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考察廣州超算中心。廣州日報記者 高鶴濤 攝 (資料圖片)
廣州日報訊 (記者徐靜 通訊員蔡珊珊)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獲悉,中山大學與廣州市9月6日籤署廣州超算中心委託管理協議書,廣州市正式將廣州超級計算中心移交中山大學管理。據介紹,移交管理後,廣州超算中心原有產權不變,成本和收入將由中大負責。中大校方表示,要建立新的管理運行機制,並與該校「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和「大數據科學中心」實現一體化運行。
建新運行管理機制
廣州超算中心2013年授牌,位於中山大學大學城校區。2013年安裝運營後,一直是廣州市運營和管理。
中山大學表示,接管廣州超算中心後,該校將圍繞建設世界一流學科、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目標,將學校的人才、科技、學科等優勢與廣州超算中心的建設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在進一步提升「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使用效益的同時,促進學校學科的整體發展。
未來,中大將建立一個以「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為依託,涵蓋高層次人才培養、軟體技術研發和支撐、面向產業和科研的高水平應用服務「三位一體」的新的管理運行機制。廣州超算中心將與學校新組建的「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和「大數據科學中心」實現一體化運行,互相支撐、共同發展。同時,中大還將圍繞超算的行業應用和科研方向組建一支高水平的技術團隊,支撐廣州超算中心的應用推廣和服務拓展。
五次蟬聯世界最快
廣州超級計算中心依託「天河二號」級計算機系統搭建,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國防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共同建設,於2013年11月由國家科技部正式授牌,總投資超過25億元人民幣,是廣州市重點建設的科技一號工程。
2015年7月,在德國舉行的國際超級計算機大會上發布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最新榜單,「天河二號」以每秒33.86千萬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第五次蟬聯冠軍。
「天河二號」已應用於生物醫藥、新材料、工程設計與仿真分析、天氣預報、智慧城市、電子商務、雲計算與大數據、數字媒體和動漫設計等多個領域,還將廣泛應用於大科學、大工程、信息化等領域,為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天河二號」逐步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宇宙、經濟學以及大型基因組組裝、基因測序、汙染治理等一系列事關國計民生的大科學、大工程中「大顯身手」。此外,「天河二」還為國外研究機構提供高性能計算服務。
國家級超級計算中心是指運算速度在1千萬億次/秒以上的計算中心,目前,中國已有5家國家級超級計算中心,它們是:天津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深圳國家超級計算中心、長沙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濟南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廣州國家超級計算中心。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