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 16:21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趙晶晶 厲嘉琦
紙板、泡沫、廢舊金屬……這些是小區常見的垃圾,被稱為「放錯的資源」。一些年輕人隨手扔進了垃圾桶,將「資源」放錯,年長的居民,收集了「資源」,尋不到合適的回收站點。
由於沒有統一的市場規範,小區再生資源會出現回收不及時、價格混亂、缺斤少兩等問題,不僅影響生態及市場環境,還會衍生出一系列的社會隱患。但是,這一問題目前已經有了解決方案。
專業回收站點 讓「放錯」的資源有了好去處
記者從環衛中心了解到,從去年開始,我區城市社區再生資源回收站點逐步啟用,將小區再生資源專屬的回收點、回收隊伍、回收價格和服務平臺統一打造,實現可回收物的有效利用,讓分類處理、資源利用、廢物處置無縫銜接。
在淺水灣小區門口,有一個白綠相間的小房子,上面標著「再生資源回收站」,這就是城市社區再生資源回收網點。早在去年,百官街道和曹娥街道共設立了15個再生資源回收站。
按照《上虞區城市社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實施方案》要求,計劃每1000戶民居設立1個回收站點,每個站點配備1—2名工作人員、1輛電動三輪車和1臺磅秤。「2018年是城市社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實施的第一年,通過未來兩年建設,將最終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站點75個,其中固定站點55個、流動站點20個。」區物資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負責人徐暉介紹說。
目前,全區城市社區再生資源回收站點採用「上門服務」和「自己到站點投售」兩種模式,市民可以自行到站點投售,也可以撥打114—883或0575-82159717預約工作人員上門回收。
傳統「破爛王」變身「回收小哥」
3月15日,城北淺水灣小區門口熱鬧非凡,小區裡的居民圍著一群身著綠背心的「回收小哥」,諮詢紙箱、報紙、舊衣服、洗衣機等物品的回收事宜。
這群身著綠背心的工作人員,是我區物資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的「回收小哥」。一支由政府主導、國有企業組織成立的「回收小哥」隊伍,成了社區可再生資源的搬運工。
「車庫有個洗衣機,一直不知道怎麼處理,這邊能收走麼?」社區居民李阿姨上前諮詢道。「收,咱們師傅跟您上門搬運。」工作人員回答說。「家裡屯了好些報紙,年紀大了搬不動。」「我們有回收車,跟著您回家搬運、稱重。」「奶粉罐,咱回收站要不要?舊衣物能回收麼……」工作人員一邊忙著回收居民帶來的物品,一邊解答著居民的問題,忙得熱火朝天。
「我們社區目前只有淺水灣設立了固定的城市社區物資再生回收站,居民反響非常好。既方便了小區居民投放,也解決了以往無證回收人員進出小區的安全隱患問題。」 綠城社區黨總支書記陳亞利介紹說,「其他小區的業委會成員、居民也來諮詢,什麼時候建立站點。回收站點的設立,一方面方便社區居民,另一方面也是在鼓勵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將可回收利用的資源都收集起來,共同建設美麗的家園。」
完善分揀中心 讓「資源」真正循環起來
可再生資源從社區回收後,由清運車輛統一運往區物資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的再生資源分揀加工中心,中心對再生資源進行堆放、分揀、清洗、拆解、破碎、打包等初加工。
記者在分揀中心看到,整個中心內部劃分為有毒有害類物品和可再生資源兩大區塊。中心儲存著近期回收的油漆桶、燈管、紙板、玻璃、泡沫、海綿、木料、金屬、塑料等各類物品,分類分區域存放,雖是個廢品倉庫,卻也井然有序。
「目前,分揀中心的物品儲存到一定的數量,會送到相關企業。對環境產生汙染的物品,進行無害化物理;可循環利用的物品,進行再生利用。」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我們將繼續推廣設立城市社區再生資源回收站和鄉鎮網點,同步也對分揀中心進行改造升級。」
分揀中心改造升級後,能夠將回收的「資源」通過專業器械的操作,或打磨成脫胎換骨的新品,或分解成同等質量的其它物品,更好的實現資源「再生」及循環利用。
1552897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