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基建算力設施大旗的智算中心是什麼?《指南》權威詮釋

2020-12-19 快科技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聯合浪潮發布了《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這是首份對「新基建」數字基礎設施的主力軍——智能計算中心(即智算中心)進行全面深入解讀的權威報告。

今年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範圍,並將智能計算中心作為算力基礎設施的重要代表,納入信息基礎設施範疇。本次發布的《指南》更具體地對智算中心定義及內涵進行詳細闡釋,並指明了其規劃建設方向,推動新基建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據悉,《指南》對智能計算中心進行明確定義:智能計算中心是基於最新人工智慧理論,採用領先的人工智慧計算架構,提供人工智慧應用所需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算法服務的公共算力新型基礎設施,通過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高效支撐數據開放共享、智能生態建設、產業創新聚集,有力促進AI產業化、產業AI化及政府治理智能化。

智算中心作為新型公共基礎設施,本身蘊含四重內涵。首先,智算中心是算力公共基礎設施,面向政府、行業、企業等多用戶群體提供人工智慧所需的算力、數據和算法服務,支撐各行業領域AI計算需求,有效發揮新型基礎設施的社會價值。

其次,智算中心的計算架構技術領先、生態成熟。一方面,智算中心採用先進的智能軟體系統和智能計算框架,保證技術的領先性和可持續發展性;另一方面,智算中心從硬體到軟體、從晶片到架構、從建設模式到應用服務都是開放的、標準的、成熟的生態體系。

第三,智算中心是算力、數據和算法的融合平臺。其以融合架構計算系統為平臺,以數據為資源,以強大算力驅動AI模型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使算力、數據、算法三個基本要素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和融合平臺。

第四,智算中心以產業創新升級為目標。圍繞智算中心基礎設施建設,以數據流引導技術流、業務流、資金流、人才流聚集,實現以數據驅動產業創新發展新模式是智能計算中心的核心目標。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認為,智算中心在未來將是一種公共設施,成為類似城市大腦、5G的公共能力平臺:「它的核心將通過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來進一步高效支撐數據開放共享、智能的生態建設、產業的創新集聚,來促進AI的產業化。」

《指南》的發布,為智算中心的建設發展明確了具體方向,將推動新基建落地發展。智算中心建設關乎「新基建」的推進速度與發展質量,將在推動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實施,賦能實體經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促進人工智慧科研和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等領域發揮重大支撐作用,加快推進其建設進度是大勢所趨。

相關焦點

  • 做新基建的「算力底座」,華為進而有為,是新基建的「擺渡人」
    1)華為這樣詮釋新基建「新基建」為什麼會將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數位化技術做為「新導向」?其實侯金龍用了兩個非常典型的故事,詮釋了新基建的意義,無論是提質還是增效,它們的前提條件,都必須建立具備聯接和計算屬性的數位化基礎設施之上。2)新基建的「算力底座」有一種推論認為:蒸汽技術革命的文明高度,取決於微積分和解析幾何如何影響牛頓力學;電氣技術革命的文明高度,取決於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對建模技術的影響。而科技文明的高度,則取決於算力的指數級增長。
  • 國家信息中心聯合浪潮信息發布智算中心建設指南
    最近,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聯合浪潮在第十屆全球智慧城市大會的上海會場發布了《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這是首份對智能計算中心進行全面深入解讀的權威報告。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其中就包括以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
  •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什麼?誰來建?能帶來什麼?有何趨勢?圍繞這一國家重大部署,《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有關機構進行了專題調研,推出《新基建,來了!》專題報導,共十篇,此為第一篇。  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新基建絕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續推進。
  • 華為發布新一代400GE數據中心交換機,使能新基建激發新動力
    2020年7月24日,華為在以 「400GE新引擎 新基建新動力」為主題的發布會上,面向全球發布華為CloudEngine 16800新一代400GE數據中心交換機,基於業界領先的新平臺,新光接口和新智能,實現數據中心網絡的智能超寬、智能聯接和智能運維,使能新基建各領域間高效協同,
  • 入局超算中心,世紀華通迎接「新基建」發展紅利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當新基建投資步入快車道時,網際網路企業爭相布局,近日,騰訊宣布未來五年投資5000億用於布局「數字新基建」,隨後,世紀華通也宣布參與到騰訊長三角AI超算中心的建設中來,擬發行57億可轉債,以智慧雲實業為投資平臺
  • 34萬億投資的新基建 計算力為核心動能
    新冠疫情是一次壓力測試,倒逼政府和企業加速數位化轉型。而數位化轉型的基礎,就是「新基建」——以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信息數位化基礎設施。有媒體統計,新基建帶來的總投資額近34萬億。從中長期來看,這一舉措將持續轉換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結構向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經濟轉變。
  • 中國基礎工程綜合信息中心是做什麼的?和新基建有什麼關係?
    中國基礎工程綜合信息中心,前身是中國基礎工程建設網(1997-2020),深耕基礎工程建設信息行業20多年, 是全球首家網際網路+基礎工程領域一站式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作為國內當前最權威、最及時的基礎工程領域信息整合網站之一, 中國基礎工程綜合信息中心一直以來都致力於為基礎工程領域從業者提供實時
  • 智算中心融合算力、數據和算法,全面支撐AI技術應用和演進
    在智慧時代,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其中雲計算、5G、人工智慧、大數據以及邊緣計算是數字經濟結構組成中最底層的核心技術產業。而智算中心則是支撐它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的最主要算力生產中心,在未來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
  • 踐行新基建,創造新價值,神州數碼斬獲金駿馬「新基建最佳實踐獎
    神州數碼作為「新基建」建設的先行者,已率先布局,並有多個項目先後落地,樹立了行業中的新標杆。  雲化超算築牢新基建算力底座  「十四五規劃」的開局進一步明確了「新基建」的戰略高度。在「新基建」過程中,算力、大數據、存儲、數據傳輸等新型基礎設施正在代替鐵路、公路等傳統基礎設施成為城市數位化發展的新動能。
  • 中國AI算力佔全球三成!IDC 最新報告解讀,算力仍是AI發展最強推力
    在地域、行業應用等方面有什麼不同表現?AI算力的技術架構及市場發展又有什麼樣的新趨勢?12月15日,智東西與少數記者對浪潮信息副總裁兼浪潮AI&HPC總經理劉軍、以及IDC企業研究助理副總裁周震剛就此報告展開了深度對話。
  • 為「新基建」摸底——數據中心網絡性能藍皮書的誕生
    基礎設施建設的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是「新基建」的主基調,這一切都依賴於良好而堅實的網絡和算力基礎。目前我國的數據中心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健康、合理的產業格局。那麼數據傳輸所需要的網絡,其分布和整體性能又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況呢?
  • 新基建再次被「Pick」 傳統基建與新基建究竟有何差別?投資者如何...
    新基建目前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
  • AI產業化進入深水區,算力瓶頸如何破?
    另一方面,國家加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AI屬於投資的重點領域,雲計算、大數據、5G等相關新基建領域也與AI密切相關,AI將會加速與交通、能源、製造等行業融合,成為社會基礎設施,進而撬動經濟增長。從已經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來看,智能新經濟將是我國十四五期間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 AI產業化與產業AI化,知否算力有多重要?
    AI產業化從點到面實現突破作為引領世界未來的顛覆性技術,AI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並改變人類生活。目前,我國已重點部署從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大方面推進「新基建」發展。AI「新基建」將推動人工智慧與5G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深度融合,加速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賦能產業的核心能力。
  • 深圳首批新基建項目總投資4119億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新基建項目寧缺毋濫,不搞貪多湊數,不能『新瓶裝舊酒』,更不搞一哄而上重複建設。」7月21日,在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基建專場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曾堅朋說。  據他介紹,深圳首批規劃了新基建項目總計95個,總投資4119億元,預計本年度可形成投資1006億元。
  • 產業網際網路新基建,騰訊數據中心如何夯實時代「地基」?
    在新基建和產業網際網路兩股大潮加持下,數據中心將迎來發展的黃金十年。數據中心,顧名思義是數據集中處理、存儲、交換的物理空間,也是所有網際網路業務的基石。在大量業務需求的驅動下,數據中心行業正迎來一波新的建設高峰,但與此同時,數據中心重量不重質、舊技術落後於新業務需求、局部過熱等問題開始湧現。
  • 新基建的「乘數效應」在哪裡
    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是:新基建,新在哪兒?與傳統的「鐵公基」有什麼不一樣?政府工作報告一錘定音: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 「新基建」背景下我國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及對策
    美國總統柯林頓在1993年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計劃,又被稱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計劃;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的高速鐵路系統,都是在信息化領域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國關於「新基建」的概念早在2018年就被提出,當時將5G基站、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以及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統稱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新在何處?——三大領域引領「大創新時代」  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方面。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介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比如以5G、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 又拍雲劉亮為亮相第四屆萬物生長大會,新基建助推數字經濟
    6 月 29 日,第四屆萬物生長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劉亮為在《加速雲端新建,為數字經濟賦能》中認為「新基建」將大大加速雲計算在各行業的滲透,同時,數據資產的服務能力將會是未來數字世界競爭的核心能力。以下是劉亮為《加速雲端新建,為數字經濟賦能》主題演講中的精彩觀點和內容:」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堅實底座今年 4 月 20 日,國家發改委就新基建給出過「權威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