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們把處事做人的原則,以有用沒用的標準來加以劃分。
這個原則或許我是從高考落下的,因為高考被所有人認為是人生中改變命運的時刻,被各種人要求制定高考複習計劃,把每一分鐘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就連上個廁所的時間也要安排背個詩詞或是英語單詞,而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大學時備考英語四級。
從我們一起報名完她就開始每天做計劃,也每天打卡式的完成每天的安排,每天早出晚歸的,從不參加我們集體活動,她被大部分人當作「異類」,準備了三個多月最後還是沒考過。就因為這,有的人丟了句:那麼努力有什麼用,還不是一樣考不過,不如多呼吸點新鮮空氣來得實在。當然嘲笑她的人,也沒有通過那次的考試。就在她被大家嘲笑不敢邁出門的時候,她突然跑來跟我哭訴說:我那麼努力都沒考過,是不是很沒勁兒?我想了想反問她:那你以後就不努力了嗎?她堅定地搖了搖頭「不」。
雖然這次考試差兩分沒過,可她經過這三個多月的努力,她的詞彙量進步得驚人,還有原來不敢開口跟人交流的現在口語交流特別順暢,連之前聽力常常拿10分的現在聽力基本滿分,這些變化難道不是她努力的結果嗎?什麼就說努力沒用了?從她經歷來看,我總算明白了一件事,努力的人,一直都知道自己在這努力之後得到了什麼,那些不願意努力的人,總覺得努力沒用。
畢業後我在一家晶片公司做開發,跟同事們相處久了我發現有的人在一個崗位幹了十年依舊還在那個崗位,薪資沒有漲且重要項目他總會缺席,後來我注意了他在工作中的各種表現,得出一個結論:原來每天除了上司給他安排任務時,他都是一種以交作業式的應付了事,從來不想著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這個事情有沒有第二種可能性,每天花那麼長時間做這個事情有沒有其他更省時省力的方法完成?而我每天則上班第一個到下班最後一個走的人,我不是為了迎合老闆,而是為了不想被淘汰和想找一些省時省力的工作技巧。我工作不到三年被提升為項目主管,而他還在原地踏步。
且在一次公司業務縮減時,公司下達通知會減少開支,每個部門會有人員調整或是減員情況,最後部門討論之後的結果是:他也在減員名單裡,離開的那一刻,他還在抱怨公司不念人情,不念他這十年的付出,拿了那少之可憐的補償款就這樣消失在大家的視線裡。不知他是什麼想的,而我跟他相處的那段時間裡,他給我的感覺是始終追逐著眼前的「悠閒」。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所有人都卯足了勁往前奔跑時,只有你一個人在原地踏步,那麼你很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淘汰的人。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不是覺得努力沒用才不想努力,而是因為不想努力才覺得努力沒用。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一路走過來,因為我一直相信如果高要求高標準的要求自己,當機遇來臨的時候才不會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失之交臂。現在雖說不是什麼500強企業高管,但在IT行業裡也算時站穩了腳跟,這也是我一路來不停地鞭策自己種下的果子吧!
所以相信:起點再低,困難再多,只要努力,終有一天會被命運所犒賞,不負歲月不負青春,所有的努力將會成全我們一個美好的未來。
關注我,精彩好文已準備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