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觀察者網援引中國外交部網站報導稱,當天,外交部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及澳大利亞內務部長彼得·達頓詆毀中國一事,稱其認為中國對澳開展網絡攻擊、介入澳內部事務。
發言人耿爽回應稱,中國從來不幹涉別國內政,也沒有興趣幹涉別國內政,我們敦促有些人不要碰到什麼事情都把髒水往中國身上潑……希望澳方有關人士摒棄冷戰思維,摘下有色眼鏡,多做有利於中澳關係和雙方互信的事。
從彼得·達頓的言論可以看出,這毫無疑問是澳政客論及澳中事務時一貫的嘴臉:以完全沒有根據的所謂「事實」來故意汙化、妖魔化中國,公然抹黑中國的國際形象。
近年來,澳大利亞幹出這樣的事已經不是一回兩回了,而是時常「發作」。
令人記憶猶新的是,2017年12月初,澳大利亞時任總理特恩布爾就在該國政壇帶頭散布抹黑中國的言論:要防止外國人幹預當地政治,並指明:中國的影響力太大了,令人不安!
特恩布爾這一無理論調當然遭到中方駁斥。中國駐澳大使對此作出嚴厲批評。可仍架不住澳大利亞骨子裡對中國的偏見,時時對中國投以懷疑、審視的目光。
去年6月上旬,一艘澳大利亞戰艦停靠在斐濟首都蘇瓦港,恰好中國一艘安裝有通信設備的船隻也泊在附近。澳大利亞方面「疑心病」發作,多家澳媒爭相「炮轟」中國,稱這是一艘中國間諜船,試圖對澳軍艦展開監視和情報搜集。
後來很快澄清,這是中國「遠望7號」遠洋測量船,平時在海洋執行科考任務。且在澳軍艦抵達蘇瓦港的多天以前,中方就知會了斐濟政府,並取得了同意。澳大利亞的神經質不僅鬧出了笑話,也明顯是在自抬身價。須知,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軍艦的研發水平早已超過澳方,有必要對其搜集什麼情報嗎?
對於詆毀中國,澳大利亞還把眼光瞄向了中國在南太平洋的一舉一動——
荒唐的是,去年1月10日,澳大利亞國際發展與太平洋事務部部長康斯塔·費拉萬蒂-韋爾斯妄言:中國以「援助」的名義,給太平洋島國修建了許多「不知道通去哪裡的路」,以及許多「沒有用的建築」,以此讓這些島國背上了中國「條件苛刻」的巨額貸款。
這番話看似在為太平洋島國「仗義執言」,實際上呢?
趕在中方抗議之前,島國之一的薩摩亞就痛斥了這一論調。該國總理圖伊拉埃帕·薩伊萊萊就表示:「澳部長的言論的確讓我意外,這對太平洋島國領導人來說是侮辱……似乎在質疑太平洋島國領導人的誠信、智慧和智力。」
上梁不正下梁歪。澳方政府惡意詆毀中國的言論多了,自然也影響到了其國民。
今年7月22日韓國光州世界遊泳錦標賽上,中國選手孫楊以較大優勢勇奪金牌,可屈居亞軍的澳大利亞選手霍頓居然鬧出了令世界體壇十分丟臉的一幕:拒絕與孫楊一同領獎。事後,霍頓又在媒體面前無端指責孫楊服用興奮劑。沒想到,很快澳方遊泳隊就自身曝出服藥醜。
事實上,澳大利亞頻頻詆毀中國的背後,是跟美西方近年來反華之風盛行的大環境相對應的。可澳大利亞肆無忌憚地這樣做,畢竟影響到的是其自身的利益。
前些年在論及中澳關係時,總會提到一個詞:政冷經熱。即中澳兩國在政治外交層面上的交流雖然不是很融洽,但在經貿方面的熱度是相當樂觀的。而如今不同,許多數據統計表明,近幾年來澳大利亞輸華商品正在日益縮減,中國企業對澳投資也已低到極致。
不作死就不會死,澳大利亞似乎不認這個理,此次居然再度誣衊中國「幹涉」其內政。顯然,這是澳大利亞試圖把其西方「盟主」慣用的這一骯髒帽子強行戴到中國頭上。
可以預見,澳大利亞在無端詆毀中國的軌道上跑得越遠,對其自身利益的損害就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