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成語是其精粹之一,用最簡單最凝練的語言給我們講一個小故事,讓我們明白一個做人做事的道理。
安親老師每期用幾分鐘講解一個成語,以及一個相關的歷史故事。讓孩子在家豐富其文化知識,出口成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節目,
一起聽安親老師的精彩領讀吧
知識擴展
【漢字】半途而廢
【拼音】bàn tú ér fèi
【基本釋義】比喻事情沒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終。半途而廢,中國古代典故之一,出自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近義詞】前功盡棄、功虧一簣、功敗垂成、打退堂鼓
【反義詞】堅持不懈、堅持到底、大功告成、持之以恆
【造句】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廢,不然什麼事都不會成功。
成語故事典故
東漢時,河南郡有一位賢慧的女子,人們都不知她叫什麼名字,只知道她是樂羊子的妻子。
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施捨來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去撿別人失去的樂西。這樣會玷汙品行的。」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後到遠方去求學了。
一年以後,樂羊子回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什麼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很想家,沒有其他緣故。」妻子聽完,拿起一把刀走到了織布機前說:「這臺織布機織的布是蠶絲組成的,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
妻子接著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麼兩樣呢?」
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深深感動,於是又去完成學業,一連七年都沒有回過家。
所以半途而廢的意思是,半路上停下來不再前進。比喻做事有始無終。
如果您想更多了解貝爾安親,點擊「閱讀原文」諮詢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