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嘻嘻媽媽說,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和一位新搬來的鄰居閒聊,聽他說起了這樣的一件事。本來他是住在鄉下的,自己沒事時種了幾顆果樹,也沒太在意,只是讓它自然生長。但是每年都會結一些果子,後來就引起了隔壁一個六歲小男孩的注意。
終於在一天中午,這個小男孩爬過自家的圍牆,到鄰居的院子裡偷摘蘋果。當鄰居聽到院子裡有動靜就趕緊出來,隨後孩子一慌張就這麼摔在了地上。鄰居這才意識到,小朋友翻過圍牆來摘蘋果,結果卻因為怕被發現而摔倒了。
鄰居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之後好心好意關注孩子的情況,卻反被孩子父母警告:「你別想逃脫責任,孩子在你家摔下來的醫藥費就得你負責,必須賠償。」鄰居頓時也是有苦說不出。明明是孩子非得翻牆去偷摘自己家的蘋果,結果自己卻成了罪人了。
但對方父母不依不饒,鄰居也只得全當花錢買清淨了,最後也只能無奈的替孩子摔斷的腿出了醫藥費這事才算完。不過遇到這樣的父母也讓鄰居真正見識到了,什麼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也難怪孩子會頑劣不堪,可能都是這樣父母慣出來的吧。
1.父母要主動承擔責任
客觀地來看待上文中這件事,本身就是孩子的錯,但父母卻如此不依不饒,非但沒有指責孩子,也沒有替孩子跟對方道歉,家長這樣的做法,根本不會讓孩子意識到他自己的錯誤,以後再遇到這樣的事,他也會跟父母有樣學樣不依不饒的,跟別人吵起來。
其實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最正確的做法就是主動承擔孩子的錯誤,並且承擔孩子所造成的損失,給孩子樹立一個知錯就改的好榜樣,而不是一味的縱容,要知道除了父母,誰也不會縱容孩子。如果小時候捨不得教育,長大可能就會被社會教育。
2.要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不要總是說孩子犯錯,是因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沒有養成明確的是非觀,那即使他長大以後也還是會繼續犯錯,因為他們永遠無法明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即使孩子所犯的錯並不是很大,但也要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他自己犯的錯,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承擔自己的錯誤,養成正確的是非觀才是父母們該做的事。真正的疼愛孩子不是一味的縱容和幫助孩子逃避責任,而是教會他主動承擔自己的錯誤。
3.和孩子約定好懲罰機制
教育孩子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就可以給孩子約定一個懲罰機制,和孩子約定好,當他們犯第一個錯誤時有什麼懲罰,第二個時又怎麼懲罰…以此類推,這樣孩子就能在生活中明確自己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並且學會去規避。
當孩子第一次犯錯,做父母的沒有及時制止,也沒有告訴他這樣做是錯誤的,那是讓他在慢慢的變「熊孩子」的路上。但如果當孩子第一次犯這樣的錯誤,父母就及時指出,並且讓孩子承擔犯錯的責任,那我相信孩子一定會是有教養的孩子。
結語:
所有的「熊孩子」都是在「熊父母」的不正當教育下所形成的。不要打著愛孩子的名義,去為孩子埋下一生的隱患。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把控好自己的品德,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以榜樣的力量去鼓舞感染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更優秀。
你們覺得這件事誰的責任更大呢?如果你是被訛方你會怎麼做?歡迎來分享交流吧。
我是嘻嘻媽媽說,5歲男寶和3歲女寶的二胎媽媽,生活中任何關於育兒的問題都可以跟我一起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