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睥睨星球 讀懂本星球
作者▏睥睨星球
出品▏本星君
最近幾年,成都成了網紅城市。
網絡可以跨越地理障礙,這讓成都克服了先天弱勢——大山阻擋了四川盆地對外交通。
到2018年,四川的鐵路運營裡程也才4400公裡,人均鐵路裡程約5釐米,幾乎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春運期間的成都東站,冷颼颼的冬天這裡是最熱鬧的
高鐵更是四川軟肋。到2017年底之前,四川的動車系統都還沒有接入全國高速鐵路網高鐵網,僅僅是省內自己玩兒的「區域網」。
截止2018年,全國高鐵運營裡程超過1000公裡的省區有11個,而四川高鐵裡程僅為700多公裡。被許多人認為同樣交通不便的雲南和貴州都比四川多。廣西更是突破1751公裡。
四川人至今飽受蜀道難之苦,四川許多地方也常常被貼上偏遠的標籤。什麼「盆地意識」、「小富即安」、「悠然自滿」,時不時用來形容四川人。
實際上,數千年之前的四川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僅不算閉塞偏遠,反而一度是通江達海、四通八達的地方,也是華夏文明對外經貿文化交往最頻繁最暢通的地區之一。
1.處於內陸的古蜀文明,卻聯通著海洋和異域
先秦時代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中比較神秘的一部分。
古蜀文明自遠古時期在四川地區興起,直到戰國時期秦軍滅亡古蜀國。
之所以很神秘,是因為古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時《華陽國志》中才記載了關於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但古蜀文明卻有比文字記載更有力的證據,這就是大量出土文物。其中的三星堆出土文物驚豔世界,這些年也成了網紅文物。
之所以說三星堆出土文物驚豔世界,是因為其風格與同時期的商朝、周朝的文物差別太大,以至於一度還有神秘主義者宣稱三星堆文明與外星人有關。
事實上,三星堆文明倒不是和外星人有關,但卻與中南半島、南亞,甚至中亞、西亞文明相互交流、互通互利。古蜀文明也因此成為兼收並蓄、大氣開放的文明。
▲中南半島、南亞、西域是古蜀國的重要對外交往地區
古蜀國文物中那些不同於中原地區當時風格的文物,卻有著濃鬱的異域風情。
四川的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中出土了大量來自於南亞次大陸地區的海貝、象牙,成都平原及周邊地區出現的來自於西亞南亞的琉璃珠等串珠類飾品。這些都說明早在商周時代古蜀國已經與西亞、南亞等地有充分的貿易往來。
古蜀國各個遺址中還出土的大量蘊含西亞、中亞的文化因素的青銅雕塑像和各類金器。
例如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有用權杖來標誌神權和王權的傳統。三星堆出土的國寶級文物金杖,也是古蜀國最高統治者所用的權杖。而商周時期的中原地區,統治者更習慣用青銅鼎象徵權力。
▲這是古蜀國最高統治者權杖上的花紋,與同期中原文化有較大區別
西亞很早就形成了鑄造全身人頭青銅雕像的傳統,印度河文明也出現了公元前2000多年的青銅人物雕像。而在中原地區青銅更多使用於鑄造爐鼎器具,極少有用青銅鑄造人像或者面具的。但三星堆卻出土了大量青銅人像和面具。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青銅人面面具
商周時代的中原文化中,黃金製品居於十分次要的地位,基本為裝飾品。而古蜀文明卻崇拜黃金,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金沙遺址等發現的如此眾多的精美黃金製品,與中亞的黃金崇拜頗有相似。
▲阿富汗出土的金冠(上)與四川金沙遺址的金箔(下)產生於相近的歷史時期
西亞藝術中許多雕像都以金箔覆蓋。埃及和邁錫尼文化中都有給死者覆蓋黃金面罩的傳統,這面罩非常類似於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金箔面罩。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金箔面罩
古蜀國的文明元素也傳播到古代東南亞地區。如農作物中的粟米種植,喪葬中的崖葬、船棺葬、石棺葬等等。
古蜀國也向外輸出不少商品。蜀布、邛竹杖、蜀錦早在先秦時代就在中亞、西亞流行開來。
2.早於北方絲綢之路的國際貿易大通道
古蜀國地處偏遠的西南地區,蜀國的商人又是怎麼把商品販賣到西域去的呢?
北方絲綢之路要等到幾百年後的漢武帝時期才開闢出來。中原地區不是陷入戰國的紛爭,就是陷入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貿易交通環境十分糟糕。
而古蜀國與南亞、西亞的貿易活動早於北方絲綢之路的開創。因為古代的四川人開創了一條比北方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更古老的貿易通道,這就是南方絲綢之路。
▲從古蜀國通往印度的貿易通道
南方絲綢之路有西路、中路、東路三條。
西路經雅安、西昌、會理,渡金沙江到雲南楚雄西折至保山、瑞麗。然後出緬甸八莫,越過親敦江和那加山脈,繼續沿著布拉馬普特拉河谷再抵達印度平原。
▲南方絲綢之路西線部分
現在的108國道在四川境內就是沿著這條古道修建的。
中路在今四川境內的路線和西路相同,但到了雲南,則從禮社江、元江,利用紅河行船至越南北部。
東路則經樂山、宜賓到昭通、曲靖後行經昆明。出昆明渡南盤江,經過文山出雲南東南,入越南河江、宣光,抵達河內。
▲南方絲綢之路東線部分
古蜀國開明王朝王子安陽王,在被秦國滅亡之後,曾利用這些川滇通道,率領數萬軍民逃到交趾(現在的越南北部),在古螺城(今越南河內東英縣)建立蜀朝。
▲古蜀王子安陽王遷徙到中南半島的示意圖。由於是逃難,路途與貿易通道略有不同
這個位於今越南卻以蜀為國號的王朝,持續了一百三十年。作為越南最初的國家王朝之一寫入國家歷史。
▲現在的越南仍然豎有蜀王子安陽王的雕像
除了往中南半島外,四川的貿易還做到了阿富汗。漢朝的史書記載,當出使西域的張騫剛剛來到現在的阿富汗時,就看到了西域已經有大量四川生產的布匹絲綢和邛竹杖。
張騫本來以為自己是聯通中華文化和中亞、西亞的第一人。後世的史書也記載,陸上絲綢之路是指漢武帝時候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為起點,經今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的陸上通道。
張騫沒想到,自己剛剛出國就看到滿眼的Madein China(中國製造)產品。
▲張騫出使西域圖
張騫很不服氣,還專門問接待他的西域人,這些中國四川的產品從哪兒來的。當地人很爽快的回答,就是從咱們南邊的印度買來的,在印度有很多四川商人在做生意呢。
西域人說的這條路,就是從古蜀國出雲南到西亞的交通路線。
這條線路經南方絲綢之路到印度後,沿巴基斯坦抵達中亞,再由中亞到西亞。這條線路最長,途經國家最多。可以說是古代亞洲的遠程國際交通線。
這些線路連接著古蜀國和中南半島、南亞、西亞、中亞,而且都是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開通。
由於古蜀國的絲綢產品大量出口到印度南亞和中南半島等地,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歡迎,因此那些地方的人也通過絲綢了解到以古蜀文明為代表的中華文明。
梵文裡Cinapatta一詞是指成捆的絲綢,最早就是指成都絲的意思,Cina就是成都的對音。更有學者認為,支那名稱正是對古蜀國所在地成都的對音。
3.想在對外貿易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四川
從漢朝開始的1500多年裡,橫貫歐亞的陸路交通幹線「絲綢之路」是中國陸地對外開放的主幹線。
一般都將長安作為中國開展絲綢之路貿易的起點。但是,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並不盛產絲綢。長安與西域和亞歐各國貿易的絲綢都來自於中國其他地區,而四川就是北方絲綢之路主要商品絲綢製品的重要供給地。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四川,絲綢之路可能會改另外一個名字。
南北朝時期,當戰亂使河西走廊交通受阻、從長安出發的北方絲綢之路中斷之時,另外一條直接從成都出發往西北方向的貿易通道被開放出來。
這條路以成都為起點,經都江堰、茂縣沿岷江河谷到松潘城、若爾蓋草原進入甘南,過同仁再到青海湖畔吐渾國的都城伏俟城然後轉入西域,到鄯善、且末,形成了名叫「河南道」的商貿交流通道,使中國內地與西北各政權及亞歐各國的貿易持續進行。
歷史老師會建議,打算窮遊騎行318國道的文青,可以考慮這條線路。
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和海上貿易的興起,加之中國區域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四川在全國的對外貿易中地位逐漸下降。西北、西南地區民族關係的變化也使曾經的貿易通道難現昔日繁華。
元代以後,四川多次遭受戰亂的破壞,特別是明末清初的戰亂使四川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人口大幅減少,經濟衰落。明朝後期和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也使四川愈加閉塞。
最近40年來四川和全省其他地方一樣,加大了對外開放。但四川對外開放的程度,無論從貿易總量、人員交流和便捷程度來講,都與四川的人口規模、戰略地位不夠匹配。
▲成都機場出入境人數位列第四
但蜀道再難,也擋不住四川人翻過高山、漂洋過海闖世界的心。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讀懂本星球】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網紅城市成都,2000多年前如何翻山越嶺看世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