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動作不斷地的企業微信又放出一個「大招」。
這次和「二維碼」有關,具體而言是,當企業員工使用「群二維碼」邀請客戶進入群時,若進群人數超過100人,無需好友關係認證,就能通過「群二維碼」自動創建新群,邀請更多客戶進入新群,從而進行群裂變。
企業微信「群二維碼」此次升級,對於商家沉澱用戶與建立私域流量來說,有著重要的價值。此前,客戶群最多只能是100人,這樣一來,便能夠實現「無限制」拉人。
除了在企業微信中幫助商家構建私域流量,在線下商業場景中,二維碼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價值,事實上,其已經成為各行各業實現數位化轉型的底層能力。
由於二維碼能夠承載多種形式的內容與服務,所以,通過一枚二維碼來連接人、物與服務已經形成新的商業模式,而且,應用在了零售、餐飲、出行、政務等多個領域。
那麼,微信生態內都囊括了哪些「碼」?分別適用於哪些場景?在企業數位化進程中有著怎樣的價值?
線上場景:沉澱用戶的開始
微信的發展史,也是一部「碼」的成長史,進化史,微信中每一個重大的變革都與「碼」有關。
1、微信個人名片:高效開始私域流量生意
隨著微信的上線,微信便推出了首個二維碼產品——個人名片,以二維碼的形式在社交圈裡進行傳播,不僅方便了用戶溝通,對於商家而言,在微信裡開始私域流量生意也更加高效。
實際上,我們在公眾號圖文中、線下門店、甚至是淘寶店鋪,都能看到商家的個人微信二維碼,用戶掃碼便能直接添加商家微信,商家可快速且高效地開始構建私域流量。
同樣,在企業微信中,用二維碼來作為個人名片也就順理成章。
比如,在微信為酒店行業提供的「智慧服務解決方案」中,顧客入駐酒店時,在其微信支付成功頁面,酒店會推送一張「專屬管家」的名片,即酒店服務人員的企業微信帳號,顧客可以主動添加他為好友,進而向他諮詢任何問題及服務。
此外,商家還可以在小程序或公眾號內放上企業微信名片,用戶則可以直接添加企業員工為好友,這便能夠將用戶快速沉澱到企業微信。
2、群二維碼:進群的「綠色」通道、沉澱用戶事半功倍
與通過二維碼添加好友一樣,使用二維碼邀請用戶加入群聊也事半功倍。
微信群幾乎是每個商家都會使用的運營工具,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微信群更是成為不少商家的線上經營的主要場所。對於商家來說,進群的便利性就尤為重要,而群二維碼相當於一個「綠色」通道,可快速進群。
當然,微信掃碼進群還有一個規則限制,即群成員超過100人後,便無法通過掃碼進入。但這一點在企業微信中卻有很好的改善,如文章一開始一提到的那樣,當企業微信客戶群超過100人時,無需好友關係認證,就能通過「群二維碼」自動創建新群,邀請更多客戶進入新群。這樣就避免了這一限制帶來不好的體驗。
線下場景:數位化基礎能力
「你掃我?還是我掃你?」這句話「完美」呈現了二維碼在線下商業場景中關鍵地位,也是其作為線下商業場景中提出基礎能力的最好證明。
1、收款碼:開啟二維碼在線下商業場景的江湖地位
線下商業場景的數位化探索,是從支付的開始,而二維碼在線下商業場景的「江湖地位」,則是收款碼打下來的。
收款碼是微信於2016年推出,即「微信買單」能力。彼時,雖然微信支付線下普及率較高,但一開始使用微信支付收款的主要是品牌商家。對於大多數商家而言,則是因為「自身技術開發能力不足」而不得不放棄。
而收款碼的優勢在於,商家無需開發,在線上簽約成功後,即可在PC端下載收款二維碼,列印出來,往收銀臺上一擺就可以開始營業收款,大大降低了接入門檻。
如此,二維碼便成為中國街頭巷尾的獨特風景。
2、小程序碼:線上線下連接的基礎能力
當然,線下商業的數位化,除了支付的變革,還有服務的數位化。
而小程序便成為商家們的首選工具。原因是小程序幾乎完成了對企業獲客、營銷廣告、零售、物流、客服等全鏈路的重構,它夠輕、試錯成本夠低。
其中,小程序碼是線下場景中獲取服務的主要方式,更是一項基礎能力。通過微信掃描小程序碼,即可幫助商家快速開展線上生意。以目前受損最嚴重的的餐飲企業為例:餐飲行業的商家可以將餐廳二維碼與營銷活動相結合,吸引用戶主動掃碼獲取餐廳優惠,形成「小程序碼——小程序——支付」的模式,將線下的用戶導入線上,連接線下場景和線上服務,提升線下的服務效率和用戶的留存率。
3、掃碼購:給每個用戶配備一把「掃碼槍」
「掃碼購」是微信智慧零售的解決方案,用戶在線下超市貨架選購商品時,可隨時拿手機掃貨架上的二維碼,都可以用「掃碼購」邊掃邊買。相當於給每個用戶配備一把「掃碼槍」,只需打開小程序「掃一掃」,即可完成自助結帳,提高了尖峰時段的交易效率。還能將用戶沉澱到小程序,進行後續的線上運營。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線下客流減少,主要原因還是用戶擔心人流集中而存在病毒感染風險。對此,商家可以引導顧客使用小程序「掃碼購」自助結算,無需排隊收銀,既避免了人流集中的問題,又能縮短顧客停留時間,防止感染風險。
在「掃碼購」的使用上,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在《騰訊一季度賺735.28億,首次寫進財報的「掃碼購」是什麼鬼?》一文中報導過不少優秀案例。比如,若比鄰在1個月內4個門店便產生50萬+銷售額;EasyGo使用「掃碼購」,僅一個月購買率就達到80%。
4、一物一碼:讓每一個商品都有專屬碼
如果說「掃碼購」是超市等零售商家實現線上線下連接的重要「武器」,那對於商品廠家來說,打通線上與線下的,靠的便是小程序的一物一碼。
具體而言是,每個商品都有一個自己的專屬碼,就如人的世界一樣,有一張可識別的身份證。在《關於小程序「一物一碼」,這裡有最全的案例實操匯總》一文中,我們提到,一物一碼有三大功能:
引導用戶跳轉小程序、公眾號等商家平臺,實現流量「沉澱」;提供精準營銷互動、大數據運營等能力,讓開發者進行精準營銷;開發者可快速批量生成碼,且這種微型碼,由於是騰訊專利碼制,無法破解和仿製,安全性也是槓槓的。
這對商家來說,藉助於一物一碼,不僅可以藉助小程序+公眾號的組建工具建立私域流量,還可以追蹤產品溯源,以及一系列企業內外部的深度連接,實現數位化營銷。
社會服務:二維碼成為新「身份證」
除了在線下商業場景上的使用,在社會服務方面,這枚小小的二維碼同樣可以發揮巨大的能量。
1、乘車碼:不會「丟」的交通卡
顧名思義,乘車碼的使用場景當然是用戶用來乘坐公共運輸的數位化「交通卡」。以往,用戶在乘車場景中,購買、使用實體交通卡的流程都非常繁瑣,比如,排隊充值、餘額不足、忘帶或丟失的情況。
而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的乘車碼,對於用戶而言,實現了近乎零門檻的使用體驗。刷碼進站,出站時刷碼自動扣款,免去了排隊充值的過程。此外,乘車碼還支持「先乘後付」,包括提前墊付和預付款兩種,防止出現乘客因餘額不足免密支付失敗的情況。
2、健康碼:疫情期的「通行證」
除了交通,在政務方面,二維碼也發揮了極大的功用。
比如,疫情期間,針對大家出行過程中存在的病毒感染風險,各地政府都推出了健康碼,居民需要憑健康碼進出社區、交通卡口、機場火車站等公共場所,一個二維碼成國人的新「身份證」。
一方面這也是方便各地政府隨時掌握居民的健康狀況;另一方面,也是防止人員流動而帶來的病毒傳播風險。
當然,二維碼的應用遠不止以上提到的這些,其之所以能夠成為企業構建私域流量的開始,成為線下商家數位化轉型的基礎能力。是因為二維碼作為一個入口,其背後能夠承載的是多種形式的內容與服務,也是其能夠撐起一個商業世界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