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幾年的生育數據。拿北京來說,2012年作為龍年是前後幾年出生人數較多的一年,北京市出生了13.2萬個寶寶。而全面開放二胎後,2016年北京市出生了28萬個寶寶。專家預計今年會突破30萬。兩三年後這些孩子就會進入幼兒園。如果今天找一家幼兒園不容易,明天將會更難。
在中國教育部的官網上,我查到這樣的數據——
2010年我國幼兒園在園人數為2976.7萬人,專任教師數為114.42萬,師生比為1:20.6。2016年幼兒園在園人數為4413.86萬人,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數為223.2萬人,師生比為1:17.6(應該是只統計了註冊在案的幼兒園)。
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這幾年進入幼兒園的小朋友人數在大幅增加,雖然老師也顯著增加了,但師生比2016年僅為1:17.6,而教育部設計的合理師生比是1:7到1:5,距離可謂非常之大。簡單算一下就能知道老師缺口在5、600萬,而全國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每年僅10~20萬,需要幾十年才能填滿這個窟窿。
據長沙新聞網今年10月報導,長沙市現有在園幼兒26.7萬,未來五年適齡幼兒還將增加16.7萬,幼教師資需淨增3.26萬。而整個湖南省現有本、專科學校2017年畢業的新幼師不超過3000人,還只有不到50%能留在省內就業。
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科班出身的幼教老師都是稀缺品。恐怕大多數幼兒園,如果不違規引進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年輕人做老師,就沒辦法經營下去。
直白點說,我們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很多孩子,但我們沒有培養出足夠數量的合格老師。
回到本文前面說的那家黑幼兒園。
它的老闆有能力夠專業,願意自己投入時間精力來把普通的年輕人培養成合格的老師,願意走一條不同於尋常幼兒園的道路。但是,這家幼兒園不合規,沒有經濟實力,未來也很難合規。她現在走的路線,利潤微薄,不是一門好的生意。
一家幼兒園怎麼運作才是好生意?
無外乎提高學費、壓縮老師工資等開銷、讓一個老師看更多的孩子。很多幼兒園就是在這麼做,但不知道照這樣的方式,老闆的教育理念還能不能得到貫徹?
最近幼兒園負面新聞持續發酵,國家應該會加強對幼兒園的管理,將原本就不容易拿到的幼兒園資質收得更緊。這家黑幼兒園未來是不是還做得下去,很成問題。
嚴格管理當然是好事,我舉雙手贊成!但我不禁又想,嚴格管理之後,我們一方面無法在短期內填補上幼兒園數量和幼兒園老師的缺口,一方面又將那些有能力但沒資本的有識之士更堅決地擋在了門外。到最後是不是只有玩得了資本遊戲的大老闆們才有能力辦幼兒園?我想不清,這到底是福多一點,還是禍多一點?
我查了一下美國的情況,找了個亞裔很多的加利福尼亞州城市作為例子——爾灣(Irvine)。
爾灣面積180平方公裡,人口21萬多,大約有160多家幼託機構。作為對比,北京的海澱區面積43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360萬,有180多家註冊在案的幼兒園。顯而易見,考慮到人口和面積,在幼兒園數量上,海澱區人民比爾灣人民選擇少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有一類幼託機構被稱之為家庭幼兒園。我隨機打開了爾灣一些幼兒園的主頁,確實發現這類家庭幼兒園不少,從照片上能看出來。簡單來說,有執照的老師利用自己家或者租一套民宅(當然美國的民宅一般比較大而且有院子),通過改造,達到一定標準,就可以申請開辦家庭幼兒園。這些幼兒園並沒多大,招生數量也很有限,但它們確實是專業人士在經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怎麼樣既增加幼兒園的數量和容量,又加大對幼兒園的監管,杜絕虐童事件發生,這真的是政府的難題。
最後,回到我們這些普通父母身上,怎樣才能找到一家合適的幼兒園,遇到一位好老師呢?
在這個供需關係失衡的市場上,父母可能真的並沒有太多選擇。像我這種,孩子已經從幼兒園畢業的家長,現在回過頭來看,是什麼因素在幼兒園選擇中發揮了最大的作用呢?
我看不少網友的答案是一樣的——我孩子真幸運,能碰到一位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