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大學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大學之謂:培養大寫的人
——深圳大學2020年教師節大會講話
劉洪一
今年的教師節有特別的意義,一是經受了新冠肺炎的考驗,全校師生終於返校上課了;二是深圳經濟特區創建40周年,深圳邁入先行示範區建設歷史新階段。在此,我代表學校向全校教職員工致以崇高敬意和節日問候!
37歲深大:特區奮鬥史的一個縮影
疫情期間,學校許多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籌劃多年的校史館就要同大家見面了!深大建校37年,時間不長,但閱歷豐富,以致反覆討論才作出了三個時期的斷代劃分,即「篳路藍縷,創校啟航」的創校時期、「腳踏實地,立校固本」的立校時期、「自強不息,建設一流」的強校時期。37年的學校歷史幾乎完整地契合了深圳特區的發展史,其間既有「賣掉褲子也要辦好深圳大學」的艱辛創業,也有乘小平南巡講話東風用25年走完內地大學50年曆程,還有創造深大速度,實現文化引領、內涵發展的創新轉型,而今又以特區建立40周年和國家「雙區」建設為新起點,開啟創建世界一流創新型大學的新徵程。可以說,深圳大學從創校到成長,無論順境逆境,始終與特區發展血脈相連,37年深大史是深圳特區40年艱苦卓絕奮鬥史的一個縮影,30萬深大人沒有辜負小平「一定要辦好深圳大學」的殷殷重託。
1984年1月,春季破土秋季開學。小平說「深圳速度」。回到北京,小平同志又叮囑深圳來客:「你們一定要辦好深圳大學」。
嫡長子:歷史的天然的特區精神傳承者
校史館裡有一份發黃的文獻,是教育部對廣東省人民政府申請設立深圳大學的批覆(教計字079號),時間定格在1983年5月10日。這是深圳大學的出生證,深圳高等教育的嫡長子就這樣誕生在一個經濟拮据、市領導「任性」賣掉褲子也要辦學的新興城市,誕生在一片荒蕪的海灘,和一個前景並不明晰的歷史節點。
生命有基因遺傳,大學有文化血脈。作為特區高等教育的嫡長子,深圳大學始終與特區改革開放的恢弘進程同頻共振,時空兩維的歷史邏輯不僅規定了深圳大學作為特區高等教育嫡長子的天然身份和集體人格,也從基因底層註定了深圳大學必然成為特區精神的文化傳承者。
所以,嫡長子之「嫡」講的不是宗法血統,而是精神血脈——它的核心是改革創新。40年過去,小漁村變成大都市,荒蕪海灘變成美麗校園,所謂改革進入深水區,本質上是進入了利益與人性疊加的漩渦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教育進步巨大,但積水很深。多年前我曾提出中國高校存在嚴重的「五化」問題,即急功近利的功利化、虛火旺盛的空殼化、自娛自樂的遊戲化、缺乏整體設計的碎片化、把教育當成比賽的競技化;2017年《深圳大學文化創新發展綱要》大力倡導「頂天立地育人」的大學學術文化;近年來國家強力推進「破五唯」——破除唯論文、唯學歷、唯職稱、唯帽子、唯獎項,目的就是要革除積弊,回歸教育宗旨,提升大學服務國家的真本事。方向早已明確,在新標準與舊桎梏的糾纏中,深圳大學只要拿出破中立、立中破的勇氣,不僅困局能夠迎刃而解,而且完全能夠在中國大學的前行序列中找到真正排頭兵的位置。
深圳大學文化創新發展綱要
嫡長子之「長」講的自然是長子的擔當。1983年1月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提交創建深圳大學的報告申明:創建深圳大學的首要目的就是「為經濟特區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級人才」。37年來,我們為特區和國家培養了30餘萬各類創新創業人才,校友中許多響亮的名字和他們的奮鬥故事已經成為特區創業史乃至改革開放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深圳投入全市半壁財政創辦深大,37年來,深大校友不僅為這座城市貢獻了巨量稅收和就業,更重要的是貢獻了一批足以屹立百年的民族品牌,向世人展示了民族脊梁的家國情懷。時至今日,深大仍然承擔著深圳市2/3以上本科生和50%以上研究生的培養任務,未來他們勢必成為「雙區」建設的生力軍和主力軍,我想這就是長子擔當最重要的意義。從深圳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看,幾乎所有本土高校的創始團隊、核心成員都來自深大,說句大實話:深圳大學對深圳高等教育的意義是全局性的。
嫡長子之「子」的含義顯然是承繼家業。深大的「家業」來自改革開放,來自特區,來自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作為教育工作者,今天的內外環境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極端重要。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初心,不能忘記深大的精神血脈,都要居安思危、腳踏實地,永葆創業本色,不做紈絝子弟,不做敗家子。這是特區高等教育「嫡長子」的本分使命,也是大學之道的根本。
大學之謂:培養大寫的人
何謂大學?有「大樓」之謂、「大師」之謂、「大學問」之謂,等等。我以為皆不盡然,大樓、大師、大學問固然重要,但在教育的邏輯秩序裡,大樓、大師、大學問都還只是教育的邏輯工具,不是教育的邏輯目標。教育的邏輯目標指向人,不是物。不能把工具當目標,把過程當結果。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終極目標在於培養人,大學之謂在於培養大寫的人。
「大寫的人」是對崇高人格的形象表述,包含了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無私無畏、奉獻社會等內涵,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君子」相通,與「小人」相對。《論語》有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西方精神分析學家卡倫·霍妮上世紀前葉出版《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指出現時代社會條件下現代人普遍存有一種病態心理和變態神經症人格。無論是善惡本原的當代激化還是社會急遽轉型下的人性變異、心理扭曲、思維偏斜,都到了人必須挺直脊梁,必須捍衛理性與善的原則,必須捍衛人類尊嚴的時候了!
古希臘智者普羅泰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是講人在萬物中的價值和地位;順著這話我們可以說:「教師是人的尺度」,因為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要培養大寫的人,教師首先要大寫,教師不是一般的社會職業,《禮記》所謂「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就是說對「人師」要有特別的要求。同樣,大學在社會組織中也不是一般機構,大學是人類知識、先進文化、文明進步的策源地、發動機和助推器,是為國家培養「大寫的人」的搖籃聖地——在這裡,每個人的能力有高低、貢獻有大小,但只要堂堂正正,只要對國家有益、對社會無害,他的「人」字就是大寫的。這也正是為什麼在「五唯」當道、數據GDP甚囂塵上的時代,我們率先提出「建設有靈魂的大學」,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立校之本的根源所在。
校史館因為空間所限,只收錄了部分優秀教師和校友,勾勒了深大37年的歷史輪廓,大家可以抽空去看看,提提完善的意見。當然,「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克羅齊語),最重要的歷史在當下,也在未來,靠大家共同去書寫,靠全體深大人一代一代地把「人」字寫得更大、更好。
更多精彩:
央媒專訪!深圳市委書記重磅解讀深圳發展新格局!
深圳市委書記、市長會見!國家又一大禮包兌現!
吳思康:經濟逆勢增長 深圳主動作為展實力顯信心
李希馬興瑞到深圳調研
深圳「飛地」模式「飛」入《新聞聯播》!
國務院宣布!深圳160平方公裡高新區又迎來重磅利好!
深圳「超級校園」驚豔亮相
非常時期,深圳書記和市長緊急調研,釋放4個新信號!
鵬城政事 | 央媒重磅點名深圳+東莞+惠陽+…建6279平方公裡「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
新華社:「新基建」在深圳率先火起來!
創造適合新經濟發展的環境——訪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
「大深圳」來了!4萬億的牽手,明年深莞惠半小時互通
鵬城政事 | 深圳宣布:45個重磅利好!大灣區+示範區建設將全面爆發!
鵬城政事 | 武大深圳校區不得不終止!深圳將通過自主創辦新高校加快高等教育發展
深圳市委書記最新調研,一個4000億的產業即將爆發!
鵬城政事 | 深圳市委書記重磅解讀!2020深圳發展的方向和重心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