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李曉鵬作為嘉賓亮相兩會第三場「委員通道」,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他談到,當前,我國的垃圾發電技術已經領先全球,而垃圾發電廠是發電機,是淨化器,還是錢袋子,光大作為一家產融結合的企業,光大可以利用有效的金融資源去支持環保事業、產業的發展,加大對環保,特別是垃圾發電產業的投入,和老百姓一起,從垃圾的受害者變成垃圾的受益者,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小編匯總了李曉鵬在今年兩會上的精彩觀點,詳情如下。
改革優化扶持政策 推動生物質發電行業高質量發展
環保是光大的特色產業。這些年,光大累計在環保產業投入近1000億元,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建設了300多個垃圾發電、危廢處置相關項目,在垃圾焚燒發電等領域已經躋身世界環保領軍企業的行列,在國內外市場都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品牌美譽度。
據悉,生物質發電主要包括垃圾焚燒發電以及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等,是清潔環保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生物質發電是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長遠發展應逐步擺脫補貼,走向市場。但現階段綜合考慮行業屬性、發展階段以及環保壓力等因素,扶持政策不宜做重大調整,而應堅持「穩補貼、穩發展、穩預期」的總體思路,謹防政策轉向過猛傷害行業發展根基甚至影響環保攻堅戰。
具體建議,第一,繼續保持生物質發電支持政策,優化支持方式,給市場穩定預期。一是繼續發揮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及電價補貼的激勵作用,建議相關基金對生物質發電企業支持政策延續到「十四五」期間。二是明確過渡期後生物質發電產業扶持政策,建議「十四五」之後由國家層面設立用於支持生物質發電發展的生態環保類基金,支持行業平穩發展。三是增加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行業升級的專項資金,支持科技研發、標準制定、示範工程、標杆企業,開展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的重大科技攻關和政策體系研究。
第二,加大金融創新和多元投資的支持力度。一是研究實施可再生能源補貼應收帳款的保理業務或資產證券化業務,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二是探索村集體、農村經濟組織等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相關項目投資,更好地發揮生物質能利用在扶貧和鄉村振興方面的作用。
垃圾發電廠是發電機,是淨化器,還是錢袋子
大家都知道,垃圾處理是生態環保環節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每個人既是垃圾的製造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據估算,我們每人每天產生生活垃圾大約在1公斤左右,這樣全國下來就是130萬噸,如果用填埋的辦法來處理這些垃圾,形象地打個比喻,一年大概要佔用50多個西湖,這不僅大量的浪費土地資源,而且會造成地下水的汙染。這幾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國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垃圾發電產業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我了解的全國大概有30-40%的生活垃圾可以用來發電,但是我們的任務也很重,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大家都知道,現在「垃圾圍村」和「秸稈焚燒」成為了我們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兩大難題。如何探討走出一條對生活垃圾和秸稈焚燒一體化利用的新路子,我們光大集團一直在做這方面的探索。
我們去年在安徽省鳳陽縣投資了一座一體化的生活垃圾和秸稈焚燒發電廠,效果非常好。我調研時,當地的老百姓形象地比喻,說這個垃圾發電廠是一個什麼呢?是一個「發電機」,是一個「淨化器」,還是一個「錢袋子」。所謂「發電機」一年的發電量可以滿足全縣80萬人的半年生活用電。所謂「淨化器」,這個縣原來有64個秸稈的焚燒點,現在全沒有了,空氣品質非常好。所謂「錢袋子」,我們農民兄弟每年出售秸稈可以獲得將近1個億的收入,惠及10萬農民兄弟,也有4000人左右實現了就業。
那麼大家現在可能關心的是垃圾發電這個汙染排放標準怎麼樣?我可以自豪地告訴大家,現在中國已經培養了一批包括光大國際在內的全球領先的垃圾發電企業,而且他們還創造了一批先進的垃圾發電技術,現在二噁英的排放全球先進標準是每立方米0.1納克,我們中國的垃圾發電廠可以把它降低到0.01納克,大大領先於全球先進標準。
光大集團可以利用有效的金融資源去支持環保事業、產業的發展
那麼剛才這位記者講了,說光大集團作為一家金融企業,為什麼鍾情於環保產業。我想很簡單,我們是中央企業,有責任、有義務參與到三大攻堅戰。光大又是一家產融結合的企業,我們可以利用有效的金融資源去支持環保事業、產業的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於綠色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願意和全國老百姓一起,加大對環保,特別是垃圾發電產業的投入,讓我們從垃圾的受害者變成垃圾的受益者,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同步實施糞汙治理、推動廁所革命深入發展
光大集團是「廁所革命」的實踐者和先鋒隊。作為中央直屬企業,光大集團早在2015年就致力推動「廁所革命」,下屬的光大生態公司目前已形成一整套技術解決方案和產品。
雖有好的技術解決方案,但還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糞汙治理意識不強。目前的規範性文件沒有對糞汙處理和排放提出具體要求,地方政府更願意選擇成本低、見效快的方案,忽略長效管護機制。二是財政補貼支持力度不夠。隨著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增大、地方融資平臺規範以及政府購買服務、PPP合作模式準入門檻的提高,農村廁所在財政補貼這一方面比較緊張,短期內「以商建廁、以商養廁」的模式也不太成熟。
具體建議:一是嚴格規範糞汙處理及排放。建議由政府相關部門主導,制定農村糞汙處理標準;同時制定相應管理監督制度,打擊隨意傾倒行為。二是改進補貼方式。建議對達到標準的方案提高補貼金額,或建立環保專項補貼或專項基金,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鼓勵各地採用糞汙同步治理的模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三是完善配套設施,提高集中處理模式比重。加快城市汙水管網向農村地區延伸,在偏遠地區試點推行模塊式一體化汙水治理設備,以村為單位採用單機或多機並聯方式對農村糞汙和生活汙水進行集中處理。四是加快技術研發,強化技術支撐。鼓勵企業和高校研發經濟實惠、乾淨衛生、節能環保、可複製、易推廣的廁所技術。通過技術迭代更新逐步降低廁所建設和管理成本,保障使用效果,讓農民負擔得起、用得安心。五是支持示範項目建設。積極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和推動作用,加大對企業的政策、資金傾斜,在有條件的地區先行試點,樹立一批廁所革命新模式的示範典型,之後逐步擴大推廣。
金融創新應符合金融基本規律
金融創新是保持經濟生機活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金融創新需要一個合理的邊界,超過邊界的創新會扭曲金融基本規律,破壞金融秩序,造成資金脫實向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並出現跨市場、跨區域的風險傳染等問題。總結過去幾年來金融創新的經驗教訓,主要源於五個錯配。
一是產品表象與經營實質的錯配。出現兌付困難的金融產品,大多是金融機構為吸引投資者,以代客之名,行剛兌之實,把表外業務做成了表內業務。據統計,在銀行理財產品中,預期收益產品數量佔到93%以上,「剛兌」帶來了系統性壓力,甚至造成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
二是金融收益與實體業績的錯配。資金脫實向虛是近年來金融市場的頑疾,理財空轉、票據空轉、同業空轉甚至信貸空轉等現象較為普遍,各種新金融、類金融機構遍地開花,這些機構從事套利業務,靠錢生錢、錢滾錢搏取收益。這種所謂的收益不是來源於為實體經濟創造的效益和企業最需要的金融服務,而是來源於資產泡沫甚至龐氏騙局。這種收益高、來錢快所產生的「虹吸效應」,促使了資金脫實向虛,成為滋生金融風險的「致幻劑」。
三是規模擴張與資金支撐的錯配。穩健經營是銀行經營的基本理念,一些金融機構在流動性充裕的表象誘導下,淡忘了穩健經營的理念,追求過度擴張和跨越式發展,採取「短錢長投」的錯配模式,資金運用脫離資金來源任性膨脹。在流動性狀況產生變化的情況下,手中資金難以覆蓋眼前的兌付,瞬間的資金鍊斷裂都可能造成流動性危機。
四是機構自律與監管約束的錯配。近年來,一些類金融機構特別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既不受資本充足率、風險撥備率的自我約束,又不受監管部門的外部約束,成為既無自律、又無它律,其結果是規模越大,風險越大,教訓深刻。
五是短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錯配。一些金融機構缺乏對自身長期發展戰略的考慮,被業績所綁架,只熱衷於賺快錢,過度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一些金融機構對職業經理人設置的短期經營目標過高,使得經理人產生「賺一把就走」的心理,其結果是雖然企業獲得了短期超額收益,經營者獲得超額獎勵,但卻積累了長期風險,嚴重影響金融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金融創新不能超越邊界。金融無論如何創新,它作為信用中介的本質不能變,經營風險的屬性不能變,穩健經營的理念不能變,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不能變,珍惜信譽的底線不能變。為此,我對金融創新的規範和發展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建立金融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標評價體系。將相關監管指標內嵌到對企業的考核評價體系中,作為對企業經營業績和負責人考核的重要依據,引導企業將對金融基本規律的遵守轉化為自覺、自律的經營行為,有效規範金融創新。
二是推動短期激勵向長期激勵轉變。完善市場化的薪酬機制,強化與長期經營目標的掛鈎,抓緊在金融企業推行股票期權、員工持股、虛擬股權等長期激勵方式,引導經營者關注長期利益,堅守發展底線。
三是引導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結算機制,對金融企業資金流向實施硬約束,確保資金流入民營經濟、中小企業,阻斷資金空轉的生存通道。
四是鼓勵適度發展金融混業。這不僅有利於推動供給側改革,促進個性化、定製化、特色化金融發展,而且也有利於避免政策不明產生的風險,形成差別化的創新生態環境。
五是補齊監管短板。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強化對網際網路金融、P2P等創新金融業態的監管,加強基層金融監管力量,強化屬地監管責任,確保金融監管沒有空白、不留死角。
【附】光大國際2018年全年業績速覽
3月12日,光大國際公布的2018年全年業績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光大國際已落實環保項目324個,涉及總投資約944.85億元人民幣。其中,已竣工項目196個,涉及總投資約437.87億元人民幣;在建項目57個,涉及總投資約260.52億元人民幣;籌建項目71個,涉及總投資約246.46億元人民幣。
環保能源項目合共處理生活垃圾較2017年增加55%;提供上網電量較2017年增加58%。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光大國際共有56個垃圾發電項目建成投運,設計規模日處理生活垃圾46600噸;21個在建的垃圾發電項目,設計規模日處理生活垃圾24650噸;16個籌建的垃圾發電項目,設計規模日處理生活垃圾1585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