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誌願者協會紀念成立十周年:德不孤 必有鄰

2020-12-13 湖南頻道

時刻新聞

—分享—

東京早稻田大學講堂,中日誌願者協會在這裡舉行了紀念十周年活動。

  紅網特派記者 陳美淇 東京報導
  
  東京早稻田大學講堂,中日誌願者協會在這裡舉行了紀念十周年活動。「做志願者一天容易,兩天容易,做十年真的不容易。」紀念活動上,湖南省湘陰籍出身的中日誌願者協會會長張劍波致辭回憶十年。
  
  2006年,一批華人華僑在東京成立了中日誌願者協會。十年來,接到15000多個諮詢與援助請求,無償幫助了6000多名在日華人。尋人翻譯、法務醫療、環保宣傳……涉及華僑華人在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協會成員來自中國各地,湘籍成員一直起著核心作用。
  
  19日,中日誌願者協會會長張劍波在接受採訪時講述了一個公益僑團組織十年發展的背後故事。
  
  一起華人事件引起的深思
  
  2006年2月,一名在滋賀縣的中國籍女子鄭永善殺害2名日本兒童。警方調查時,鄭永善不停地念叨「我沒有殺人,我殺掉的是兩個布娃娃」。遠嫁日本農村,語言不通,缺少朋友,受到排擠和冷落,長期的封閉和壓抑令鄭永善精神崩潰成了殺人犯。
  
  張劍波看到新聞後內心受到很大衝擊,「殺人犯罪當然應依法懲處,但面對這樣的社會悲劇,我徹夜難眠。如果在其困難和孤獨時能獲得幫助,就有可能避免悲劇的發生。」張劍波回憶道。
  
  張劍波萌發辦一個支援華人困難者團體的想法,立即聯絡了十個在日華僑華人和日本人,有的是他的湖南老鄉,有的是他在日本結識的。大家「志同道合」,第二天聚在湘籍在日華人段躍中公司的會議室,成立了「中日誌願者協會」。沒有資金、沒有辦公場地、沒有專職人員,通過一隻由幾個核心成員輪流攜帶的行動電話與需要幫助的華僑華人建立聯繫。
  
  「我經常說我們是『三無』團體。」張劍波說:「原本這些志願者在日本就要面臨著各種生存的考驗,同時還要幫助有需要的人,真的很了不起。十年來,有人放棄、有人離開,但也有人堅守著。」
  
  國外不是天堂
  
  幾天前,張劍波到成田機場尋找一對流離失所的母子。張劍波接到國內傳來的消息,女子因國際婚姻嫁到日本,丈夫去世,婆家不收留,女子精神異常,最後帶著未成年的孩子流落機場。
  
  「我接到消息時,對方介紹母子倆寄居在機場大廳已經兩年了。以前每個月還和家裡聯繫一次,這兩個月突然沒有電話,家裡很著急。聽說小男孩以前成績不錯,現在只能跟著母親到處流浪,我們知道後很痛心,希望能快點兒找到他們進行安頓。」
  
  張劍波說:「有一些問題非常棘手。比如國際婚姻,一些中國女性已經加入日本國籍,中國使館也不好過多幹預。國外並不是天堂,有困難,有泯滅良心的人。」
  
  張劍波介紹,華僑勞工問題、研修生問題、國際婚姻問題、戰爭遺孤問題是目前華人華僑面對的最普遍的四大問題,相關的問題也是中日誌願者協會處理的最多的。
  
  「很多問題來自於中國人對日本的了解不夠深入,過於偏聽偏信。」以國際婚姻為例,張劍波介紹:「不少黑中介介紹中日婚姻。在推薦日本男士時,描述的根本不切實際。一般來說,日本男子在國內找不到老婆才會不得已去找語言不通的外國人結婚,很多男方有酗酒、家暴等問題。黑中介花言巧語欺騙女性,嫁過來的很多嫁到了日本農村,環境封閉,語音不通,我們知道的最後得精神疾病、自殺、家暴的例子非常多。」
  
  還有的人發生事故後,不懂得如何保留證據、如何維權,最後錯失了時機。為了應對類似的求助,中日誌願者吸納了律師進會,成立了中日誌願者協會法律支援團,希望在法律問題面前能更好的幫助華僑華人。「希望國人來之前能睜大眼睛,到了遇到困難也不要慌,及時和使館和志願者協會聯繫」張劍波說。
  
  德不孤 必有鄰
  
  為什麼志願者們願意花自己的時間幫助其他華僑華人?志願者呂正說,學雷鋒,做好事。志願者金曉明說,為人民服務。志願者熊婷說,有餘力,則助人。志願者蔡海珍說,助人也是一種修行。儘管每個人表達的方式都不同,但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幫助在日華人華僑排憂解難。
  
  呂正是協會的老志願者,協會創立不久後,他因認識張劍波而了解到協會,因認同協會的理念而加入。在他印象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名剛到日本不久的女留學生家裡遭非法入侵。志願者趕到現場為她做翻譯與日本警方溝通,並就曠課和醫療費用等問題和學校商談。「當孤立無援時,有一個這樣的組織存在,至少在受害人心裡上也是一種安慰和支持。」從受害人眼裡看到的信任和感激使他深深地感受到志願者團體存在的價值和自己行動的意義。
  
  蔡海珍進入協會是通過一次志願活動。通過協會微信群,她得知華人姜恩來帶兒子小長宏赴日治療,語言不通求助翻譯。蔡海珍報名參加,兩個多月時間裡,她和志願者劉劃接力交替到醫院提供翻譯援助。「姜恩來得知我們有一個東京街頭的志願活動時,無論如何也要參加。小長宏的腦瘤手術很成功,不久前,父子倆來日本複查,看到小長宏很健康,我心裡真的非常激動,這時候的我真的很快樂。」
  
  2015年,協會出版《為了更好的共生——在日中國人志願者的挑戰》,書裡記載著一系列協會發展故事和志願者的經歷,每一件都如同教科書般講述著華人華僑在日遇到的各種問題。
  
  除了幫助在日華人華僑排憂解難,志願者們還在日本進行著公益活動。日本「311」大地震時,志願者們駕車9個小時趕到現場,為災區人民送上食物。與此同時,他們還時不時進行街面清掃活動。
  
  「華人的優良形象不是說出來的,也不是吹出來的。而是要靠每個人以愛心、責任和奉獻做出來的。做到了才能不斷提升在日華人的形象與影響。」張劍波說。
  
  「德不孤,必有鄰」是中日誌願者協會奉承的哲學理念。「一比零大,從善做起。有人說做公益僑團組織是撞南牆,那我們就是把南牆撞破的那群人。我想一直公益地做下去,幫助更多華僑華人。」張劍波說。

相關焦點

  • 德不孤,必有鄰
    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在列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時,習近平主席指出中華文化強調「德不孤,必有鄰」。 2015年5月23日,在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上,習主席再次說道:「鄰居可以選擇,鄰國不能選擇。『德不孤,必有鄰。』
  • 德不孤 必有鄰
    尤其是我與傳統文化的難解情緣,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的含義。只要你堅持去走向光明,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與你相伴。聖域優遊 登堂入室於是,一拍即合,且有了更多的援助和支持。憑藉張越在東平湖西部工作的人緣,獲得了免費參訪臘山的優惠。而本次活動的重要策劃者李鳳老師,則因為她倡導的親子共讀而結識。又因為她,結識了在出版方面經驗豐富的孫新老師,在我們啟動方案中,他們貢獻了傑出的智慧。尤其是本次文化遊學方案的設計,就是從與他們的交流中來。這一切的機緣,莫不應了那句話——「德不孤,必有鄰」。
  • 甘肅方舟救援隊參加甘肅省博物館志願者團隊成立十周年紀念活動
    今年是甘肅省博物館志願者團隊成立十周年。為了更好的迎接志願者團隊十歲生日,發揚志願者勇於開拓、積極進取的務實精神,激發志願者的學習精神以及提高講解服務水平,5月27日,甘肅省博物館舉辦了「繁華十載 踏歌而行」甘肅省博物館志願者團隊成立十周年紀念活動。
  • 東京中國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紀念展覽開幕
    人民網東京12月10日電(滕雪)今天,東京中國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紀念展覽開幕式在東京舉行。中國駐日本國大使館公使郭燕,日本眾議院議員、日中友好文化交流促進協會會長河村建夫,外務省亞洲大洋州局地域調整官丸山浩一等百餘位嘉賓出席。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中國駐日本國特命全權大使孔鉉佑、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分別為慶祝中心成立十周年提寫了賀詞。
  •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長島書畫協會成立十周年書畫展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曁長島書畫協會成立十周年書畫作品展,近日,在縣文廣新局三樓多功能展廳展出。本次展覽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新局、縣文聯主辦,縣書畫協會承辦。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今年也是我縣書畫協會成立十周年。十年來,廣大海島書畫藝術愛好者飽含對家鄉的真摯情感和對書畫藝術的無限追求,用生動的筆墨、充沛的激情創作出一幅幅賞心悅目、格調高雅、形神兼備的高品質作品。筆墨言之,丹青傳情。本次展出的是我縣首屆臨帖展和美術作品展,共104件,其中臨帖作品52件,美術作品52件。
  • 國學《論語》德不孤,必有鄰 論道德的重要性
    孔子在《論語》裡仁中說過一句:德不孤,必有鄰。意思是說道德高尚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同行,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說,道德高尚的人一定會有同行者不會孤單。二便是道德對於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沒有道德的人必將是一個沒有真正意義上朋友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 恩格貝中日誌願者荒漠化治理3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圖 劉景12月11日,在人民科學家錢學森誕辰108周年之際,由《今日中國》雜誌社、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與恩格貝生態示範區管委會共同承辦的「恩格貝中日誌願者荒漠化治理30周年座談會暨《綠色使者—遠山正瑛在恩格貝的故事》專刊發行儀式」,
  • 紀念抗戰勝利!人民日報:中國人眼裡容不下沙子,歷史就是歷史
    紀念抗戰勝利,人民日報:「歷史就是歷史」捍衛中日友好底線1938年4月6日,中國軍隊取得山東臺兒莊戰役大捷。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極大地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心。圖為中國軍隊奔赴臺兒莊陣地。
  • 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慶成立60周年 回顧中日交流
    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慶成立60周年 回顧中日交流
  • 早稻田大學孔子學院慶祝成立十周年 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間
    11月30日,全球第一所「研究型」孔子學院——早稻田大學孔子學院在東京慶祝成立十周年。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早稻田大學校長鐮田薰、北京大學副校長田剛等中日兩國約150人出席了紀念儀式。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2007年,全球第一所研究型孔子學院在早稻田大學成立。
  • 青樹坪鎮紀念書畫協會成立一周年
    (座談會現場)(李祥現場寫作)婁底新聞網雙峰訊(通訊員 戴仲香)7月24日,雙峰縣青樹坪鎮書畫協會成立一周年座談會在鎮文化樓四樓會議室舉行,鎮書畫協會全體會員共50餘人參加。會議特邀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雙峰青年書畫家李祥授課。青樹坪鎮書畫協會成立於2014年7月,發展會員44人,每周星期六組織會員進行集中學習、相互交流,還組織會員走出去向甘棠等其他書畫協會取經學習,同時,不斷吸收新鮮「血液」,壯大協會隊伍。目前,協會會員已增至54人,成為該鎮書畫創作隊伍的骨幹力量。
  • 【快訊】風華一路,這個協會成立二十周年!
    【快訊】風華一路,這個協會成立二十周年!12月15日下午,市幫教協會舉行優秀幫教經驗宣傳活動暨《風華二十載 璀璨十周年》紀念冊發布儀式。市司法局黨委委員陳耀鑫、上海市社會幫教志願者協會理事長王元洪出席並致辭。
  • 劉恕、謝伯陽參加恩格貝中日誌願者荒漠化治理30周年座談會議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12月11日上午,綠會受邀參加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辦的恩格貝中日誌願者荒漠化治理30周年座談會議《綠色使者遠山正瑛在恩格貝的故事》專刊發行儀式。分享恩格貝沙漠給予的震撼和力量,發言人領導包括: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韓昀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外事辦公室主任——傅永春國務院參事、原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中日友好協會副秘書長
  • 紀錄片《論語與算盤》開播: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8周年
    紀錄片《論語與算盤》開播: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8周年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2020-09-26 17:19 來源:澎湃新聞
  • 孤山不孤,唯德有鄰。每個字符都是付出與收穫!|「親情中華」浙江營...
    孤山不孤,唯德有鄰。每個字符都是付出與收穫!在這最後一天,小營員們都紛紛上傳自己拍的小視頻,感謝中國僑聯,浙江僑聯和學校為他們提供這次學習的機會,感謝班主任譚老師耐心的教導,訴說自己對夏令營的不舍和對中國的嚮往,分享自己這段時間的收穫,並期待著能有一天可以親自來到中國,去到小故事中的那些地方感受其中的人文歷史,親口品嘗這些美食。每天微信群裡的任何字符跳動,都是老師、家長、營員們的付出與收穫!
  • 美美與共」――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友好音樂會在...
    美美與共」――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友好音樂會現場。人民網東京10月24日電(記者劉軍國)10月24日,「和合之音?美美與共」――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友好音樂會在名古屋舉辦。中國駐名古屋總領事劉曉軍表示,自人類社會誕生以來,我們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一路走到現在。
  • 荷香自古毓詩香| 曾國藩故裡荷葉鎮詩詞協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專刊(2011--2021)
    荷葉詩協十周年贊  曾慶普十年光景十年新,國字招牌抵萬金。風雨同趨百姓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慶祝荷葉詩協成立十周年步鄒應祥先生韻王再紅戰疫歸來又一年,神州畢竟舜堯天。從來風雅稱唐宋,但有今人越古賢。
  • 漢中市愛心家園公益志願者協會成立一周年慶典隆重舉行
    10月14日下午,漢中市愛心家園公益志願者協會成立一周年慶典在漢臺區時美度假村隆重舉行,漢中市政協副秘書長原穎娜、漢中市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柳曉明、漢中市原文聯主席武妙華、漢中市原教育局副局長薛建忠、漢中書畫院院長尤全生
  • 【孔子箴言故事】修德正身——德不孤,必有鄰
    《論語·裡仁》中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是說一個人有德行,做好事,不是孤立的。一定會有人支持他、幫助他。夏代初年「少康中興」就是一個例子。 大禹治水,艱苦卓絕,經十幾年的奮鬥,腿無皮,脛無毛,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服了洪水,為天下人民謀福利,得到廣大人民的愛戴與歌頌。他兒子啟繼承他的地位當了夏朝的國王。啟的王位坐穩後,開始享起福來。他兒子太康也生活腐化。有一次帶著家小到洛水北岸去打獵,越玩越高興,竟至一百天沒回來。
  • 廣外舉辦「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文化交流節」
    廣外舉辦「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文化交流節」金羊網  作者:孫唯  2018-11-24 金羊網訊 記者孫唯、實習生焦文慧、通訊員袁倩倩報導 11月24日,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語語言文化學院