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

2020-12-20 中原文化家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因「九九」有長久、長壽之意。尊老敬老,是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數千年代代相傳。

一、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已有千餘年歷史,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

孔子認為「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有所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作子女的,如果僅是能養父母,並不尊敬他們,更不能以和顏悅色的態度對待他們,這不算真正孝敬老人。

孟子則進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重陽節就被人們重視,如今這個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成為中國的「老人節」。

在中國古老的《易經》中,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

「九」在古數中既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指地之極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數字。

九九重陽,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所以,「九九重陽」就被認為是祝福老人長壽的好日子。

二、老人節有什麼節日意義

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與長久的「久」同音,是長壽的象徵,所以我國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也稱「敬老節」。

在我國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美德也體現在節令風俗中。不僅是老年人的福祉,而且是文明進步的體現,更是重陽節的內涵和價值所在。

對於重陽節的意義,將中華敬老傳統加以深化和外延,正是作為中華傳統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長輩也許還沒成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卻仍然需要。

如今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國家養老不可能,家庭養老是唯一的出路。由祭祖、敬老、孝親開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夠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

重陽節成為老人家、敬老節是對「尊老、敬老、愛老」的一種傳承,所得到的最廣泛、最普適的價值,便是「感恩」。

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但重陽節的意義,卻是永恆的。將重陽節所蘊含的深層內涵進行最大化地推而廣之。其中蘊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更應為人所真正認知並深深銘記。

三、中國傳統的敬老風尚

歷代王朝對養老敬老也作出了許多具體規定:周朝每年舉行「鄉飲酒禮」,用以「正齒位、序人倫、敬老尊賢、息事端、敦睦鄉裡」。

春秋戰國時期規定,70歲以上老人免一子賦役,80歲以上老人免二子賦役,90歲以上老人全家免賦役;秦漢之際,國家每年在仲春、仲秋舉行兩次養老禮。

仲秋之月,地方官員,要「按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八十、九十禮有加」;漢文帝規定,80歲以上老人,每月供給大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鬥,並規定「凡孝於親者人帛五匹」。

唐朝規定,「男人七十、婦人七十五以上者,皆給『子侍』」;明朝對老人有三優:一是「尊高年」,二是「設裡正」,三是「優致仕」。

朱元璋出身貧寒,對老年媼翁,特別體恤。他「詔天下養老之政」,凡80歲以上貧無產業者,只要為人正派,鄉裡稱善,月給米五鬥、肉五斤。

他還下令各州府縣,選擇德高望重的老人,「凡見官有民患者」,可以上公堂直諫。「三諫不悛」,還可直接報告朝廷。這種尊老敬老的社會風尚,今天仍然在大力繼承和發揚。

為尊重和順應九九重陽節這個「九九,久久,延年益壽」的民俗與吉祥觀念,如今將重陽節這天定為「敬老日」、「敬老節」或「老年節」,積極開展尊老敬老活動,為老年人辦實事、好事。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九月九日重陽節
    重陽節習俗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 九九重陽為什麼叫老人節?重陽節來歷簡介及傳統習俗一覽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因「九九」有長久、長壽之意。重陽節已有千餘年歷史,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鍊身體。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
  • 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有什麼風俗?重陽節的古詩有哪些?
    馬上就是重陽節了,聽說重陽節有敬老節的說法,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重陽節主要風俗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傳統節日的現代傳承。重陽節最早是一個豐收後的祭祀節日,有感恩和期盼的寓意在其中,傳承至今,現在的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人們會在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是傳統節日現代傳承方式之一。
  • 九月九日,為什麼被稱為重陽節?
    清明迎春,重陽辭秋與其他傳統節日相比這兩個節日更容易令人產生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九月九日,為什麼被稱為「重陽節」?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與「福文化」的沒落相類如今這個傳承兩千年的傳統節日並不像其他的節日那般有氣氛可是在古時,這一天是十分隆重的節日最初重陽節源於上古的祭祀活動
  •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傳說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有哪些傳說故事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傳說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
  • 重陽節為什麼又叫老人節、登高節、踏秋節?還有哪些別稱
    到了漢朝,《西京雜記》記載,古人在重陽節這天有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習俗。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 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世界各國老人節時間盤點
    導語:10月28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世界其他各國的老人節又是什麼時候?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遠眺、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1989年,我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重陽節又成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一步在法律上明確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作為老年節。那麼,為什麼將重陽節定為敬老節呢?
  • 為什麼重陽節要定在九月九日呢?你真的知道嗎?
    為什麼重陽節要定在九月九日呢?你真的知道嗎?「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今天又是陰曆九月九日了,不知道大家都進行了什麼樣的活動呢?最近幾年國家對於我們傳統文化的推廣在不斷加大力度。越來越多人知道重陽節就是用來敬老的,但是為什么九月九日要用來敬老呢?從我國可考的歷史中國可以得知,重陽節的核心習俗之一就是敬老求壽。在東漢的崔寔所作的《四月民令》中有寫到「九月九日可採菊花」,是我國有記錄的關於重陽節的最早文字記載。另外,在漢朝末年也有著在九月九日朝廷賜宴公卿近臣的行為。由此可見,在當時的九月九日就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農曆九月九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敲小黑板了,必考知識點:詩詞中山東不是咱們現在山東省,而是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當前人們對老人的推崇,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由來介紹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稱「九九」、「重九」。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等。「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有重九祭祖,敬老崇孝之傳統。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著諸多美好的習俗。說起重陽節的習俗大家一般都想到了什麼呢?以下是重陽節的習俗介紹。
  • 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重陽節,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 重陽節是老人節嗎?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重陽節的來歷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遠眺、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1989年,我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重陽節又成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一步在法律上明確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作為老年節。
  •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闢邪習俗及禁忌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的習俗與禁忌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佳節,古人認為數字「九」為老陽,農曆九月初九乃是所謂「兩九相重」,因此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  重陽節的禁忌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的形成,傳說與漢代學道成仙的費長房及弟子桓景有關,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費長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從壺公入山學仙,能醫重病,鞭笞百鬼。  桓景嘗學於長房。
  • 為什麼叫重陽節?菊花與重陽的關聯,重陽節的歷史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人都會在這個節日期間舉行一些活動,例如登高旅遊、放風箏、吃重陽糕、敬老活動等。這個傳統節日的到來,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樂的氣氛。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重陽節的歷史,以及有關重陽節的故事。
  • 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有何來歷,除了登高還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有何來歷,除了登高還有哪些習俗文/@成長新視點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菊花節等,它起於先秦,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唐朝正式定為節日,新中國以法律形式確定為老年節。
  • 重陽節手抄報:尊老愛幼,農曆九月初九
    尊老愛幼,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節也曾勾起無數詩人的悲傷之情。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寫道:「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 重陽節,為什么九月初九叫重陽節
    今天是九月初九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這天有什麼習俗、要做什麼呢?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每年的九月初九是傳統節日重陽節。九九登高,重陽節在古代民間有登高的風俗,故又叫做登高節。再古代重陽節都是非常熱鬧的節日,發展至近代,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2012年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老年節,再傳承發展的過程之中,重陽節又與中國傳統的孝道結合起來,成為十分重要的節日之一。重陽節賞秋非常好,目前正值秋季,中午有陽光的情況下,出去走一走感受一下變紅的樹葉十分魅力。尤其是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保留了「曬秋」的特色。
  • 九月九日重陽節各地的習俗是什麼
    2020年重陽節即將到來,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而這個節日從古時到至今也保存著許多的習俗文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九月九日重陽節各地的習俗是什麼,歡迎大家閱讀!
  • 重陽節的由來和傳說介紹 重陽節有什麼起源為什麼是九九重陽節
    今年10月25日就是重陽節了,如今的重陽節已經是一個敬老節。在古代重陽節是一個重大的節日,那麼重陽節的起源和傳說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重陽節簡介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
  •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重陽節有什麼意義?重陽節習俗50字100字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重陽節有什麼意義?重陽節習俗50字100字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