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慌了,娛樂圈《限薪令》動了誰的奶酪
眾所周知,在娛樂圈裡,不說站在頂峰的超級明星,即便是身處十八線的小演員,他們的薪資絕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收入的好幾十倍,客觀點來說,那些流量明星更是隨便一部劇的片酬都在幾千萬上億的數額,這是我們普通人一輩子甚至幾輩子都賺不到這麼多!
在普通人眼裡,明星是一個高薪酬、高曝光的職業。誰不想被曝光在鎂光燈下成為萬眾矚目的璀璨明星呢?
從早前是各種各樣的草根選秀節目,到如今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明星真人秀,高曝光的背後,讓明星成為了社會各階層所關注並嚮往的職業之一。這樣也難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加選秀。因為一旦成功了,所獲得的遠遠比付出的多。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在目前這個特殊時期,我們的白衣天使在前線浴血奮戰,而我們的大多數明星在幹甚嗎?
某些明星跑到日本去吃吃了,現在看日本也淪陷了,又回來了?
另一位明星,在我國病情最嚴重的時候飛往思密達,而現在思密達的疫情蔓延的非常快,形式越來越嚴峻,而在我們中國很多地區已經好幾天零增長,疫情一直往好的方向發展,這個時候反倒回國了。國家提倡呆在家少出門,而他作為公眾人物,還飛來飛去,再進一步說,他從思密達回來後會不會自行遵守自我隔離14天?
為什麼廣電總局會在這個時間決定實施這一輪「限薪令」?您品,您再品,您細品?
明星們的薪酬不斷高漲,似乎是我們的文化娛樂事業高度發展,電視電影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可是為什麼投資方投了那麼多的錢在電影電視的製作上,可電影電視播出上映時,大家仍然覺得是五毛特效?為什麼中國的電影成本並不比國外低,可總是拍不出國外大片的感覺呢,原因就是大部分的錢都拿去給演員付片酬了,剩下來的那麼錢夠幹嘛的?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爛片。
早在2019年4月19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就發布了「限薪令」,其中,規定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
該政策的發布,引起了許多網友的拍手叫好。不過,很快該政策隨著大眾視線的轉移就不了了之了。
近期隨著李蘭娟等院士的呼籲,她說:
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給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希望媒體、教育部門、全社會能夠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教育我們的孩子要崇尚科學,要尊重科學家,要努力成為科學家。」
2.0版本的「限薪令」,也就在萬眾期待的情況下出臺了。不過,該「限薪令」要求演員的最高片酬不超過5000萬元,綜藝明星的工資總額不能超過80萬元。
「限薪令」的出臺,確實是動了某些明星的利益和奶酪,他們出來反抗,恰恰是他們心中的恐懼和他們自己的虛偽。 害怕被淘汰是一種極其愚蠢的行為,當你有時間喊罷工時,最好提高自己。 事實上,不要說某一個演員罷工,即使幾十萬演員罷工也不會影響人民的衣食住行,不會影響農作物的收穫,更不會影響企業的生產和正常經營。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把這些所謂的明星會趕著去武漢打疫,治病救人,國家會在合理分配他們的工資後把節省的資金投入科研項目。沒有所謂的天價,追星族的成員只會逐漸衰落,年輕人會更加科學地崇拜白衣天使,社會氛圍會逐漸改善。
捫心自問,為了演藝事業,演員沒錢就是不能出影視劇。 最近流行的電視劇《安家》的男主羅晉說要演「徐姑姑」:有戲拍就不錯了。 現實是,有許多的演員根本不會演戲。 整個演藝市場不僅僅是需求,對於「罷工」演員來說,你不開工自然還有其他演員。
在每次國家有危機時,往往第一時間衝鋒陷陣的是那些薪酬不高的科研人員、醫護人員和軍事人員。明星們花上幾千萬買豪宅是一種正常,而對國家有貢獻的袁隆平先生,買一部新手機,卻遭人身攻擊。明星逛個街,都能上熱搜,而對國家貢獻累累的科研人員逝世,卻無人問津。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在關鍵時刻,一些明星卻沒有做到帶頭示範的作用,拿著豐厚的高片酬,卻德不配位。不應該限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