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中生和高中家長來說,大學學校和專業,這兩者是貫穿整個高中階段最該考慮的兩件事情。
在學校和專業之間,儘早尋到一個平衡點,不要顧此失彼,單純選擇更好的學校。
社會上有一種聲音,「只要是清北復交,不管什麼專業,只要分夠,就去」。
但即便是清北復交,如果真的進了自己不喜歡,甚至想起來就心煩的專業,四年下來,極有可能入學即巔峰,此後,會一直在走下坡路。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位5年前考上北大的同學在大學轉專業的血淚史。
入學後轉專業,或者考研轉專業,真的像有些人口中說的那樣,可以隨心而為嗎?
01
本科轉專業
記得5年前的夏天,經過10年寒窗苦讀的我,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全國學生都嚮往的北大。
自己高興,家長高興,朋友也高興,光宗耀祖。
我們村長專門為我擺了5桌謝師宴,請了縣裡的的各位領導。
在我們縣,考個北大可不容易,所以我的神話故事至今還在我們縣裡廣為流傳。
那年秋天,我懷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來到了北大這個美麗的校園。
聽著輔導員跟我們介紹一個個在社會各界功成名就的校友,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信心。
可是沒想到大學生活的開始,就是我人生噩夢的開始,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選了一個「垃圾」專業。
當年高考的時候,年紀尚輕,父母都是農民,根本不懂外面的世界。
所以,老師一忽悠「 只要是北大清華,不管什麼專業,都去!」 我就相信了。
我雖然出身農村,可不我笨。進學校融入北大這個集體後,我敏感地覺察到自己上了一個大當。
記得原來班主任跟我說過,不管什麼專業,進了北大都是好的,因為專業可以換,所以,大一我就尋思著轉系了。
轉系肯定是要看本專業大一成績的。
剛上大學的我,憑藉著高中時的吃苦精神和一股不服輸的狠勁,終於在北大這個高手雲集的地方拼了一個不錯的大一成績。
可是,等我轉專業的時候,我傻眼了。
我最想轉的是光XXX學院,經濟類的。
進北大以前,以為北大想轉什麼轉什麼,結果一看光xxxxx 學院的轉系規定,明確寫著轉該院的必要條件是高考分數不低於該專業在你們省招生的最低分。
也就是我想轉金融專業,當年在我們省招的最低690,那麼我們這些670考上北大的,根本沒有轉系資格。
然後,北大還有一個學院,也是搞經濟的,雖然坊間傳聞沒有前一個好,但是畢竟是經濟類的。
我提前準備了三個月的專業面試,提前把個人簡歷,為什麼轉系,學習規劃都做妥當了,又自己把該院的大一基礎課程看了許多。
結果,面試的時候,這些準備都沒有用。
老師得知我是學理科的,用的一個又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專業問題向我砸來。
最後,可想而知,我沒有成功。
我想到和我一起轉系的有個心理系同學,我就問她,你是學文科的,應該成功了吧。
哪知道她說,哎,老師問我的都是數學問題,我基本都沒學過。
就這樣,我從小到大第一次如此努力,卻失敗得如此得慘,我只好乖乖地回去學我原來的專業。
我這才知道,換個專業,並沒有大家口中說的那麼輕巧。
02
考研轉專業
當我力圖大學轉專業失敗的時候,我還是不甘心留在那個冷門專業。
這個時候已然是大二了,現在的年輕人,彼此之間交流很快,新生事物接觸的當然也很快。
再見高中同學的時候,已經不是剛上大學時候聽說我是北大就一臉羨慕,而是一聽到我是XX冷門專業,就立馬投來了懷疑和同情的眼光。
有很鐵的哥們直言我的專業極難就業,讓我一定要早做準備。
人不能總停留在原處,特別是能考上北大的人。所以,我很快就把眼光放在了研究生轉專業上。
高考前不少志願填報磚家都高談闊論,指點本科學什麼,研究生轉什麼專業,而且還會找出一個個名人的例子加以佐證。
其實大都是想當然地胡扯,他們根本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即使真有人成功了,背後的艱辛也很難為人所知,而且很多人的道路都是個例,根本無法複製。
想讀研進入研究生階段,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保研,還有一種是考研。
我的保研之路
那些所謂的磚家在網絡上,唾沫橫飛地告訴家長,什麼本科選學校,碩士選專業。
但是,你的成績夠嗎?成績不夠,別談保研。
您一定將我打入了「不努力,打遊戲,掛科」的北大差生群吧。
實際上,我從不打遊戲。
北大高手太多,我們班60多人,我的成績在10-15名左右。
可是,當我保研申請了光華,CCER,人大,復旦,上交一個又一個金融保研夏令營時候,我被告知,成績的基本要求是前10%到15%,也就是我根本沒有參加的資格。
無論你是北大的,清華的,還是東財的,西財的,都一樣。
事實上,老師更希望要的是下面學校數一數二的本專業的學生,而不是我們這些頂個所謂北大光環的人。
無疑,我的保研之路,還沒出師,就胎死腹中了。
我的考研之路
保送不了自然就要自己考了。
我考的是人大的金融專業。
當年我的高考分數,原本可以進人大金融,可是我卻選擇了北大的冷門專業。4年以後,那個原本我可以輕易去的地方,對我來說變得那麼遙不可及。
有人要說了,你一定是大學沒努力。
我想說的是,我錯就錯在太努力了。
對於一個熱門專業的學生來說,他所有的努力都是正確的,因為你選擇了正確的方向;而對於冷門專業的我來說,這叫南轅北轍……
是啊,我要考的是金融。那我本專業的本科成績再優秀,對我又有什麼用呢?
研究生入學成績,認的就是英語政治數學和專業課。
很多人要說了,你北大的,一定能考取,因為你會考試嘛。
是啊,如果在同一起跑線上,我怕誰啊。可是,實際情況上,那些大學上了冷門的人早就醒悟,還有那些當年高考落榜的學生,他們從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了。
而我,北大課程量巨大,我在大三大四準備考研的時候,還要同時學習本專業北大的極難的四門專業課程。
即使這樣,我依然考進了複試。
但我進複試,可以說本科專業對我的考研沒有半分錢的用,我能過初試,是我白天學晚上學的結果。
可是,最後複試的時候,我又傻了。
我雖然出身農村,但也算是模樣端正,大學主動追我的女生不在少數。
說到口才,雖然不能說是口若懸河,但是無論什麼場合,從不怯場。
而實際上,人大老師沒有那麼不靠譜,他們面試問的都是專業相關的問題。大概覆蓋了宏觀經濟、微觀經濟、政治經濟學、貨幣銀行、國際金融、公司財務、金融工程、會計理論、財政學等等學科的內容。
是啊,最後考察的都是金融相關的內容,複試通過的要不就是原來讀這個專業的,要不就是那些長期準備的同學。
老師沒有要我,因為我的金融專業掌握的沒有別人好。
我本來就不是學金融的啊!!我的優勢呢?不是北大有絕對優勢麼?不是本科學基礎學科有優勢麼?
實際上,老師根本沒問我一個我自己專業的問題,也沒問我一個數學的問題,老師問的都是金融專業的。
是啊,他們本來就是做金融研究的。
那些磚家,什麼本科別學金融學基礎學科的言論,忽悠了家長,忽悠了學校,可是忘記忽悠金融學科的教授們了!!
03
尷尬求職路
保送沒有去成,考研複試被刷,最後只有找工作了。
如果說,當年我考上北大是到了天堂,那麼考研失敗就是重新回到了人間,而找工作的經歷,則讓我到了地獄。
很多人又要說了,北大的,一定好找工作,就算是冷門專業,各種單位也會瘋搶啊!
可是實際情況呢?
到A單位,A單位說:你北大的,人家應該搶啊,為什麼你要到我們這裡來?我們不要,我們不收你這個專業,你去B單位看看。
到B單位,B單位說:你北大,人家應該搶啊,為什麼你到我們這裡來啊?我們不要收你這個專業,你到A單位去看看嘛。
磚家們要說了,北大有絕對優勢,冷門專業各單位也搶,除非你自己太差了!
我很差麼?我不知道。
我大學期間拿過獎學金,當過學生幹部,玩過社團,幹過志願者,完成過學術課題,發表過文章,參加過社會實踐,有實習經歷,有出國經歷……
我這麼一列自己都覺得自己特別牛,但事實是在找工作當中,獎學金、學生幹部、學術課題、發文章、社會實踐,這幾項內容從來就沒用人單位關心過。
用人單位關心什麼呢?
根據我個人的經歷,幾乎每參加一次非小組面試,在自我介紹之後,我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個:
你這個專業跟我們單位不對口啊,你為什麼不選擇更合適的工作呢?
這個問題到底怎麼回答最好,我至今不清楚,但我曾給出過兩種不同的答案:
一種是我並不認為自己最大的興趣和專長在我所學的專業上,另一種是對口的工作找不到。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在這個問題上我沒有撒謊,這兩個原因確實是我「海投」其他各行各業的主要因素。
但是這樣的回答往往引來更多的問題:前一個原因會引發你為什麼不換專業的疑問,後一個則會引發你為什麼不做學術的問題。
其實這一切都是我的冷門專業帶來的後果。
有一次我一路過關斬將連過了筆試和三輪專業面試,最後走到了HR終面,但在跟我聊了一會兒跟專業有關的問題之後,HR很坦誠地說了他的幾點看法:
第一,你確實跟我們單位專業不對口,我們幾乎沒招過你們這個專業的人才,因此我很難判斷你從事我們這行的前景。
如果錄用你,我們雙方都有風險。
第二,你的學校不錯,應該說已經很好了,但你的專業實在太冷。
如果找個不對口的工作,很難進入單位核心,這樣對你不太公平。
第三,你們找工作可能確實很困難,但這是教育學科設置和就業通道無法對接的問題,不應該由就業單位承擔責任。
雖然在這番話之後,HR還和我聊了別的一些問題,但我知道,我肯定拿不到offer了。
我感到鬱悶的不是沒有offer本身,而是HR跟我說的這些「道理」。我深信,絕對不是只有他們一家是這樣看的。
其實想想看,現在企業用人就是要有經濟效益,人家憑什麼不用本專業的,用你一個外行,就因為你有個北大的牌子,北大的光環?
那一天,我徹底清醒,卻仍心有不甘。
從小上重點初中、重點高中、北大,一直兢兢業業不敢絲毫懈怠,但畢業後,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20年心血就此毀於一旦。
04
提前了解高校轉專業政策
儘管不少本科高校已逐步降低轉專業的要求,但「轉出無門檻,轉入有標準」已成為普遍趨勢。
為避免專業結構失衡,原則上各學院轉入學生人數不得超過本學院一年級實際招生人數的15%。
一般來說大學轉專業政策會存在以下四種情況:零門檻、低門檻、高門檻、不能轉。
高門檻
有些學校會對轉專業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很好的成績(本專業需要達到一定的名次),還會嚴格限制轉專業的人數,嚴格限制熱門專業的人數。
985、211高校,轉專業大都是高門檻,在這些學校,成功轉專業的都是學霸中的學霸。
舉幾個學校的例子,詳情建議諮詢目標院校:
北京大學:非通用語種考生入學後不能轉入非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
人民大學:提前批普通類專業錄取的新生,入學後轉專業範圍限定為招生專業所在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強基計劃」錄取考生入學後不能轉專業。
南開大學:外語類保送生、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錄取的學生,不得轉入普通類專業學習。
哈爾濱工業大學:前批次錄取的考生投檔成績須在生源省份我校一批次錄取投檔分數線以上,方可申請轉專業。
暨南大學:轉專業的同學卻有特長,並且內招生的成績排名達到專業同年級的10%-30%。
綜上,想通過「強基計劃」,降分錄取,藝術生,體育生,保送生,提前招生,委培和定向等途徑進入高校的學生,尤其要提前了解是否可以轉專業。
此外,高校本校和分校之間,各校區之間,中外合作辦學和本校之間,能否轉專業,也要提前了解。
低門檻
有一些學校對轉專業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不掛科,或者成績排名在多少名以內等。這些門檻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達到,如果你們真的有轉專業的決心的話,達到這些要求是比較簡單的。
零門檻
新生報到前或新生報到時,有些學校對轉專業沒有太大的限制,只要同學們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申請(一般開學報到前電話聯繫學校提出申請),學校審查通過就可以,一般民辦院校會採取這種轉專業措施。
不能轉
(1)高職院校自主招生錄取的普通高中應往屆畢業生,不得轉入統招專業;
(2)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錄取的學生不得轉專業;
(3)各類委培、代培生未經委託單位同意轉專業者;
(4)藝術類、體育類專業;
(5)一些稀有專業,如小語種專業等;
(6)高職院校自主招生錄取的中職應往屆畢業生,原則上不得轉專業
高考填報志願如同入行。入行時你有絕對的選擇權,但是想要轉行,難上加難。
所以,冷門專業慎選,不喜歡的專業慎選!
儘早了解高校和專業,多聽不同專家的聲音,多看不同學生的案例。
人怕入錯行,高考後怕選錯專業。
莫讓志願填報毀了孩子的高考分數,最後畢業即失業。
綜合自|網絡
整理|學習控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BLA BLA TIME
( 互 · 動 · 時 · 間 )
學校和專業孰重孰輕?
一定要提前摸底,設置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