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新聞周刊》10月30日報導,美國西部城市舊金山上月揭幕的一座紀念二戰「慰安婦」的雕像激怒了日本官員。舊金山的姊妹友好城市大阪政府「坐不住了」,揚言已經準備好與這座姐妹城市斷絕關係。《華盛頓郵報》評論稱,「諷刺的是,日本對『慰安婦』雕像的憤怒最終將助推此類雕像的傳播」。
據《日本時報》報導,大阪市長吉村洋文上月向他的加州舊金山市同行發出一封信函,猛烈抨擊舊金山「慰安婦」雕像的揭幕。吉村洋文指出,如果舊金山市長李孟賢不「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姐妹城市」可能會在60年後切斷她們之間的關係。這是吉村洋文迄今為止第二次就「慰安婦」雕像發出信號。早在9月,他便開始對「慰安婦」的「歷史準確性」提出質疑,「歷史學家在一些歷史事實上仍存在分歧,比如慰安婦人數、當時日本軍隊的參與程度,以及戰時的傷害程度」。
這尊雕像位於舊金山聖瑪麗廣場,它包括以首位公開講述個人經歷的韓國「慰安婦」金學順為原型的塑像,和三名中國、韓國和菲律賓 「慰安婦」少女手拉手的塑像,於上月22日正式揭幕。這是美國主要城市的第一座「慰安婦」雕像,它附帶一塊紀念碑寫道,「為13個國家裡數以萬計在二戰開始前和開始後被日軍奴役的婦女、女孩所經歷的痛苦作證」。
《新聞周刊》稱,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受害者們越來越放鬆地說出自己的心聲,人們對大約20萬名「慰安婦」的認識有所提高,要求日本為其戰爭罪行道歉的呼聲日益強烈。2011年,世界上首座紀念「慰安婦」的雕像出現在日本駐首爾大使館外。這座雕像由一位坐著的少女和一把空椅子組成,參觀者能與這位年輕的受害者並排而坐。不久,有著相同設計的雕像在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出現。
然而,追求正義的道路並不平坦。歷史學家認為,「慰安婦」問題至今仍是劃在日本和亞洲多國之間的一道公開裂痕。1993年,日本時任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曾在一份聲明中承認,這是「一項由時任軍事當局參與,嚴重傷害許多女性榮譽和尊嚴的行動」,他對受害者致以「歉意和悔恨」。2015年,日本與韓國就「慰安婦」問題籤署協議,同意向46名倖存的韓國「慰安婦」設立總額約830萬美元的補償基金。但是,日本政府至今未能正視問題,向健在的「慰安婦」公開道歉。
就在大阪政府打算「翻臉」的同時,日本駐舊金山領事館也高調反對舊金山設立紀念雕像的行動。日本駐舊金山總領事山田淳上月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說,這些雕像「是對某些沒有確鑿證據的片面解讀的延續和注視」。他認為主要問題是雕像的碑文,「頑固地把日本的例子挑出來」,「註定會成為又一個圍繞有爭議雕像的泥潭。」
有評論稱,對於極其看重自身軟實力和全球聲譽的日本來說,這些「慰安婦」雕像已成為一個大問題。但日本還是會輸掉抵制「慰安婦」雕像的鬥爭。為什麼?「慰安婦」雕像已成為一個不斷發展的趨勢的縮影。
過去6年間,為日本戰爭時期的「慰安婦」所設立的雕像出現在世界各地。據報導,在韓國有40座「慰安婦」雕像,在美國也有10座同類銅像。美國德雷克大學副教授瑪麗·麥卡錫說,這些雕像的意義在於,通過我們與這些故事中的女性的情感聯繫,幫助傳播對「慰安婦」問題的認識。
《華盛頓郵報》記者亞當·泰勒評論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日本對「慰安婦」雕像的憤怒,最終助推了此類雕像的傳播。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塞萊斯特·阿林頓說:「我的感覺是,日本政府越是緊盯這座雕像,越是提高了活動人士對其的重視度。」
《新聞周刊》記者茱莉亞·格魯姆表示,儘管日本很憤怒,但美國各地的「慰安婦」雕像仍在不斷湧現。新澤西州、維吉尼亞州和密西根州都有類似紀念物,第一大城市紐約也10月13日豎起自己的「慰安婦」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