟、蛋黃等高含量膽固醇的食物。
4、牛奶可以適量喝,但只能飲用脫脂奶。
5、不能吃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
6、切忌暴飲暴食。
7、不能吃易產氣的食物:如馬鈴薯、甘薯、豆類、洋蔥、蘿蔔、碳酸飲料,以及果汁、可可飲品等。
8、不能吃辣椒、咖喱、芥菜等對消化系統具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忌酒及咖啡、濃茶。
9、烹調食物少用煎和炸,嚴控油脂攝入,應多用煮、燉、清蒸的方式。
10、忌煙、酒、咖啡,避免其刺激膽道括約肌,誘發膽道括約肌痙攣,從而令膽汁排出困難。
11、尤其忌刺激性食物。患有膽囊炎膽結石的病人,不僅要注意食物須口感細軟、易於消化、少食多餐,更要主動避免吃辛辣、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以減少(乃至避免)對膽囊的刺激。膽囊炎膽結石病人的日常飲食宜忌,不僅適用於病情急性發作時,即使在病情靜止期或恢復期也應如此,以防復發。
12、適當攝取優質蛋白質。一個人如果長期不攝入動物性食物,那麼,人體難免會不同程度地缺乏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因而發生營養不良,以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受疾病侵襲,更不利於膽囊炎膽結石的病情康復。因此,適量攝取瘦肉、雞鴨肉、魚肉、蛋類(除蛋黃)等優質蛋白質,是完全必要的。
到了年紀,結石一定會長出來?
膽囊結石一旦發病,疼痛難忍,可謂「生不如死」。然而,與其痛時後悔不已,不如從現在就開始預防——
1、保持適當的體重;
2、多參加體育鍛鍊;
3、選擇合理的飲食結構;
4、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
以下專家團隊對本文亦有貢獻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肝病科(肝膽胰腫瘤科),為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廣東省中醫肝膽病重點專科、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防治肝癌臨床醫學研究與轉換中心、博士學位授權點。
科室團隊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美國德克薩斯休士頓健康醫學中心等多個國際學校或醫療中心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在肝膽胰腫瘤防治、腫瘤免疫治療、慢性肝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等領域臨床經驗豐富,診療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