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五大洋,原來增加這個大洋,快來漲知識吧!

2020-12-14 明教教主呀

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五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

四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關於前四個,大家都沒疑問,以下是南冰洋簡介,或許對大家有幫助:

南冰洋,也叫「南極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大洋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卻沒有被大陸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圍繞南極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認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極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視為南極海,但因為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五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而不承認南極洋這一稱謂。

環繞南極大陸,北邊無陸界的獨特水域。由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各一部分,連同南極大陸周圍的威德爾海、羅斯海、阿蒙森海、別林斯高晉海等組成。因北邊缺乏陸塊作為傳統意義上的界限,某些科學家不予承認。但由於這些水域在氣候方面的均一性,以及在溝通三大洋使三大洋深層和底層保持含氧的低溫環境方面有重要作用,另一些科學家認為,把這些水域合為一個整體便於研究。

海洋學家們則考慮該水體的物理特性及其中供養的同一動物區系,把它們劃為一個獨立的海域。曾有南極洋、南極海、南冰洋等多種稱呼,其北界劃定也有分歧。近期有關文獻多採用「南大洋」名稱,並以「副熱帶輻合線」為其北界。副熱帶輻合線是一條海水等溫線密集帶,幾乎連續不斷地環繞南極大陸,表層水溫12~15°C,呈現明顯的不連續性。因是水文界線,平均地理位置隨季節不同而變化於南緯38°~42°之間,故南大洋的面積也不固定,約為7700萬平方公裡,佔世界大洋總面積的22%左右。

定義:國際水文地理組織定義南極洋為以南緯60°為界的經度360°內,包圍南極洲的海洋,主要有羅斯海、別林斯高晉海、威德爾海、阿蒙森海,部分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峽以及部分紐西蘭南部的斯克蒂亞海,面積2032萬7千平方公裡,海岸線長度為17,968公裡。海洋學家對此定義仍有不少異議,澳大利亞的地圖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南的洋面都標註為南冰洋,而不是印度洋。

當下課本中,還是以七大洲四大洋為大綱

所以本文僅知識擴展,若涉及教學以及學術問題,請以所見教材為主。

相關焦點

  • 【美國孩子必學的科普主題】- 七大洲五大洋
    Hello,新的一期英語小課堂要來啦!不知道上一期的星球主題課程大家學得怎樣了?
  • 七大洲五大洋 南冰洋面積排第四
    有人在問世界七大洲五大洋是那些,七大洲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極洲;五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南冰洋,下面一起看看詳細的內容。五大洋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討論地球上佔地球面積30%的陸地,地球大部分表面被水覆蓋,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蓋,其中96%以上是海洋。1.太平洋最大海洋的是太平洋,位於美洲大陸的西部海岸線和亞洲和非洲的東部海岸線之間,北冰洋位於太平洋北部,南部是南冰洋,太平洋面積約1.556億平方公裡,海岸線總長約135663公裡,太平洋佔地球總面積的46%。
  • 七大洲五大洋英語名稱的由來--The 7 Continents and 5 Oceans
    如果你看地圖的話就會發現,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的地表主要被七大洲和五大洋瓜分了。
  • 世界四大洋七大洲
    英語啟蒙|英文分級閱讀分享 | 自然拼讀 | 新概念英語中小學各科目知識分享+記錄孩子成長點滴。。。一、七大洲四大洋地圖:二、、七大洲介紹:1、亞洲:bai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
  • B站七大洲五大洋國外劇全部「陣亡」 怎麼回事?
    B站七大洲五大洋國外劇全部「陣亡」 怎麼回事?只不過,恰逢暑期,B站的用戶大多是學生,偏年輕化,假期全靠這些國外劇來「充飢」,反應強烈也可以理解。目前, B站官微已經被「不明真相」的用戶刷屏,紛紛表示「好絕望」、「求解釋」 。按照以往經驗,B站應該不會對此事進行公開回應。所以,看不了劇的同學,還是換個心情,洗洗睡吧。
  • 七大洲,四大洋記憶有竅門
    地球上有七個大洲,它們是: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總稱。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七大洲簡介七大洲指地球陸地分成的七大陸地板塊,包括亞洲(全稱亞細亞洲)(Asia)、歐洲(全稱歐羅巴洲 )(Europe)、北美洲(全稱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全稱南亞美利加洲) (South America)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
  • 世界上有幾大洲幾大洋,這道曾經的送分題你還記得嗎?
    隨著各種知識的積累和人類活動範圍的逐漸擴大,人們逐漸認識到,大地在大範圍內不可能是平坦的,而應該是彎曲呈弧形的。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特別是1519-1521年,麥哲倫率領的一支船隊,環繞地球航行一周成功,這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 地理高考中大洲大洋基本知識您了解了嗎?
    我們的地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中的位置七大洲分別是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各大洲的輪廓以及面積的比較為了方便記憶我們總結出了一句大洲面積比較詩詞,面積從大到小依次類推: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亞:亞洲,非:非洲,北:北美洲,南:南美洲,南極:南極洲,歐:歐洲,大洋:大洋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各大洲分界線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 大洲和大洋 說課稿
    《大洲和大洋》選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本節教材是對我們生活的世界的總體描述,主要講述兩方面的內容:世界海陸分布的特點;七大洲和四大洋。其內容既鞏固了地球和地圖的知識,又對學生今後學習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本節教材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說學情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 一隻劈開七大洲四大洋的松鼠
    看過冰河世紀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裡面有一隻一直在追逐堅果的史前松鼠,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隻松鼠劈開了七大洲四大洋,致使板塊分裂,大陸分離。當然這只能作為故事來看,不能作為歷史考究。那麼七大洲四大洋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 七上2-1-大洲和大洋
    暫時就說這麼多吧,說多了容易激動,各位家長朋友也理解一下孩子們,地理第一章是最難理解的,讓孩子們把前面的作業再認真補一補,以後操點心就可以了,我們這次月考就是為了發現問題去解決,可不是要製造問題喲!我們仍然期待同學們下次周練和期中考試的成績呢!      來回顧一下本周的課程吧。一、課堂回顧
  • 《大洲和大洋》~說課稿~初中地理
    開場白:略喜歡就關注我吧一、說教材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地球和地圖》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地球的海陸分布特徵及七大洲四大洋,並為後面《海陸變遷》的學習打下基礎。【知識與技能】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特徵。
  • 我們的地球擁有7大洲和5大洋
    果不其然,文章第四段赫然出現了大標題「獨特的第五大洋」,後面接著開始解釋:「『南大洋』這個詞大約出現在本世紀初,它是世界上第五個被確定的大洋,環繞南極大陸,連通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是唯一完全環繞地球卻未被大陸分割的大洋。」
  • 第五個大洋已經存在超過了20年?
    七大洲四大洋 目前世界有幾大洲和幾大洋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七年級地理上冊期末測試題之大洲大洋
    馬上又到期末考試了,今天給大家帶來大洲大洋與板塊的考題,希望幫助到你,如果喜歡請點擊關注,不定期更新。讀大洲、大洋分布圖和部分板塊運動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從東西半球來看,全球陸地大多集中在 半球。
  • 地球正在偷偷變化,第五大洋或要形成,裂縫已超過56公裡!
    如今地球現狀是七大洲四大洋,在早期的地球它們是一整個地球板塊,因為後期地球發生板塊運動,逐漸形成現在這般模樣,可是地球並沒有停止它的運動,比如地震、火山發生,和地球的板塊運動有很大聯繫,最近科學家卻發現地球正在偷偷發生變化,七大州將要變成八大洲,四大洋將要變成五大洋,那麼這究竟是什麼情況呢?
  • 七大洲四大洋就這麼記
    想要踏遍地球上的千山和萬水,首先你要知道在地球上有多少個大洲和大洋。先看世界地圖:七大洲四大洋地球上有七個大洲,它們是: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地球上有四個大洋,它們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如何從方位上記住七大洲四大洋呢?
  • 打破常識,世界上的第五大洋:淨土的衛士、學術上的爭議
    我們學到過世界上有「亞洲、非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這七大洲,還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這四大洋」,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不斷重複,這些常識已經漸漸地深入腦海了。其實這個現實,早在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被改變了。
  • 中考地理知識點複習:大洲和大洋
    ⑴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概括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⑵分布: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⑶中國載人航天曆程:2003.10.15,楊利偉,神舟5號飛船;2005.10.12,聶海勝、費俊龍,神舟6號飛船;2008.9.25,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神舟7號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