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宋代女詞人,從小出生書香門第家庭,在文學方面被後世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筆下不知為後世留下了多少經典之作,我們熟知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她的作品總是閒得委婉悽涼,但是卻又充滿著細膩的感情色彩。
李清照的詞可以分為兩種,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但是不管哪一種都能將讀者帶到她的意境當中,去體驗她的心境。
李清照的詞很多都與其丈夫有關,因為二人志同道合,有著共同語言所以夫妻二人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所寫之詞都是與丈夫的快樂時光,可是後來趙明誠在萊州當知州,李清照在青州。詞風就逐漸轉變成了相思之詞。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李清照在一次看望丈夫的路上,曾在一旅店中曾寫下一首詞,這首詞是寫給家鄉的姊妹,語言淺近,卻感情真摯動人,這首詞也成了一部經典流傳至今。這首詞便是她的《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
《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
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宣和三年,李清照起身赴萊州與丈夫團聚,行到昌樂,遇雨宿於旅館中,一時難以見到久別的丈夫,又思念家中姊妹,於是揮灑筆墨寫下這首傳唱千古的詞,這首詞不同於以前所寫情詩,但是卻描寫了另外一種情感——親情。
親情雖沒有愛情那般濃烈,卻有著愛情無法比擬的情感,這種情感是一種血濃於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覺,李清照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寫下如此帶有濃厚親情的詞,可見她並不是一個有了老公就忘了自家姐妹的人。
而且詞一開頭就表達了對姐妹的濃厚相思之情,用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陽關曲》本為三疊,在李清照這裡,變成了四疊,將這「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一遍即四疊.「千千遍」又該是多少疊呢?可見思念之深。
中間又穿插了她與姐妹分別時的一些點點滴滴,而要說最讓人感動的便是最後一句「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蓬萊山作為中國古代的神山,與方丈、瀛洲並為海上三神山,都在渤海中,世人不能登及,所以說它「遠」。李清照此時雖然很矛盾,但是轉眼一想,雖然與自家姊妹分隔兩地,但是畢竟沒有遠到如蓬萊島那樣遙不可及,簡單一句,卻餘味無窮,留給讀者極大的想像空間,因為不遠,所以,我們可以隨時相聚,可以隨時共賞共玩。
李清照通過這首詞為我們表達了她當時的意境,同樣用這首詞為我們世人展現了姐妹之間的濃厚感情,為何說這首詞能夠成為經典被傳頌,關鍵點便在於親情二字,因為世間最濃的便是親情,她用自己親身體會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問題,愛情雖然濃烈但也有瑕疵,可是親情卻是你一輩子也斬不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