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陳風
繼12月4日陸家嘴信託增資獲批之後,時代周報記者獨家獲悉,華宸信託也加入增資大軍,計劃增資至10億元。
12月9日,華宸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宸信託」)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從自治區本級財政安排2億元國有金融資本發展資金注資我司,用於增加公司註冊資本金,近期將履行法定程序向監管部門報批,之後華宸信託的註冊資本金將增資至10億元。」
華宸信託進一步表示,隨著行業平均註冊資本水平的不斷提升,公司將積極徵求主要股東的意見,合理安排好明年的增資計劃。
據時代周報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年內至少已有8家信託公司合計增資近200億元,10家信託公司表達增資或引入戰略投資者意向,至少已有8家信託公司晉級「百億俱樂部」。
從整體上看,信託行業呈「紡錘形」結構,「頭部」為「百億俱樂部」成員,「尾部」為註冊資本低於10億元的小信託公司。
不過,在行業增資潮之下,這種「紡錘形」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頭部漸重,尾部小型信託公司承壓。
尾部公司增資難
目前,華宸信託、中泰信託、長城新盛信託的註冊資本分別為8億、5.17億、3億元,位居行業下遊水平。
另有數家小型信託公司,剛剛跨過10億元註冊資本門檻。其中,大業信託和國民信託的註冊資本均為10億元,北方信託的註冊資本為10.01億元。這意味著,目前至少有5家信託公司註冊資本在10億元「資本金及格線」徘徊。
有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目前國內信託公司註冊資本最低要求是3億元,這是2007年《信託公司管理辦法》明文規定的。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2015年4月,銀監會下發《信託公司條例(徵求意見稿)》中規定「信託公司註冊資本最低額為10億元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註冊資本為實繳貨幣資本。」
華宸信託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家小型信託公司,華宸信託目前的註冊資本金僅為8億元人民幣,以2019年數據為基礎,在68家信託公司中排名66位,僅為行業排頭兵重慶信託150億元的5.3%,僅為行業平均註冊資本42.13億元的18.9%。因此,增資擴股是公司的必然選擇。」
隨著監管政策的變化,信託公司諸多業務都開始與其註冊資本產生強關聯。今年5月8日銀保監會制定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的出臺,明確提出限制投資非標債權資產的比例和限制非標債權集中度。
其中,明確全部集合資金信託投資於非標債權資產的合計金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全部集合資金信託合計實收信託的50%;全部集合資金信託投資於同一融資人及其關聯方的非標債權資產的合計金額不得超過信託公司淨資產的30%。
在關聯交易方面,「信託公司將信託資金直接或者間接用於本公司及其關聯方單一主體的金額不得超過本公司淨資產的百分之十,直接或者間接用於本公司及其管理方的合計金額不得超過本公司淨資產的百分之三十」。
這一系列規定對信託公司的資本提出更高要求。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不同規模的信託公司,增資目的都差不多:一是利於考核評級,獲得更多的業務許可;二是淨資本管理和《辦法》的約束下,保障業務規模,提升盈利能力;三是增加流動資本,防風險。
信託牌照依然可待價而沽
據用益信託網相關數據,2016年至2019年,國內信託行業的「尾部」信託公司在增資方面鮮有動作。
從註冊資本來看,排名墊底的後五位基本變化不大。其中,只有2017年華宸信託增資至8億元,西藏信託2019年由10億元增資至30億元。
相比之下,註冊資本在10億元到30億元之間的次「尾部」信託公司更為活躍。2019年至今,建信信託已實現「兩連跳」,註冊資本從15.27億元增至105億元;江蘇信託的註冊資本也從2017年的26.84億元增至如今的87.6億元。
最近幾年,以華宸信託為代表的「尾部」信託公司增資頻度顯著提高。
資料顯示,華宸信託1988年成立時的註冊資本5000萬元,在2005年和2017年 ,通過增資擴股、未分配利潤轉增的方式,華宸信託註冊資本由5.72億元增至8億元。
華宸信託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增資擴股首要目的是跨越資本金準入門檻,更為重要的是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從機制上激活發展的源動力,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和完善公司的內控機制與風險防控體系,增強公司的業務拓展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從根本上解決發展問題。」
目前來看,中尾部的信託公司的業績承壓,抗風險能力不強,這也為增資帶來一定阻礙。
百瑞信託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56家信託公司共實現淨利潤273.03億元,平均值4.88億元,中位數3.47億元(部分信託公司為合併口徑數據)。從淨利潤的區間分布來看,淨利潤在5億元以下的信託公司有32家,佔比57.14%。只有8家信託公司都淨利潤在10億元以上。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即使一些中小型信託公司業績表現不佳,因行業壁壘高,信託牌照是稀缺資源,外部企業仍有興趣成為信託公司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