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高考物理卷:5G等前沿科技入題,實驗題分值佔25%

2020-12-11 澎湃新聞

今年是北京新高考落地的第一年,為期2天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於7月9日開考。首場物理考試結束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北京市教委獲得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對試題的權威解析。

專家總結指出,2020年北京學業水平等級考物理卷命題著眼學科發展宏大視角,確保考試命題平穩過渡。試題整體特色體現在關注科技發展前沿,注重聯繫生活實際,突出實驗能力考查,體現核心素養考查,考慮疫情影響,體現人文關懷。

澎湃新聞注意到,今年北京物理卷中實驗考查部分的題量大,分值佔比高、達25%,創下了歷史新高。

一、命題思路:回歸教材,加強對實驗的考查

相比以往,2020年尤為特殊。面臨複雜形勢,2020年北京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物理學科命題工作堅持「變中求穩」工作總基調,在積極「適應變」的同時努力「把握穩」。一方面保持命題理念的總體穩定,另一方面保持試題特色和整體風格的穩定。

高考命題對中學教學的導向是個緩慢漸變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持續用力。2020年物理學科命題繼續堅持對「物理本質」的考查,引導中學回歸以物理觀念為核心的物理本質教學;繼續堅持回歸教材,引導中學物理教學回歸到以教材為基礎的正常物理教學;繼續堅持加強對實驗的考查,引導中學物理教學重視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繼續堅持對學科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考查,引導中學教學重視對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試題特色:關注科技發展前沿,注重聯繫生活實際

在等級考的首考之年,落地之年,物理卷命題進一步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在豐富試題選材範圍、創新試題呈現方式、深化學科能力考查以及探索核心素養的考查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逐步完善命題技術,提升命題質量。具體總結如下:

1.關注科技發展前沿,引導學生聯繫所學知識理解科技前沿。

物理卷第3題通過對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簡稱5G)的特點進行介紹,使學生從物理學的角度理解5G技術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近代物理、物理光學、電磁波的知識了解5G技術諸如信號頻率、波段的相關信息,思考相關問題。試題雖涉及前沿科技,但設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教學實際。第5題以「天問一號」為背景材料,引導學生依據萬有引力定律的相關知識,結合題設給出的火星相關參數信息,從物理學角度對比分析火星與地球的有關特點,思考火星探測器發射的相關問題。第20題以高速列車的制動系統和制動過程為背景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學會依據合理簡化和模型簡化並理解日常生活中複雜的技術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發展,呈現我國新時代科技發展的新成就,增強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注重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識理解自然。

物理卷第17題截取疫情期間無人機投放抗疫物資的生活場景,考查平拋運動的基礎知識及應用。第13題以牛頓擺為素材,通過擺起更多數量的球、更換質量不同鋼球、對鋼球塗膠使其粘在一起等情景設置,引導考生深入分析實驗現象背後蘊含的豐富的物理原理。第14題以從高處釋放旋轉籃球的生活場景為素材,通過給定新知識,考查考生結合已有知識,並學習應用新知識解釋物理現象探究物理問題的能力。第20題中對高速列車制動停車過程進行了深入探究。試題以列車制動的v-a圖像切入,引導學生從運動學規律入手,逐步深入,搭設臺階,建立模型,引導學生思考電氣制動的物理過程,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綜合分析各種制動的特點並形成對列車制動的整體認識。

3.突出實驗能力考查,引導教學關注實踐和探究能力的培養

自主命題以來,北京卷物理試題始終把對實驗能力的考查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2020年等級考物理卷涉及到4個學生實驗的考查,涵蓋2個力學實驗和2個電學實驗,此外還涉及物理學史上的「羅蘭實驗」和其他的實驗探究活動。總體來看,實驗考查呈現如下特點:(1)題量大,分值佔比高,內容覆蓋面廣。同歷年高考試題相比,實驗考查分值佔比最高,達到25%。內容包含力學和電學,實驗類型涵蓋學生實驗和探究活動。(2)能力考查全面深入。2020年物理卷實現了實驗能力考查的全覆蓋,考查了實驗儀器選擇、控制實驗條件、記錄實驗現象、處理實驗數據等實驗操作能力,也考查了實驗誤差的分析和討論、實驗結論的評價等實驗分析能力。既有定量研究,也有定性分析。(3)教學導向積極正向。物理卷第16題是以學生實驗「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為背景,試題引導學生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選擇電路圖,使學生意識到任何一個實驗方案的確定都是需要經過認真的多角度思考後確定的,不能簡單機械的記憶。

4.體現核心素養考查,探索不同水平核心素養的考查路徑

(1)探索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路徑。以科學思維為例,第13、14、19、20題突出考查了模型建構要素,第13、17(3)、20(2)題則涉及對科學推理、科學論證的考查。(2)探索學科核心素養不同水平的考查和區分。以科學思維中的模型建構要素為例,2020物理卷探索了對模型建構各水平層級的考查。第2題考查考生對氫原子能級結構模型和第7題對點電荷模型的理解,符合水平一的要求;第10題對分子間作用力模型以及第17題對平拋運動模型的考查符合水平二的要求;第13題對碰撞模型的考查符合水平三的表述;第19題涉及電流微觀模型、通量概念和守恆思想以及碰撞模型的考查,符合水平四的表述。第20題對列車制動這一實際問題情境的考查,符合水平五的要求。

5.考慮疫情影響,照顧學生心態,體現人文關懷。

物理組在命題過程中,充分考慮疫情對考生複習備考和心理狀態的影響,在試題呈現和設問上照顧考生的作答心態,體現人文關懷。

(1)突出主幹模塊和基礎知識,聚焦關鍵能力,避免繁偏怪試題;物理卷從教材選取考生熟悉的素材命制試題,用考生熟悉的語言通過簡單熟悉的物理情境考查考生的學科基礎知識。(2)重點考查考生熟悉,教學側重的問題;試題情境均為常規和簡單情境,避免多過程、多對象等涉及複雜計算的問題。(3)照顧考生作答的心理過程,調試考生的考試心態,整卷由低起點切入,逐層遞進,合理設置難度梯度,力求讓考生在物理考試過程中心態平和,適度緊張。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高考北京卷真的簡單嗎?過來看看北京卷的真面目!
    比如18年物理考察過「假如你是伽利略」那個問題就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新題型,學生必須臨場思考,對於物理定律原理和實驗手段理解不深的學生會當場暴斃——而我們都心知肚明,這才是物理學這門科學的核心;假如你是伽利略(5分)又例如19年化學的傳統題目之一「工業流程」(所有人都是練了整整三年)突然被換成碘量分析
  • 2020年高考全國卷物理試題分析—難度微調、出現老題
    2020年高考全國卷物理試題相較於2019年高考難度有小幅下降,但是難度變化不大。2020年高考物理的難度我們看幾個題就能體會出來了。上圖分別為2020年高考全國一卷和全國二卷的14-16題,相信這6道題很多高三的同學都能做出來,題目難度確實不大。
  • 新高考物理試卷怎麼出?2020年高考卷已經給出答案
    2020年高考北京、天津、山東等省市迎來了第一屆新高考,2021年全國將有十幾個省市迎來新高考,那麼新高考的物理試卷與全國卷理綜有什麼區別、新高考又有哪些特點呢?今天老李跟您聊聊。新高考最顯著的特點:題量增大,考試時間延長。2020年新高考地區除了天津卷以外其他省市的考試時間都為90分鐘。考試時間延長必然伴隨題量的增加。
  • 新高考物理試卷怎麼出?2020年高考卷已經給出答案
    2020年高考北京、天津、山東等省市迎來了第一屆新高考,2021年全國將有十幾個省市迎來新高考,那麼新高考的物理試卷與全國卷理綜有什麼區別、新高考又有哪些特點呢?今天老李跟您聊聊。新高考最顯著的特點:題量增大,考試時間延長。
  • 2018年高考北京理綜卷評析:知識與能力並查
    在自主命題的省市中,北京卷的考查方向和命題特點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這不僅是因為北京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 2018年高考理綜考試已經結束,學而思網校高考研究中心第一時間為大家送上2018年高考北京理綜卷評析,看看今年北京卷有哪些特點和變化。
  • 情境題多,選擇題難,變動創新大——2019高考全國I卷理科綜合快評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物理專家團隊認為:今年全國I卷的物理試題整體難度適中,考題設置以新課標四大物理學科素養(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為導向,更加注重考查核心物理概念和規律。與2018年高考對比發現,2019年的考點分值分布有了少許變化,其中動量和原子物理的分值佔比明顯增多,而功能關係與電磁感應的分值有所下降
  • 2020高考北京卷有什麼特點,明年的命題趨勢如何?物理老師這樣說
    2020年是北京新高考的第一年考試,今年的高考物理試卷與往年相比無論是從題量還是試題難度都與往年有大不同,那麼今年的試題有那些特點呢?老李給您聊聊。題量看似增加實則相對穩定。往年的北京卷物理試題是從14題至24題11道題,考慮到21、23、24題通常比較長實際上北京卷理綜物理試題的個數可以理解為13道題左右。
  • 2020新高考官方模擬物理試卷出爐!
    山東物理模考物理等級考與2019年全國Ⅰ卷相比變化巨大!山東省2020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模擬卷(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13(實驗題6分);14(實驗題8分);15(牛頓運動定律計算題8分);16(氣體定律計算題8分);17(電磁場計算題14分);18(圓周運動計算題16分)2019年高考物理試題(全國1卷)(110分)二、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6分。
  • 對比全國卷和廣東卷:考點基本一致題型與分值有變
    而兩者不同點主要體現在名句名篇背誦默寫要求以及試卷結構、具體題型分值分布上。以語言文字運用為例,全國卷有4題共20分,但廣東卷是6題共24分;現代文閱讀全國卷是3題共9分,但廣東卷是4題共16分,但選考現代文閱讀全國卷是4題25分,廣東卷是3題15分,也就是全國卷在選考現代文閱讀的分值較大。  部分題型也有變化。
  • 北京中考第二天科目解析出爐,疫情成熱門,物理實驗探究分數佔比過半
    鄧偉 攝下午,物理科目在引導學生關注科技創新的同時,也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和生活中的物理。同時,試題注重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該部分試題分數佔比超過了總分的50%。01英語作文二選一今年英語作文依然「二選一」,話題圍繞「道歉信」和「積累」。
  • 高考物理衝刺:不盲目做外省市近幾年高考題
    其實在實驗複習中,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是最關鍵的。理解了實驗原理,操作步驟、誤差分析都可以自己想出來。我們現在的複習還是應該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靠頭腦分析才是高分數的關鍵。比如2012天津卷第9題:(2)某同學用實驗的方法探究影響單擺周期的因素。   就這道題來說,我還沒看見過用橡皮開狹縫固定單擺選點這樣做實驗的學校,我們盲目地背操作步驟肯定對答這個題目沒什麼幫助。
  • 高考數學全國一卷:新課標1卷考點分布統計表及各章節所佔分值
    高考數學全國一卷:歷年考點分布及所佔分值分析,助力高考衝擊145★2013-2019年高考數學全國一卷即新課標1卷(理科)考點分布統計表及各章節所佔分值。注意:2019年新課標1卷(文、理)第4題數學文化題為了在高考衝刺階段大家能夠更好地進行點對點查缺補漏,今天為大家帶來近幾年的高考題型及題號分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通過這個表格我們發現,在每一年的高考數學中。
  • 不看新聞不行、光靠背書沒用,北京高考「物政化」試題給出這些啟示
    昨天,今年北京高考進入第二階段——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這也是新高考「選考」的首次登場。告別了延續18年的文綜、理綜,昨天和今天,物理、思想政治、化學、歷史、生物和地理再次單科考試,考生任選三門應考。
  • 2019全國卷II高考物理必考20題,第二題:平拋運動
    從昨天開始,王濤老師正式開始在百家號上發布2019年全國卷II高考物理的押題課,推出20-25道高考必考題,引起了廣大學生的關注和喜愛。這裡發布的題目是明年全國卷II高考物理的主要出題方向,並且給出了明確的題型和解題要點。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學習。
  • 談談2020高考全國二卷物理20分壓軸題原題的事
    >2020全國2卷理綜物理25題(壓軸題)做為保mi級別最高的高考命題,封閉命題一個月,最後直接copy 我從2016年開始講網課以來,每年給高三同學都會講到一些「類真題、原型題」(可以翻看每年高考後那段時間我的微博),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地方卷,少則幾分、多則十幾分,零零總總,但是像今年這樣一次性擊中20分的物理壓軸題,還是第一次(高考物理也是第一次出現20分的真題居然是市面上的原題)。
  • 新高考「選考」登場 京味考題緊盯時事熱點 不常讀報不看新聞的...
    新高考「選考」登場 京味考題緊盯時事熱點告別了延續18年的「文綜」「理綜」,昨天北京高考中率先亮相的物理、思想政治、化學三份選考試卷不僅京味兒濃,而且試題緊盯新聞,高鐵、5G、「天問一號」、冬奧會、抗擊疫情、脫貧攻堅均入考題,如果考生愛好少,知識面窄,又不常讀報,不看新聞,那答起題來還真有難度
  • 北京英語卷:用地道英語表達中國傳統文化
    體現北京考生特點 注重綜合能力考查北京教育資源優良,跨文化交際機會較多,北京考生特點鮮明,鼓勵考生用英語講好「家門口」的故事是英語試題的特點之一。試題素材涵蓋前沿科技、綠色環保、創新協作等內容,突出北京考生視野寬、知識面廣的特色。
  • 巧合 北京高考英語作文與廣東高考語文作文"重題"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林豔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郭謙  相關新聞  25日本科志願開始報名  昨天下午,2019年高考正式結束,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教育考試院獲悉,6月23日,考生可通過登錄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或通過「北京通」App在手機端查詢自己的高考成績。
  • 2020年北京市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物理試卷權威解析
    具體總結如下:01關注科技發展前沿,引導學生聯繫所學知識理解科技前沿。第3題通過對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簡稱5G)的特點進行介紹,使學生從物理學的角度理解5G技術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近代物理、物理光學、電磁波的知識了解5G技術諸如信號頻率、波段的相關信息,思考相關問題。
  • 詳解高考北京卷最後的文綜理綜:題型設計更大膽,化學生物不簡單
    今天上午,本市高考實行「3+X」17年來的最後一次文綜、理綜考試落下帷幕。考生們和文綜、理綜正式說再見。明年,北京實施新高考,不分文理科,統考三門,選考三門,高考科目中將不再有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如第6題的素材選取了以近年來我國科技成果為背景,在分析所用材料中,讓考生感受到祖國的發展變化。第8題以元素周期表發表150周年為背景,選取我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在元素周期表發展中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潤物無聲地對我們身邊的科學家作出了宣傳,給考生以民族自信愛國情懷的薰陶。此外,北京高考化學試題一貫重視化學實驗素材的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