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太空遇詭異敲擊聲 網傳航天史十大未解之謎

2020-12-20 沃遊網

楊利偉太空遇詭異敲擊聲,網傳航天史十大未解之謎。「飛天」其實一點也不好玩,可以說是身、心、靈的巨大煎熬,身:除了身體遭受的極限挑戰,還要忍受孤獨,寂寞,恐懼,還有各種不可知的詭異事件——沒錯,真的有詭異事件,比如有敲擊飛船的聲音……

航天員是用等量的鑽石堆起來的

1998年1月,經過預選、初選、複選和覆審四個階段的嚴格選拔,我們這12名預備航天員正式入住坐落於北京西北部的航天城。

其實,這是中國第二次航天員選拔。1970年夏,中國準備從約1000多名飛行員中選拔航天員,其中許多都是當時的戰鬥英雄。那時就差最後階段的工作了,但是因為技術、經濟等原因,載人飛船的工作暫時中止,航天員的選拔也戛然而止。

航天城裡那座紅色的兩層小樓就是神秘的航天員公寓。平時有士兵把守,即便是航天城內部的科研人員也不得進入。我們周一至周五必須住在這裡,與外界隔絕,不能離開。從此,我們便一同「隱居」起來,成了最神秘、最難以接近、最不「自由」的人。

中國酒泉航天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員公寓

除了要求我們嚴格遵守部隊條令條例和紀律之外,航天員的生活是由服從最細緻的管理、遵守最嚴格的紀律開始的。《航天員管理暫行規定》就有這樣一些對常人來說幾乎不盡情理的「五不準」:不準在外就餐;節假日不準私自外出;不準與不明身份的人接觸;不準暴露自己的身份;不準抽菸喝酒等等。

航天員的飲食規定也非常多,一日三餐都由營養工程師制定食譜,食物還要留樣保存。採購食品要到專供商店,購買蔬菜要到京郊的綠色蔬菜基地,絕對不能像常人那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當然沒有人每天盯著你吃飯,但是否遵照了營養師的配餐要求,在體檢時就能發現。基本上,我們三個月一次小體檢,一年一次大體檢。體檢發現情況不對了就會找你談。

我們平時一日三餐吃的大多是家常菜,沒有鮑翅之類的東西,食譜很平常,只是搭配更講究。我一直喜歡吃肉,但按要求必須要改,我就儘量忍著,讓自己少吃肉,多吃菜。

生活管理是全封閉的。平時我們進出航天員公寓都要拿交鑰匙,登記出入時間。雖然家就在同一個大院裡,但不能回家,必須回宿舍,大家都很自覺。如果你跑到外邊,無意中感染個什麼病回來,不僅你的職業生涯斷送了,而且還成了危害大家的千古罪人。

國家為了選拔一名航天員可以說是費盡心機,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勝數。如果說戰鬥機飛行員是用等量黃金堆起來的,那麼航天員就是用等量的鑽石堆起來的。

2003年「非典」時期,我們進行著全封閉的訓練,並迎來了首飛航天員的選拔。就在公布首飛航天員前夕的9月30日,中央電視臺《面對面》欄目的王志採訪了我。那時,防「非典」還沒有結束,要求我接受採訪最好穿著防護服,可穿著它上鏡效果又很不好,我和王志就都沒有穿。

結果,為了保證我的安全,工作人員就用幾個大電扇,一直對著王志吹,讓他處於下風口。這樣,他那邊的氣息就流通不到我這邊來。王志就這樣一直頂著風採訪我。那個採訪場面對我來說很新鮮,估計王志也是第一次在人造大風中採訪,我很感動。

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飛船的火箭尾部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幾百噸高能燃料開始燃燒,八臺發動機同時噴出熾熱的火焰,高溫高速的氣體,幾秒鐘就把發射臺下的上千噸水化為蒸汽。火箭和飛船總重達到487噸,當推力讓這個龐然大物升起時,大漠顫抖,天空轟鳴。

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火箭起飛了。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得像一塊鐵。因為很快就有動作要做,所以全神貫注,眼睛一動不動地看著儀錶板,手裡拿著操作盒。開始時飛船非常平穩,緩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電梯還平穩,遠不像訓練中想像的壓力那麼大,全身緊繃的肌肉漸漸放鬆下來。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了有壓力在漸漸增加。因為這種負荷我們訓練時承受過,曲線變化甚至比訓練時還小些,我的身體感受還挺好。可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裡的高度時,意外出現了,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共振!

人體對10赫茲以下的低頻振動非常敏感,它會讓人的內臟產生共振。而且這個新的振動疊加在大約6G的一個負荷上,變得十分可怕。

共振是以曲線形式變化的,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覺得自己快不行了。

當時,我的腦子很清醒。共振持續了26秒後,慢慢減輕。當從那種難受的狀態解脫出來之後,一切不適都不見了,我感覺到從沒有過的輕鬆和舒服,如釋千鈞重負,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覺得這個過程很耐人尋味。但在痛苦的極點,就在剛才短短一剎那,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飛行回來後我詳細描述了這個難受的過程。經過研究,我們的工作人員了解到,飛船的共振主要來自火箭的振動。之後改進了技術工藝,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神舟六號飛行時得到了改善,在神七飛行中航天員幾乎感覺不到振動。

回到地面後,我看到了升空時傳到地面大廳的錄像——畫面是定格的,其中的我一動不動,甚至眼睛也不眨,地面的工作人員誰也不敢吱聲,都擔心我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故。

3分20秒,在整流罩打開後,外面的光線透過舷窗一下子照進來,陽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飛船此後的飛行非常順利。近10分鐘時,最後一級火箭跟飛船分離,飛船沒有推力了,身體感覺猛地往上一提,我意識到已經處在微重力環境了。

這時,被束縛帶固定在座椅上的我,突然感覺離開了座椅,不貼著它了。我注意到飛船裡的灰塵「噗」的一下,全起來了。只見所有的束縛帶,在飛船裡用來固定物體的繩子,全都豎了起來,微微搖動,頗有韻律感。就像湖水中的水草一樣,在水中蓬勃生長,舞動著生命的活力。

我已真正進入茫茫太空——

在太空中吃飯、睡覺、刷牙、洗臉……

太空飛行,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有著不同尋常的體驗。

我在太空吃了三頓飯。航天食品可以根據航天員個人口味搭配,像我喜歡吃辣,喜歡吃水煮魚,就給我準備一些辣味食品。據調查,航天員最喜愛的食品就是榨菜。

因臨近中秋,帶上去的月餅較多。在船艙裡,我把特製的小月餅扔起來,讓它漂浮著,然後過去一口吞掉。我還把餅乾一個個排列起來,之後按順序逐個吃掉。

楊利偉太空食用椰蓉月餅

刷牙、洗臉還比較好辦,漱口就用一口一塊的消毒口香糖,塞嘴裡嚼5分鐘就行了;洗臉就用臉巾包,就是用一塊浸有消毒護理液的溼毛巾擦臉。但上廁所比較麻煩,由於上天前採取灌腸、吃低殘渣食品等措施,我兩三天都不會有「大事」。小便的解決方案有兩個,一個是類似於「尿不溼」的東西,還有一個是類似醫院的導尿系統。

人在太空的失重條件下睡覺不受姿勢限制,可以躺著、坐著,也可以站著,甚至還可以倒立著睡覺!因為那裡沒有上下之分,也沒有依託可依,只能在飄動中睡覺。但睡前一定要固定住自己,否則睡著後,會在艙內飄來飄去。睡眠時,一定要將雙手束在胸前,以免無意中碰著儀器設備的開關。在失重狀態下,人睡著了偶爾會產生頭和四肢、軀體分離的感覺。有資料說,國外曾有航天員在睡意朦朧間,把自己的手臂當成了向自己飄來的怪物,嚇出一身冷汗來。

雖然程序設定我有6小時的休息時間,可我只睡了半個多小時,實在捨不得睡。因為在太空的時間實在太寶貴了。

事實證明,我在太空所有的經歷都有它的價值。在返回地面後,在一年多時間裡,我回答了科研人員的幾百個問題,涉及載人航天工程的方方面面。後來,神舟六號比神舟五號有了180多項改進。比如說我落地時麥克風把我的嘴磕了一個口子,流血不止,就因為麥克風的造型有個稜,改進後它變小變平了,外加一層海綿,確保下次航天員不會再受傷。

至今無法解釋的怪現象:神秘的敲擊聲

飛船出了測控區,進入了短暫的夜晚。我突然發現窗外特別亮,而且那亮光神秘地一閃而過。

我大吃一驚,忙順著舷窗向外尋找,可閃光卻消失了。我迅速回到儀錶板前,翻開各種數據,檢查飛船的各個系統,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當飛船飛到陰影區的時候(相當於黑夜),我早早地在舷窗邊等著,想看看是否還有類似情況發生,但閃光並未出現。

在太空中一旦遇到突發情況,感覺到不正常,緊張得出了汗,但我必須找到原因。我又一次拼命地去翻數據,查看儀錶板,連鉚釘都檢查了一遍。使勁地想,是什麼會帶來光亮呢?

在第三次進入黑天之前,我依然在舷窗前等待,亮光一閃,貼著地面有一個光柱一閃,將太空瞬間照亮,隨即消失在黑暗中。原來,那耀眼的亮光是地球上的閃電!我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在太空俯瞰,一陣陣的閃電像是盛開的絲狀花朵,而閃電接連出現時則猶如一片火海。

楊利偉拍攝的作品,他說這是他看到的地球最美的畫面

我在太空碰到另一個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

這個聲音也是突然出現的,並不一直響,而是一陣一陣的,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毫無規律,不知什麼時候就響幾聲。不是外面傳進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裡面的聲音,而仿佛是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無法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噹噹的,而是更像拿一個木頭錘子敲鐵桶,咚……咚……咚……咚……

我心裡很緊張,生怕哪裡出了問題。每當響聲來的時候,我就趴在舷窗那裡,邊聽邊看,試圖找出響聲所在,卻什麼也沒發現。而飛船內部也沒發現任何問題……

飛行時,對聲音變化是很敏感的。飛船哪個地方稍稍有點什麼動靜,都會讓人心驚肉跳——怎麼會有這個動靜?

飛船運行一直很正常,可詭異的敲擊聲卻不時出現!

回到地面後,技術人員想弄清楚這個神秘的聲音到底來自哪裡,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聽,我卻總聽著不像。直到現在也沒有確認,那個聲音再也沒有在我耳邊完全準確地再現過。

在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行時,這個聲音也出現了,我告訴他們:「出了這個聲兒也別害怕,是正常現象。」

返航時舷窗忽然出現大片裂紋

10月16日4時31分,我接到了返航命令。

飛船返回,是一個特別的階段——人類歷次太空飛行證明,返回階段是最容易出現事故的階段。人類自從開展載人航天活動以來,已有22名航天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11人就是在返回著陸過程中犧牲的。

會出現意外嗎?我的腦海裡也曾閃現過這個問題,但我馬上就否定了它。從起飛到在太空中的所有過程都是順利的,返回也理應不會有問題。

5時35分,飛船開始在343公裡高的軌道上制動,就像剎車一樣。飛船先是在軌道上進行180度調姿——返回時要讓推進艙在前,這就需要180度「調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飛船持續減速,在向地球靠近。

「制動發動機關機!」5時58分,飛船開始減速,脫離原來的軌道,進入無動力飛行狀態。此後的飛船飛行並不是自由落體,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術,按照地面輸入的數據,瞄準理論著陸點,依靠飛船上的小型發動機不斷調整姿態,沿返回軌道向著陸場飛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飛船返回就會是彈道式的,不可控地下來。像2008年4月19日,韓國的李素妍搭乘俄羅斯「聯盟TMA-11」飛船,與美國航天員和俄羅斯航天員一同返航時,飛船就是以彈道式著陸的。當時偏離預定地點420公裡,航天員除了遭遇顛簸,還承受了最高10個G的過載,李素妍因此受傷。

6時04分,飛船飛行至距地100公裡,逐步進入稠密大氣層。這時飛船的飛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氣阻力,它急劇減速,產生了近4G的過載,我的前胸和後背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這種情況已經訓練過,我應付自如。

快速飛行的飛船與大氣摩擦,產生的高溫把舷窗外面燒得一片通紅;緊接著,在通紅的窗外,有紅的白的碎片不停划過。飛船的外表面有耐高溫的防燒蝕層,隨著溫度升高,開始剝落,它剝落的過程中會帶走一部分熱量。

但接著看到的情況讓我非常緊張。我看到右邊的舷窗開始出現裂紋。外邊燒得跟煉鋼爐一樣,玻璃窗卻開始出現裂紋,那種紋路就跟強化玻璃被打碎之後那種小碎塊一樣,這種細細的碎紋,我眼看著它越來越多……說不恐懼那是假話,你想啊,外邊可是1600℃至1800℃的超高溫度。

我現在還能回想起當時的情形:飛船急速下降,跟空氣摩擦產生的激波,不僅有極高的溫度,還有尖銳的呼嘯聲,飛船帶著不小的過載,還不停振動,裡面咯咯吱吱亂響……外面高溫,不怕!有碎片划過,不怕!過載也能承受!但是一看到窗玻璃開始裂縫,我緊張了,心說:完蛋了,這個舷窗不行了。

當時突然想到,美國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就是這樣出事的,一個防熱板先出現一個裂縫,然後高熱就讓太空飛行器解體了。現在,這麼大一個舷窗壞了,那還得了!

先是右邊舷窗出現裂紋,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時候,我轉著頭一看左邊的舷窗,它也開始出現裂紋。這個時候我反而放心一點了:哦——可能沒什麼問題!因為這種故障重複出現的概率不高。

當時還沒有明白到底怎麼回事,就想是不是因為玻璃是兩層的,是不是裡邊的這層不裂就沒問題?回來之後才知道,飛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層防燒塗層,是這個塗層燒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為什麼兩邊不一塊兒出裂紋呢?因為兩邊用的不是同樣的材料。

此時,飛船正處在「黑障」區,離地大概80公裡到40公裡。之所以造成「黑障」現象,是因為飛船與大氣劇烈摩擦,在飛船四周產生了一個等離子鞘,使飛船的無線通信與外界隔絕。這時飛船無法和地面或其他方位的任何人聯繫。我那時真是有點緊張。

當飛行到距地面40公裡時,飛船飛出「黑障」區,速度已經降下來了,上面說到的異常動靜也已減弱。我檢測飛船後,與指揮員聯繫,地面向我報情況,說著陸場溫度多少、風速多少。與此同時,等待多時的直升機迅速捕捉到了飛船發出的訊號,並開始搜索或救援行動。

楊利偉與神舟五號返回艙

最折磨人的就是開傘

一個關鍵的操作——拋傘,即將開始。

這時舷窗已經燒得黑糊糊的,我坐在裡面,懷抱著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著配合程序,到哪裡該做什麼,該發什麼指令,判斷和操作都必須準確無誤。

6時14分,飛船距地面10公裡,飛船拋開降落傘蓋,並迅速帶出引導傘。

這是一個激烈的動作。傘外邊有個蓋,以爆炸開啟的電爆閥連接,離地10公裡時一下子炸開,它飛出去,同時把引導傘帶出來。

能聽到「砰」的一聲,非常響,164分貝。我在裡邊感覺被狠狠地一拽,瞬間過載很大,對身體的衝擊也非常厲害。

接下來是一連串快速動作。引導傘出來後,它緊跟著把減速傘帶出來,減速傘讓飛船減速下落,16秒之後再把主傘帶出來。

主傘有1200平方米,這時它不完全打開,一下子打開突然減速太厲害,人受不了,材料也受不了。它有一個巧妙的收口設計,這時它收著口,只打開一個相對較小的面積,在收口處有繩連著,進一步減速之後統一動作,一個刀一樣的東西把繩同時切斷了,主傘才會完全打開。

這是一個二十幾秒的連續過程,人在裡邊是什麼感受呢?

其實最折磨人的就是這段了。隨著一聲巨響你會感到突然一減速,引導傘一開,使勁一提,這個勁很大,會把人嚇一跳,減速傘一開,又往那邊一拽,主傘開時又把你拉到另一邊了……每次都相當重,飛船晃蕩很厲害,讓人不知道怎麼回事。

我後來問過俄羅斯的航天員,他們不給新航天員講這個過程,就怕他們害怕。我回來講了,給「神六」和「神七」的戰友每一步都講了,讓他們有思想準備,告訴他們不用緊張,很正常。後來,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都有紅外,能看著開傘,這比較讓人放心。我那會兒還沒紅外,地面人員也看不到,完全靠我憑感覺報告。

在主傘完全開好之後,飛船以10米/秒勻速下落。這時沒有過載了,唯一的感覺就是晃蕩,斜著晃蕩——主傘開了之後,只有一根繩吊著飛船的一邊,晃晃悠悠的。但這時候真是無法形容心裡那個舒坦,特別放心:傘很大,1200平方米,落地再怎麼重,最多也就受點傷。

安全了!成功了!生命肯定沒問題了!肯定可以完成任務了!

離地面5公裡的時候,飛船拋掉防熱大底,露出緩衝發動機。同時主傘也有一個動作,它這時變成雙吊,飛船正了。被擺正的飛船在風中晃悠著落向地面。

隨即,座椅自動提升起來,打開減震裝置。

我打開電臺,再一次檢查艙內物品,紮好束縛帶,固定好自己,之後盯著儀器,同時像起飛時那樣用力收緊肌肉,等著飛船接地的瞬間。

接地時,我第一個要做的是判斷是否落在實地,第二個要做的是切傘。在確認落地之後,要及時把傘切掉,傘不切的話,它會乘風帶著飛船跑。以前做實驗的時候,這個1200平方米的大傘帶著像球一樣的返回艙,順風跑起來汽車都追不上,而且它還邊跑邊顛簸,人在裡邊會被顛壞。

飛船離地面1.2米,緩衝發動機點火。接著飛船「嗵」的一下落地了。

我感覺落地很重,飛船彈了起來,在它第二次落地時,我迅速按了切傘開關。

飛船停住了。此時是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腹地,距理論著陸點4.8公裡。而這一時刻,正好是天安門當天升國旗的時刻,這是一個無法設計的巧合。

後來證實,當時的風比較大,另外傘有很多地方破了,所以落地力量很大,但我切傘非常及時,只蹦了一下,跑離第一次落地地點大概十幾米。

飛船落地時我感到嘴上一麻,心想壞了,肯定磕破了。我把面窗打開,伸手一摸,血流了下來。手邊沒有別的東西,我就開始用裡面的布手套在那裡擦,擦了半天也沒能止住。

麥克風不規則的稜角因著陸時巨大的衝擊力使楊利偉嘴角受傷,他是滿臉鮮血地打開艙門的,後來臉上的血跡被擦乾了,重拍了出艙畫面

但我顧不得它了,我得把艙內的一些操作完成,打開信號發射器,儘快和指揮部聯繫。

我向指揮部報告:「我是神舟五號,我已安全著陸!」這時嘴裡有血的鹹味。

落地後飛船傾倒了,我是頭衝下,腳朝上,身體被座椅壓著,剛落地時連動也動不了。總不能就這樣等著來人吧!等報告完後,我穩定了一下,之後把束縛帶解開,一用力翻了下來。

那一刻四周寂靜無聲,舷窗黑糊糊的,看不到外面任何景象。

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見外面有人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從舷窗上模糊地照過來。

手電在燒黑的窗玻璃上晃啊晃,外面的人在一聲聲地叫著,正丁丁當當地拿工具。我馬上打開飛船艙門的平衡閥,從裡面解鎖,我聽到外面插上鑰匙,艙門動彈了……

我心裡那個高興啊。

網傳航天史十大未解之謎
上世紀70-80年代是美蘇冷戰的高峰期,兩國在軍備以及宇宙探索領域上展開激烈競賽,各種真偽性存疑的「宇宙奇遇」也層出不窮。下面是網上總結的十大航天史未解之謎,考慮年代因素大家可以當科幻小說橋段看,不必太較真。

1.女太空人太空離奇受孕生子

據蘇聯密檔顯示,第一位在太空間受孕的嬰兒於91年7月25日在蘇聯誕生。科學家說,這個太空兒的懷孕期比正常情況要短得多。

據說,這個太空嬰兒出生一個月就已經能夠仰臥起坐和轉身並能說簡單的句子了。說來令人難以確信,塔莉絲科芙與其他4位蘇聯女太空人在環繞地球飛行2個月後,全部發現懷有身孕。其他4位女太空人或決定打胎或在懷孕期間流產,只有塔莉絲科芙一人最後順利將孩子生了下來。

令人放心的是,塔莉絲科芙生下的太空兒除了肺部的發育不完全外其餘與人類的模樣無異,整個身體的狀況非常健康。她們是如何受孕?孩子的父親是誰?來自何方?這些都是未解之謎。

2.五萬年前的外星求救訊號

據法國報界披露,蘇美兩國科學家正在聯合研究一種來自外太空的神秘無線電訊號——5萬年前從某個星球發出的求救呼喚。

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美國天文學家對法國報界說:「這是一個驚人突破,我們的電腦已成功地將這無線電訊號最主要部分翻澤出來,大意是:請指引我們到第4宇宙,發生爆炸。我們處境十分危險。我們的時間是117、089,位置在12銀河系。」

這奇異訊息已由兩國專家將之轉換成人類可讀的文字,但他們卻一直未將此事公開。這位天文學家說:「十分簡單,用數學計算,我們估計到這是一艘古代飛船,或者是一個星球。它似乎正在找尋某些指引,幫助他們脫離險境。這件事的確令人震驚。經過了努力,我們已經初步計算出顯示那訊息至少是5萬年前發出的,也有可能更久。」

3.太空中的有翼巨型生物

1985年7月,蘇聯太空實驗室宇宙飛船的導航員遇到一隊「天使」。據導航員在他們的報告中說,他們一度看到強烈燈光把他們的太空船完全包圍,而那束光線的來源,「是7個巨型的人形生物,它們有著翅膀,身上帶有薄霧似的光環」。

「它們看來有幾十米高,而兩翼張開來,足有一架『珍寶』飛機那麼大。」這些影像一直跟著宇宙飛船飛了10分鐘之久,從宇宙飛船上拍攝下的一部43秒鐘的影片中,可以清楚地見到它們的形狀。

天文物理學家莫納戈夫博士在研究了所有的事實後,得出結論說:「那些東西毫無疑問是一種人形生物,不過它們已進化到可以拋棄肉體的地步。」因為那些物體一會兒是固體,一會兒又變成一團霧,但它們有著如人類的軀體。

4.帶著頭盔的外星「木乃伊」

1987年,南斯拉夫的《宇宙雜誌》披露了「蘇聯太空船拍攝到外星人『木乃伊』」照片的內幕:

一艘蘇聯太空探測船拍到一張顯示銀色物體的照片,經電腦影像處理,斷定是一具外星人的「木乃伊」。照片顯示出「木乃伊」的胸部和手臂上掛滿星狀的徽章,頭戴巨型頭盔,上面有兩條延伸至背部的長管。

科學家作分析後認為,估計這個外星人生前是一位太空船指揮官,可能在一次星球旅程中逝世,並為他做了「太空葬禮」。

5.來自外空的怪異嬰孩

1983年7月15日晚8時左右,蘇聯鹹海東側的索斯諾夫卡村空中,墜落下來一個長、高、寬均約1.5米的橢圓形金屬物體,下有撐腳。在24小時前,當地上空曾發生過火紅髮光體的爆炸事件。當著陸球體的門被打開後,人們發現裡面有一個像在熟睡的外星嬰兒。

這個男嬰先後被送到伏龍芝醫學研究所以及阿拉木圖兒童醫院搶救和護理。據有關人士說,外星來客在地球空間飛行時出了事,於是在高空將孩子放入救生艙,向地面釋放下來。孩子降落地面3個月後,雖經醫學專家們多方努力,終於在10月3日死去。

6.再現失蹤的月球飛機

1987年3月,蘇聯太空科學家利用人造衛星拍攝月球背面時,在其中一個火山口赫然發現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制重型轟炸機。從傳回的一組衛星照片來看,機身和機翼上有明顯的美國空軍標誌,飛機的有些地方被隕石毀壞,但機體仍非常完整。機身上且布滿青苔。

然而,當第二年7月,蘇聯再次利用人造衛星拍攝月球表面時,這架轟炸機居然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令科學家們大感困惑。美國官員在公開場合自始至終對此事保持緘默。不過,根據美國高層人士透露,美國一群專家曾經協助一支由多個國家組成的小組,聯合調查這宗月球上的轟炸機事件。這些人士透露,該架美式轟炸機是於1988年7月22日在月球表面「神秘失蹤」的。

7.秘密來自放大的月球照片

人類拍攝的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早在70年代就由美國宇航局公布於世了;然而照片上的秘密直至80年代才由美國UFO研究者科諾·凱恩奇揭示出來。他通過對月球照片的放大分析,初步認定確有巨大的飛碟和不可思議的人造物體停留在月面上。

從放大的由「阿波羅8號」太空船拍攝的照片上看,飛碟的體積大大超出了地球人的想像,其中一個直徑估計在10公裡以上,相當於一個小城鎮。

8.與宇航船相遇的「巨蛋」

1986 年底,一艘探測太陽系的蘇聯宇宙飛機,在太空中與一枚灰藍色的 「巨蛋」相遇,當時兩者之間只隔數公裡。蘇聯太空科學家帕克科馬夫指出,這可能是自從1930 年發現冥王星以來最有意義的一次發現。

9.金星上發現兩萬城市的遺蹟

九大行星之一的金星,歷來被認為沒有生命存在的跡象。但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一個科學研討會上,蘇聯科學家尼古拉·裡賓契訶夫博士披露說,根據蘇聯無人宇宙飛船的探測,金星上已發現曾有兩萬個城市存在的遺蹟。

這些城市散布在金星表面,呈馬車輪的形狀,中間的輪軸可能就是繁華的大城市。有一個龐大的公路網,將這兩萬個城市聯繫在一起,條條大路直通中央。

科學家們認為金星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它表溫高達500℃以上,時刻有超過12 級的狂風吹襲,還常年下著硫酸雨,這對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是無法適應的。那麼金星古城的建造者何來又何去了呢?

10.「禮炮六號」的太空奇遇

1984 年5 月14 日,蘇聯太空實驗室「禮炮六號」上的兩位太空人克華利雅諾與沙文尼克,有幸在太空中親眼見到了乘銀色圓球而來的3 位外星同類。

據他們敘說,那天,當他們的太空實驗進行到第75 天時,突然發現有一個體積約比「禮炮六號」小一半的銀光閃閃的圓球體,進入了太空實驗室的運行軌道中,在並列航行。當時,彼此間隔約1 公裡左右。

第2天,銀圓球突然運行到距「禮炮六號」只有100 米的近處。兩位蘇聯太空人從望遠鏡中,看到該球體共有24 個窗口及3 個較大的圓孔。從這3 個圓孔中,他們驚詫地看到了3 付同地球人相似的面孔:

對方濃眉大眼,鼻梁挺直,皮膚呈棕黃色;眼睛約有地球人的兩倍那麼大,面部無任何表情。

當銀色球體近至只有3 米的間距時,蘇聯太空人在震驚之餘,其中一名拿出他們的導航圖展示給外星人看,對方亦展示自己的導航圖,上面竟繪有我們的太陽系,另外一名豎起拇指向對方致意,外星也模仿此動作表示回禮。

相關焦點

  •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窗」聲,17年後揭開真相,慶幸當年安全回來
    2003年10月15日9時,在確保身體各項機能良好的狀態下,楊利偉坐上了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登上了太空,萬眾矚目。返航後,人們為他歡呼,他的狀態看上去良好,但留心的話,會發現他的嘴角有血絲異處,似乎出了什麼狀況。實際上楊利偉在太空曾聽到「敲窗」聲,而他成功返航後,也向航天部門報告了這件事,很多人對此也感到很好奇。
  • 楊利偉在太空中聽到飛船外神秘的敲擊聲到底是什麼古怪?
    楊利偉在他的自傳體著作《天地九重》裡,描述自己作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所經歷的一件怪事,原文是:「我在太空中碰到另外一個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不是外面傳進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裡的聲音,而仿佛是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他在接受採訪時也說過這樣的話。
  •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的「敲門聲」,真是外星人幹的?科學解釋來了
    我們對楊利偉都不陌生,他是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當年,他到達了距離地面343公裡遠的外太空位置,並順利返回地球。之後,他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講了一件他在外太空遇到的怪事:自己在飛船裡面時而能聽到神秘的聲音,很像「敲門聲」,但具體是什麼聲音當時並不知道。
  • 楊利偉曾在太空聽到「敲窗」聲?10年後謎底終於被揭開
    其中太空這個神秘而且無垠的空間,更是激發了人類極為強大的好奇心。在這種好奇心的推動下,人類掌握了踏足太空的技術。隨著第一艘載人火箭進入太空,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之後我國經過了不懈努力,也掌握了載人航天的技術,而楊利偉則成為了我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不過在回到地球多年之後,楊利偉曾說自己曾經在太空中聽到過有人敲擊窗戶的聲音。
  • 17年前,楊利偉在太空聽見「敲門聲」,如今謎團揭曉令人慶幸
    17年前,楊利偉在太空聽見"敲門聲",如今謎團揭曉令人慶幸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對於宇宙的好奇,在科學技術落後的時代,人們只能通過神話故事來解釋,當然,我們也從不缺乏探險和科學的精神,早在明朝的時候,一個名叫萬戶的人
  • 楊利偉在太空時,外星人曾敲過艙門?謎底揭開後,多虧他當時機智
    這是對人類的警醒之句,同時也是人類在這個未知宇宙的生存之道。 就像我國的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先生,當年楊利偉在太空時,有傳聞稱外星人曾敲過艙門?但謎底揭開後,多虧他當時機智!
  • 楊利偉在太空時,聽到了敲艙門的聲音,難道是外星人?心中發毛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這裡是「阿佳歷史故事」大家都知道楊利偉是我國第一位登上太空並且成功返航的太空人,隨著時間的流逝,關於他的航天之旅中很多不為人知的事也漸漸的被揭露出來,在楊利偉的自傳中,他曾經提到這樣一件事。
  • 楊利偉曾在太空中聽到的敲門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謎團終於揭曉
    文/行走天涯楊利偉曾在太空中聽到的敲門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謎團終於揭曉太空人一直是世界上非常偉大的一種工作,就是因為不是每個人想要從事太空人就能夠真正從事得了的。更不要說上個世紀的時候,蘇聯國家的太空人第一次將腳步邁入太空時,面臨著這麼大的心理壓力和身體壓力。尤其這一次明明是成功的邁入到了外太空中,但是之後依舊有數位太空人發生了空難事故,導致如今在地球的上空還漂浮著很多位太空人的屍體,他們永遠都不會再回地面上來了。
  • 楊利偉在太空曾聽到神秘「敲門聲」,13年後,專家終於找到答案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號成功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現由俄羅斯承繼)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在在距離地面343千米的太空,楊利偉聽到了「咚、咚、咚、咚!」的聲音,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上進行太空飛行時,就會時不時聽到這個聲音,好像是有誰在敲門一樣。
  •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之一,被拍成了電影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些至今無法被解釋的謎團吸引了各界專家、學者乃至普通人的目光。並且案件調查被突然終止了,軍方還封鎖了該區域,使得這一事件至今都是未解之謎。然後歪果仁真的是「2B青年歡樂多」,5名美國小年輕對這個事件十分好奇,拿到獎學金做資金支持後組團去探秘。
  • 航天服價值多少錢?楊利偉給出答案,撒貝寧聽後忍不住乾咳
    導語:航天服價值多少錢?楊利偉給出答案,撒貝寧聽後忍不住乾咳眾所周知,探索外太空一直都是人類的願望。隨著軍工的進步,在1961年4月人類終於實現了踏入太空的夢想。而世界上第一個能夠幸運地進入太空的人就是了來自蘇聯的太空人,他叫尤裡.加加林。我們知道,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個大國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賽。所以蘇聯打造出了太空飛行器之後,美國也不甘居後,在第二個月美國的艾倫.謝波德也登上了太空。而作為軍工後起之秀的我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終於憑自身的努力,在2003年也實現了航天夢。而我們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就是楊利偉。
  • 七下語文《太空一日》知識點梳理
    楊利偉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徵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裡程碑的作用。
  • 楊利偉進入太空後聽到「敲窗」聲,16年後真相揭開,為他捏把冷汗
    眾所周知,楊利偉是中國人的榮耀,他是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他乘坐神舟五號在太空待了21個小時,並成功完成了太空任務。這是我國航天工業的一個裡程碑式的發展。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楊利偉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許多危險。他甚至聽到了太空中敲窗戶的聲音。許多年後,專家終於揭示了真相。每個人都出了一身冷汗。
  • 探究十大未解之謎中百慕達三角,揭秘百慕達三角未解之謎
    揭秘百慕達三角未解之謎真相我們生活的世界非常之大,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很多的未解之謎,甚至有一些謎團連科學家都無法解釋,世界十大未解之謎困擾著許多科學家。那麼,百慕達三角之謎到底由什麼造成,那些失蹤的飛機、船隻、人員都去哪了呢?中中疑惑困擾著當時的科學家。小編搜集了一些當時發生的事件帶給大家分享!
  • 中國太空英雄楊利偉,本是空軍軍銜,為何後來被改成了陸軍軍銜?
    作為中國成為乘坐載人航天飛船進入外太空的第一人,楊利偉這個名字被深深印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並且表示深深的敬仰之情。說起來,國家培養一名優秀的飛行員本身就已經非常不容易,更別說是太空人了。所以相對來說,楊利偉能夠排除一切阻礙,在對於外太空完全未知的情況下挺身而出,也是相當的了不起。
  • 七(下)《太空一日》課堂實錄
    (出示幻燈片)楊利偉:1965年出生,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人。中共黨員,航天英雄,國家特級太空人。師:為了這不到「一日」的飛天21個小時,楊利偉從優秀飛行員中被選拔出來後,從1998年到2003年,又刻苦訓練了六年時間。楊利偉是我國飛入太空第一人,同學們,你們知道人類飛入太空第一人嗎?生1:……生2:不知道。
  • 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楊利偉榮譽理學博士學位(圖)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12月9日為中國首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中國首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12月9日在香港中文大學獲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佛教在線12月14日消息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今日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理學博士銜,表揚他為中國航天事業的貢獻。楊利偉表示,榮譽不屬於他個人,而是屬於國家所有航天科技人員。楊利偉專程來港,出席今日中大第六十一屆頒授學位典禮。闊別香港一年,楊利偉風採依然。
  • 曾經的民族英雄,「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現在生活過得怎樣?
    從太空領域來看,儘管中國的發展起步較晚,但在短短的幾十年裡,中國的進步已經被世界各國所認同。隨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太空人,而作為中國首位登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的出現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楊利偉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 楊利偉落地後打開艙門,為什麼嘴角有血?去太空你準備好了嗎
    歷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中央候補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楊利偉在原空軍部隊安全飛行1350小時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徵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裡程碑的作用。楊利偉是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他為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 人類大腦的十大未解之謎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生活科學」網站報導,人類身體上很多的難解之謎是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大腦是一個讓人感到迷惑的器官,尤其是在有關生與死、意識、睡眠等問題上。下面就是有關人類大腦的十大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