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
意思是說,如果有兩種情況讓人選擇:一種情況是讓人躺在棺材裡試試別人棺材長度大小;另一種情況就是讓人試試別人穿過鞋的大小。你猜老輩人會選擇哪一種呢?
老輩人寧可選擇試試棺材的大小,也不試穿別人鞋的大小,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在過去農村,人死後實行的是土葬而不是現在的火葬。
古人認為人死後「入土為安」,因此無論從帝王到平常百姓,對於死來說並沒那麼諱莫如深。
比如皇帝從登基後不久就會選擇自己的墓址,然後斥巨資營造自己的陵墓。
農村老百姓當然沒有帝王那樣的財富造墓,但是會傾盡所有打造一口像樣的棺材。
老輩人一般在活著時候就為自己準備下了棺材和壽衣。比如《水滸傳》中的王婆,為了攢下棺材本,喪失廉恥,為潘金蓮和西門慶提供偷情的場地。這一點來看,其實古人對死亡比現代人看得開和灑脫。
棺材打造好了,一般都要讓人試一試棺材的大小。(注意:按照風俗來說,本人不能試棺材的長短大小,據說會折陽壽。)
讓外人試棺雖然沒有折陽壽一說,但會給試棺人心理造成陰影。
過去農村都有專門的陰陽先生,他會給你找一個和你身材差不多的人來試棺,但是你要付勞務費的。
為了節省錢,你也可以找和自己身材差不多的朋友幫忙試棺。當然試棺人通常會得到相應的好處。
比如慈禧的棺材就請了一個和她身材差不多的老宮女試棺,據說事後慈禧賞賜了她許多金銀財寶。
講真試棺人除了從心理上感到不舒服外,其實是沒有任何妨礙的。
「棺」諧音「官」,「試棺」諧音「試官」,從試棺人的心理理解就是把別人的官運搶了過來。
之所以出現試棺現象,實則是造棺木匠要收工費,主人也需要人試一試棺材的質量和大小,這就好比驗收一樣。
相比於試棺來說,一般人認為試鞋更容易些。其實錯了,古人最忌諱穿別人的鞋。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鞋」諧音「邪」,試鞋人會理解為把別人的邪氣搶了過來。搶別人的「官運」可以,但是沒有人願意搶別人的「邪氣」,因此有了不願試穿別人的鞋之說。
另外鞋是一種很隱私的東西,試穿別人的鞋會惹上麻煩。
鞋子遺留著一個人的很多隱私信息。比如鞋的主人作案留下了痕跡,你穿別人的鞋會惹上麻煩。
還有一些通姦之事,試穿別人的鞋會被當成姦夫淫婦遭人報復。
再就是,在古代女人的腳不能隨便摸,腳等同於女人的隱私部位。(俗語云:男人不能摸頭,女人不能摸腳)
鞋子穿在腳上,因此「鞋」和「腳」有同等的意義,古代女人的定情物,有時候是一雙繡花鞋。
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男人和女人的鞋子都帶有大量的細菌。試棺材不會染上病,試鞋就會染上腳氣等一些疾病。
從上面可以看出,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其實還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最後一句話:大家可能看過太多的香港殭屍片,電影中有許多躺在棺材裡的鏡頭,其實在拍電影時,製片方都會請陰陽先生做法趨利避害。
文/秉燭讀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