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官渡區、空港經濟區舉行慶祝2020年教師節暨通報表揚先進典型會議,通報表揚2019學年教育教學工作成績突出的33個教育工作先進集體、10名從教30年功勳教師、65名師德標兵、95名先進教育工作者、173名優秀教師,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推動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昆明城市新中心、綜合樞紐重要承載區、開放發展引領區築牢人才支撐。
近年來,官渡區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逐年加大財政投入,2019年達13.14億元,居民生支出首位;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人數連續四年相當於全市其他三個主城區總和,新建、改擴建學校、幼兒園40餘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360餘所,實現每平方公裡3所校(園),布點均衡、資源豐富;引進西南大學、南開大學、上海師範大學、雲大附中、師大附中等全國、全省知名學校開展合作辦學,引進數量居全市之首,優質資源快速增加;引進名師66名、名校長17名,培養校(園)長、骨幹教師、班主任等教育人才2500餘名,推動教育質量逐步提高,高考一本率連年大幅提升,今年再創新高,達42.29%,超全市13.16個百分點;2020年專項招聘教師佔全市總量的44.8%,居全市第一。
教育是城市發展的新動能,城市的發展根本在人的發展,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和創新。下一步,官渡區將圍繞「昆明城市新中心、綜合樞紐重要承載區、開放發展引領區」三大功能定位和教育「在全省爭第一」的目標,奮勇爭先創一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持續打牢「教育強區」基礎,增強城市內在創新力、輻射力和生命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群眾,構建與「三大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人才支撐體系,持續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重均衡、補短板,著力推動教育公平。持續改善辦學條件,提速五甲塘、螺螄灣等片區16所學校項目建設,注重資源向薄弱學校、薄弱片區傾斜,抓好校舍排危修繕及提升改造,縮小新建與老舊校園之間的差距。全面提升教育普惠水平,將教育設施配建納入規劃和土地出讓條件,連片開發的項目一併考慮引入優質教育資源辦學,嚴格落實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辦園等舉措,增加教育資源總量,擴大普惠性供給,切實解決好「學有所育」難題。均衡配置資源,深化名校辦分校、名園帶弱園等模式,提高優質學校佔比;統籌調配師資力量,促進區域間的合理流動;加快實現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構建公辦對民辦幫扶格局,實現資源共享、整體提升。
——重質量、塑品牌,擴大優質資源覆蓋。深入實施「三名工程」,繼續做好「引」「建」「培」「領」文章,發揮名校名園輻射引領作用,帶動周邊一批學校整體提質;做好引進名校的全方位服務,落實各項政策保障,確保引進學校儘快適應、儘快成長,讓優秀教育人才願意來、留得住。發揮高中階段學校在全市最多的優勢,推進普通高中特色發展,鼓勵優質高中學校擴大辦學規模,確保區一中晉升為雲南省一級一等完全中學,努力滿足群眾對高中階段優質教育的需求。更加關注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加大與先進發達地區教育科研信息合作交流力度,加強優質化、多樣化、特色化的教育供給,積極以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滿足群眾「學有優教」的美好期盼。
——重改革、強引領,更好服務全區發展。建立完善依法治教制度體系,創新監管服務方式,提供優質服務、創造良好條件,發揮學校辦學主體作用,積極實行義務教育教師「區管校聘」,賦予學校充分自主權,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係。堅持開放辦教育,依託自貿試驗區建設,積極先行先試,探索國際合作,支持國際教育培訓品牌落戶,有力匯聚優質資源,提升教育競爭力和吸引力。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主動融入自貿試驗區瀾湄職業教育基地建設,加強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重點圍繞服務貿易、大數據、大健康、文化創意、高端製造等,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教融合,培養更多技術技能人才。
雲南網記者 茶志福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